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章 曲辕犁

    村东头田野里,李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古人如何犁地。

    管事正在规划李正所需土地。现在李家湾的土地都属于李大将军所有,为了方便耕种才分为许多小块,又不是小户承包。李正和李管事商量把相对平整的划作大块,村东被划为六块,大路南北各三大块,每大块都有二三百亩。每块地长一千余米,宽也有两百多米。

    “等等!只能整理一块就行了。只能种一块。”李正羞惭道。

    “孝正啊!咋的了?有此宝种,为何只种一块?”

    “种子不够!我只带三千斤麦种,怕是不够。”李正觉得愧对大伙期望,直搓手。

    “这样啊!那先把路南整理好。其余按原来的办法种。”

    唐时生产力低下,缺少牛马,主要用人拉犁。犁地深度可想而知,只有十厘米左右。最低四人拉一人扶犁,连刨的快都没有,效率低产量也低。撒播小麦种子每亩四五十余斤,产量却只有二三百斤或者更低。牲口少粪便就少,地里基本不施肥。又无力深耕,能高产才怪!

    路北大片土地上,村里许多人也开始绑绳,拉犁。看一眼,发现很奇怪。就蹲下看了看。一根小腿粗细木棒,上细下粗,就是犁把子下端又装一尺许长直木椎,前头尖锐处套一巴掌大铁铧,和后面犁把子接头处用一硬木板连接。又从犁把子下端引出一长木杠,木杠前端绑上横担,横担上绑绳,人再去拉绳。看着眼花缭乱,眼晕。看绑好了起身要去试试拉犁。

    李管事大惊,连忙阻拦。“王爷不可!您要是拉了犁,大将军回来,我可就活不成了!哪有王爷自己拉犁的道理。”

    一众人等也是劝阻。

    “没事!我想改进这犁子,不亲自试试,怎么改?”看管事脸色一变,无语,李正笑笑。“只拉一段,几步。”

    果然沉重,这靠近河滩的沙土尚如此沉重,那粘土更不用说了。走了十来步,被大牛夺去绳子,死活不让再拉。

    “管事!有木匠、铁匠没?我们回去改犁子。”

    “有!有!”管事忙不迭的回答。“李木匠!张铁匠!你回去拿上家伙到府上作坊去。”

    几人回去刚进后院作坊门,外面来了一队马车。更有李琛在叫喊:“孝正兄弟,我来了!”来就来呗!

    李正转身见马车停下,连忙扶李琛下车。见后面骑马的、坐车的纷纷下马下车,行礼:“三哥好!黄长史好!龚司马好!”

    “孝正兄弟好!”黄长史哈哈一笑。“你要的人和东西都来了。”

    “这是我家俭儿,在家不好好念书,整天搞些歪门邪道。听说你御雷电而来,要跟来见识一下。俭儿,还不向叔父见礼!”李琛道。“这两个是挑选来的书吏,很聪明伶俐,你们以后就跟着小郎君了,还不见过先生?”

    “见过叔父,小侄李俭有礼了!”一十五六岁小青年,一脸机灵,两眼炯炯有神,趴下就磕头。这,这,这年纪相差不大,这也太有礼貌了。得给见面礼,一定得给。说实话,搁自己来说,给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人磕头,还真跪不下去。

    两个小厮也连忙磕头:“小人张新(郭细君)见过先生!”

    伸手在大袖里摸索半天,实在不好选择,满脸赫然的摸出一小塑料泰迪熊造型指甲剪来。这还是李浩钥匙串上的。“侄儿免礼!叔父仓促间没准备礼物,这小玩意儿你先拿着玩儿,改日叔父再正式给你个见面礼。”

    至于两个书吏,都是十八九、二十岁左右,看着目光还算清澈,没有什么市侩狡黠,听介绍说是州府吏属的子弟,跟随父辈在府衙当个跑腿的小厮,应该可以使用。就淡淡说了句起来吧!

    “谢叔父!”李俭接过泰迪熊指甲剪,一脸得逞的狡黠。泰迪熊是可爱,但那不是重点,李俭感兴趣的是上面的坠串,亮晶晶的镀铬钥匙环,短链,还有个虾扣。

    “一边玩去!管事啊!开始犁地了吧!孝正兄弟,这两位是找来的李木匠、张铁匠。”李琛很急切,一句话应对三个人。

    “哈哈!也是李木匠、张铁匠。我这里也有个李木匠、张铁匠。不会是亲戚吧!”李正大笑。“我们正准备开始改进犁子呢,你们来得正好!走!进去说话。”

    “小郎君!铁匠和木匠已经来了。该造个什么模样的犁子?”李管事着急啊!

    “张师傅是吧!我画个物件你看看可否打造。”说着就在地上用树枝画出一个奇怪物事图形来。

    黄长史和两个小厮赶紧拿出纸笔,准备的也好啊!用一个小陶瓶装些水,随时磨墨,太有才了!各自对着地上临摹下来。李俭也皱着眉头在一旁瞅着。

    “我刚见犁地的了。拉犁子很吃力,扶犁子的也费劲,还慢。想改进一下。就是这个物件,是限制犁宽的;像个梳子,就叫它木梳篦。”又画了另一样物件,“这个是限制犁深的,叫限位锁!”顿了顿又说:“我画的大,是怕你们看不清楚,这里只需打三寸长短,这里只需打二指宽窄。必须用铁制作!”

    两个张铁匠赶忙去生火,修补炉子。

    李正看了看炉子,觉得看上去有些怪怪的。

    “呃---张铁匠,你这个铁匠炉,砌得...啧啧。怎么说呢!你看炉膛这么大!你!你是铁匠?你说说这样砌的道理。”

    一四十多岁红脸大汉一脸不服,上前一步,“王爷,张铁匠打了三十年铁,师傅传下来的手艺,炉子都是这样砌的。炉膛大些,能能盛更多的木炭,铁件热得更快些。”

    “张师傅,说的很对!这也许是你张家祖传秘密,一般人不注意不会发现。你能说出本门秘密,也是信得过本王。这炉子还有一个缺陷是容易开裂吧!”

    “是!裂了再糊糊很简单啊!”张铁匠一脸迷糊。

    李正转过来问李琛:“三哥,你可知耐火土...?一种白色或灰白色土壤,稀释成泥浆,非常细腻。附近应该有!”

    李正说的那种土土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土壤。和另一种珍珠砂同样出名。膨润土土质细腻,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份的非金属矿产。加工后可以说是用途广泛。

    “啊!是有这么种土,那土太粘,不适合种庄稼。就在高店附近。”黄柏代答。

    “用这种白土六成,加一成五的干河沙,两成五黑粘土,就用这山上土就行,制成砖坯烧砖,就烧成耐火砖。再用白粘土四成加等量黑粘土,两成河沙,和泥砌炉子就不会开裂,更保温。这炉子要重砌,炉膛只在上面留一这么大口就是,不要太深,下面留一小孔便于卸炉灰。这里,先留一横向小孔,有用。以后不要再烧木炭了,燃烧值太低。烧石炭,用一次你就知道好处了,再让你用木炭你都不用。”

    “那还岂不得先打窑烧砖?”李琛问。

    “外行了吧!只要有砖坯就行,用砖坯砌炉子,越烧越结实。唉!以后再说吧!现在先用这个吧!”

    张铁匠追问:“王爷,你说的石炭小的用过,烟大不说,起火太慢,怕是不能打铁?”

    “那是你少用一样东西。”李正肯定道。“木匠师傅请前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