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耧也一并交给你

    照例找来树枝,在地上画来画去。黄长史几人照例在一旁临摹。

    耧也简单,从后面看上去,像一个“用“字,下面三条腿就是播种机的下种脚,用三根臂粗竹管或掏空的木柱和种槽相连;“用“字的双肩外出,即摇耧手的扶手;“用“字两边向前引出两根木梁,木梁前端延长就可套上牲口拉套,不过现在用不上了。木梁中间是种槽,也是耧的最重要部分,不光是一个木头容器,种槽分前后两部分,前面盛种子,底部还有一小方孔,方孔上设一限位木板可移动调节下种量;后面是一小槽,比前槽底一些,和播种机分种器功能相似,内悬一鸡蛋黄大小卵石随耧晃动,把种槽流过来的种子拨均匀散到槽底,槽底有仨孔分别通过竹管和耧脚相连。

    这耧铁匠活少,打三个铁脚耧垡就是。全是木匠表演。

    转眼天黑了。李琛几人要走,李正叫住。“大哥!请大哥把这个厨子带去,我这里用不上,有月儿几个就够用了!“

    李琛连连点头,一付我懂的样子,笑得很猥琐。完全不像一个州的父母官。“那好!厨子就交给俭儿吧!木匠、铁匠、和你的‘秘书’也交由老罗管着吧!你不用理会。只是这犁、耧、风箱的图纸我要随奏章献给皇上为你请功,为朝廷献力。你不会不同意吧!哈哈!等麦子种罢,我来看你。告辞!“

    眼看就要天黑,李琛等人连忙打马离去。

    李俭和张新郭细君都被安排在大宅厢房,李俭为的是想见识王叔的本身,俩小厮则是随时等候李正传唤。便宜王叔李白也被李正趁机赶到厢房住居。

    种麦速度得助犁子和耧,进度加快。淮河岸边的沙土地本身就对犁子阻力小,新犁更是利索。五人一组几乎就是小跑着前进。李管事也是咬牙改善伙食,每天除了三顿饭,半晌午还有烙饼打尖,每三天还杀了一口猪,尽管分到每个劳力面前一小勺,不够塞牙缝的,几百人哪,男女老少齐上阵啊!但总算有点腥气,精神鼓励很是明显。李正李俭倒是不用拉犁拉耙,忙着倒腾几千斤种子也累得够呛。

    在村边的一大块最肥沃的四四方方土地上,撒上全村一大半农家肥,又精细的犁耙之后,李管事亲自摇耧,把金贵的种子播种下去。还派出一班娃娃手持竹竿驱逐飞鸟。

    李正一共拿出2500斤麦种,除了给李琛的50斤,其余450斤被他种在戒指空间里。在进进出出空间时,看着一边是汗流浃背的村民,一边是闲置的拖拉机又不能拿出来,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在夜里进空间耕作。450斤麦种种了三十亩左右,机器搞得快,也不觉得就整了那一大片。化肥撒了十多袋,关键是太累人了。要不是李正觉得空间土地太过肥沃,累人也得再撒十袋子。调好播种机分籽器,就没有再调,每亩只有十七八斤种子,觉得有点儿稀。空间地盘很大,这点庄稼只是很小一角。

    意外的是李正又在一个纸箱里找到一些蔬菜菜籽,那是种子店酬宾送的小礼物。通常买了大份种子,就额外赠送些菜籽。不过这纸箱里都是夏季卖剩下的,有豇豆、西红柿、辣椒、黄瓜、还有甜玉米、白沙蜜(一种甜瓜),四季豆、小杂55(一种白菜)、小青罐萝卜等等等等,最令李正兴奋的是有一包玉米种子郑单958,只有半袋二斤半还用段细线系着,可能是谁种完地没用完退的货,被李浩阴差阳错装上车了。最令人高兴的是,玉米种子里还混有几粒花生米,还是拌了药剂的。这可是宝贝,现在花生还在南美大陆,不知道有没有土著栽培呢!可不敢糟蹋了!

    李正像鲁滨逊培育那几粒小麦种子那样小心在空间里整理一小片地,不管有没有野兽雀鸟糟害,四周用树枝围起来,很宝贝地把仅有的十二粒花生米埋了进去六颗。又在旁边开出一片土地,把玉米和土豆种下去一半,另一半准备来年在露地种植。

    至于那些萝卜白菜上海青等蔬菜种子也被李正胡乱种了下去一半,当然是适合季节的种子,夏季蔬菜打死也不能种,怕空间有季节温度差异,种子不适应,别把种子白瞎了,即使这样小心,每份种子也还是都留一半。

    2500斤种子被李正要求种100亩以上,结果面积种到130亩。要搁以往,李管事铁定要骂娘,可今年他不仅一声没吭。还越发对李正恭敬起来。连村民们也敬若神明,遇到李正路过,都是恭敬的站在路边,等李正过去才走。大家有目共睹的看见小郎君御雷空手而来,那种子从何而来?那饱满金黄的麦粒个个一般大,绝对不是凡间能种出来的。大家不愿去猜测,也不敢去想它的来历。至于小郎君要求大家按25斤下种子,那肯定有他的道理。就连李俭、张新、郭细君,以及李白都对李正越发敬畏起来。

    李俭自然不用去下地,陪着李正在树阴下看着村民忙活,也不时帮忙给耧上添加种子。张新郭细君和李白很有颜色地帮忙拉纤绳,连更小的六七岁的小孩子都在地里奔跑,能无动于衷么?

    月儿带着几个小丫鬟也在前前后后忙活着送水送饭。

    全村大干,连续忙碌了半个月,麦播到全村麦种刚刚三分之一时,下雨了!开门雨,这雨得一天下。这天正是九月初九,霜降,重阳节。也是李正来唐朝第十九天。

    全村休息中。算算全村已种有一千余亩。再有十天应该能结束。还是穷啊!全村六头牛,每头用俩人,那牛还用人牵着,有时那牛还惊了套,发疯一回,给村民们添了些闲余乐趣,笑死人了!一天只种二亩地。他们就不知道扎牛鼻串子吗?可怜男男女女拉犁拉耙,七八岁小孩都拉个偏绳。三步两步一个跟头,让人看了心酸。这就是中国的农耕历史,也正是他们在继承和延续中华文明史。

    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不想被他们同化,就要努力改变他们。这里毕竟也是自己的家乡。

    檐雨滴淋,劳乏的人们全村懒床,恢复透支的体力。李正眼光直直地看着屋顶的木板,没有理会外面李俭几个的叽叽喳喳,年轻的人总是精力过剩。

    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李管事怕影响自己休息,早把铁匠铺木匠铺移得远远的。李正叫铁匠木匠找来同伙帮忙,他们扭扭捏捏不愿意。李正告诉他们,不要怕手艺外泄,只要把握好尺寸让他们各做其中一样两样就是,听得二人两眼放光,喜笑颜开。

    雨下得小些了。李正躺在床上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非常感慨:后世的那些紧张忙碌的日子,哪有这样的清闲惬意。对面传来李白和几女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使李正感到肩上的责任。

    所有的种子标签和包装袋都确定没有流失,现在就捆成一捆堆在空间。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在旁边摆成一片。空间里没有下过雨,不知道会不会下,在里面盖房子问题考虑过,但那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暂时不予考虑,如果真的下雨了,相信帆布加薄膜应该能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