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十二章 海上风暴(第二卷开始)

    第九十二章海上风暴(第二卷开始)

    五月初,李正出了观察员们的视线,他的两艘船从棣州入海了。那些河船不比铁船,船底吃水浅,难抗风浪,不敢入海。

    要说铁船在内河看着很大,出了海就不够看了,四百吨左右的吨位充其量一艘游艇罢了。

    在海上的生活是单调的。李正两艘船出了海,就向南驶去。除了一班水军出身的水手操作员外,骆宾王、李白、李玮、李孝节、李孝友兄弟,李崇义、李思训,还有十几名女子吐得一塌糊涂。据李玮过来报告,另一艘船上的护卫丫鬟匠人情况也是如此。一群旱鸭子初次到海上,这种反应应该算是正常。李正除了吩咐在甲班上铺开波斯地毯,叫他们躺着慢慢适应外,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为了转移他们注意力,麻将、扑克牌、象棋五子棋、跳棋和配套的玩法就应运而生。这些玩意儿在书院,李正根本就不想‘发明’,怕耽误正事。现在恶魔出世,一班人很快沉迷进去,除了端吃端喝睡觉,连船舱门都不迈一步,慢慢就忘记是生活在船上了。

    一天后,船到了登州。这里是李前威的一个基地。蓬莱附近的一个港口里,停泊着几十条高高大大的海船。李前威提前收到唐王信鸽传递的消息,就在这里集结等候。

    和一班海外商队护航舰队官兵见面慰问后,李正说要出去转转,李前威提醒唐王说东面有小股海盗出没,唐王小心!李正只是笑笑。见唐王不以为意,李前威派了两艘海船远远跟随护航。

    现在可没有什么导航仪,李正不敢叫人往深海处开,沿着海岸线外围向南游荡,时间是大把的任意挥霍。几天后,双联铁船为旗舰的船队绕过山东半岛时,遇到一股强劲的暖湿气流,航线偏离了。

    这里已经没有了料峭的寒风,气候转暖,水流相对平缓,船上的旅客已经适应了海上颠簸,在平静的海面上行驶的铁船上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移动。所有人都聚集在甲板上晒太阳,好一个晴朗的傍晚。李正自然躺在他那张摇椅上假寐,不理会一班叽叽喳喳的打牌声。

    负责瞭望的水手从桅杆上滑下来,向李玮低声报告什么,李玮立即向荫棚下的唐王爷报告,说是有风暴逼近。李正摘下墨镜,看到南方低垂的乌云,感受到腥味的海风。

    对于海上风暴,李正除了看些大片外,确实没有相关经历。只是叫李玮和水军首领老王商议,加大灯光交流,别在夜里的暴风雨中失散了。对于危险,李正还真没有放在心上,最不济把它们收入戒指空间,明天再放出来,保管他们不会察觉。

    吩咐女人们下到底舱避雨,自己坐在楼船上层的玻璃舱里观景。不知什么时候,长乐悄悄摸上来,围坐在李正周围,也不开灯,看着外面铺天盖地的巨浪起起伏伏,掐着李正胳膊一声声尖叫。舱前面,船长一面努力调整船头和海浪角度,一面呼叫着忙碌的水手保持灯光和船队联系着。

    风暴不大也不算小,水手船员和海浪搏斗得惊心动魄,李正是躺在沙发上关注着的,旁边还有惊叫连连的长乐公主,颠簸起伏一夜也就过去了。天色微明时,风浪减弱。等太阳出来时,已是风平浪静。连忙联系后面船只,所幸的是,除了自己座驾两座铁船没有出过海,人家都是海船,水手经验更丰富一些,都在担心王爷安危呢!

    刚解除风暴威胁,桅杆上瞭望哨发出哨声,敌情警报!有船靠近。

    李玮还在用六分仪测量太阳和海面夹角,求证船队位置。这种十几斤重的最新发明----笨重的仪器还是首次用到船上。一米长的超级大望远镜被搬到船头上的座架上固定,观察员对远处监视。很快情报传来:大量船只向铁船靠近,可能是海盗。

    海盗?李正清醒过来。什么海盗?打劫也起那么早吗?

    好啊!肾上腺素立即大量分泌,激动的!老子正烦呐!就愁着找不到点乐子哪!随手抄出一个双筒望远镜,快得李玮就没看清他是从哪里拿出来的。站到船舷边向四周观察,果然,有近百艘大小船只在逼近,李正的眼神那是超级加强版,加上望远镜,清晰的看出小船上的人怎么看都不像打渔的,几乎都拿着弓箭,带着刀剑。好啊!不开眼的东西!还真是来打劫的。

    李玮报告说:我们现在位置对照海图应该在北纬32度,东经126度附近,离儋罗罗不远。

    李正说:“先不管他!”李玮见王叔的手势一挥,立即吹响哨子,须臾间,所有水手各就各位,在摆弄自己的那些“玩具”。

    铁船继续前进,旗语指示后面海船队缓行。那群木船没有望远镜,没有发现不远处还有一队海狼在等待猎物。兴高采烈地围着铁船追赶。

    女人们被赶进船舱,雁妮和长乐倒是听话,乖乖地钻进船舱。一班郡王郡公坚决以王爷弟子身份留在甲板上,李正厉声斥责也不听,只好作罢。进船舱把一堆霰弹枪手枪分给大牛、李白、李玮、李孝节、李孝友兄弟,李崇义、李思训几人,手枪分的给雁妮长乐几个宫女随从各一把,自己也在裤腰带上别了一把,正好够。长袍前襟撩起来搞得一副黄飞鸿造型。又找出一堆软甲盔甲交给丫鬟们,赶紧给公主套上。

    两艘铁船一前一后,把侧舷对着围上来小船,减速行驶,减小瞄准误差。这时,送死的海盗已经离得很近了,但还在火炮射程之外。李玮已经回到另一艘船上去指挥了。李白、李孝节李孝友兄弟,李思训李崇义兴奋得嗷嗷直叫,各自背起霰弹枪,又守着一根大抬杆火枪,那些大口径火炮也安装完毕,炮口指向各自的目标,随着目标在缓慢移动。

    此时二号铁船下层,百十名小孩开始吃早饭,准备饭后的课程学习。对甲板上的忙乱丝毫不知。

    后面的海船十余艘已经准备完毕,遵照旗舰旗语指示,只在后面观敌掠阵,等待号令。观看铁甲船的初战处女秀。

    甲板上搬上来四架床弩,铁齿轮手摇上弦,方便省力快捷。手臂粗细的大箭上捆绑着火药包,引线只有不到二十公分,旁边的火把在熊熊燃烧。这样的床弩以往得三十人才能应付,现在只有四个人操作,主要是上弦的齿轮组,两个人轻轻松松摇动摇把就轻易搞定。

    在双方距离在二三十米时,海盗们的弓箭叮叮当当射在铁船上时,李正才用手枪开了第一枪。

    这声号令枪一响,铁船上各种武器开始间歇性的发作,先是一声号令:床弩发射!这么近的距离,前排的一层十几只木船至少有八只变成了碎片。全是手臂粗的床弩巨箭功劳,床弩上绑扎的火药包由于射界太近,穿透船体,全打在船体内部,锐利的箭头深深地扎在木头上,稍稍停顿,火药爆炸,两公斤火药的威力足够把不到千斛的木船变成渣渣。飞舞的木片溅到铁船上,打伤了一个水兵胳膊。

    号令又起:大枪发射!两艘船上十六杆雁枪顿时射出一排铁珠,这一轮下来,前面几艘木船甲板上,一阵鬼哭狼嚎,铁珠对船体损害不大,对甲板上的人伤害就大了。粘上一粒,肉穿洞,骨头断,却不致命,只有痛苦。

    后面的小船进攻速度为之一顿,但还是在哇啦哇啦的鸟语驱赶下发疯一样涌上来。这时,号令:火炮发射!一阵轰鸣巨响,无数碗口大的炮弹就飞向不足三百米的木船。开始怕铁船跑了,围得密不透风,这下弹无虚发,一下就毁掉十几艘。爆炸瞬间高温把桐油油漆过的木板燃着,想灭火也难。

    其余船只见不是火器对手,想调头逃跑。号令大喊:自由射击!这下铁船是就有些乱了。

    床弩的两千米射程可不是说着玩的,船头八支大箭飞去,八只木船破碎。十几只大抬杆雁枪发射,又是哀声一片;火炮转动较慢,近处的着火木船堵住射界,虽是一轮齐射,各有两只命中目标,但足够了,四只木船分别中奖,转眼变成火球。剩余的十来艘木船升起白旗,投降了!

    李正奇怪啊!升白旗代表投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打不过,跑不掉,几个小王爷还在那一下一下的对着落水海盗贼寇玩着霰弹枪,每一声巨响,就有一个人血肉横飞,变成零碎,有的大腿直接被轰断,伤者浮在血红的海水里在没命的大叫,即使打不住人,打在破碎木板上,那也是一大片木屑横飞,飞溅的碎片甚至扎进海盗的身上,又是一片狼嚎。搞得海盗们的意志一下子消失了。

    剩余的木船还有两只在冒烟着火,上面除了哀嚎的受伤者,所有人都跪在船头甲板上,连火也不敢去灭。头领的红头巾在水中漂浮着,还打个什么?

    李玮吹响哨子,枪声终于停歇下来。海盗们松了口气。

    李正坐在躺椅上,望着那群海盗发呆,一旁的水手也在等着王爷发话。一时,除了伤员的哀嚎,没有任何其它声音,显得很诡异。那些海水里的受伤海盗也没有人去管。铁船上的不屑去捞,投降的海盗又跪着不敢动,任由他们在水中哭喊声慢慢减弱。

    此时,船上传来郎朗读书声,很不合时宜。李正嘴角抽了抽,没有吭声。

    等了很久,那些哀嚎逐渐停止了,大概是血流干了吧!那些着火的船也彻底烧光了。上面的海盗趴在别的木船舷边,不敢上船,更多人趴在破碎木板上在随波逐流,等候着被抢劫者的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