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章 第九集忽将远离

    已过十月,冷冬的寒潮从北地而来,席卷九州之地。

    虞玄英之名亦如严冬之风,萧萧肃肃,传遍北国。

    昔日籍籍无名、奔走荒野的困顿之辈,如今也终于得以惊动诸侯了!

    九州极大,辛勤耕耘于田垄之间的黔首匹夫们历经四季,辗转春秋,从出生、成长、随军,又到死去,终其一生也未能抵达桑梓之畔的邻邦国都。

    九州又小,大夏王庭治下,五十六国诸侯,交相攻伐,时至今日,存不及半。期间王侯卿相、名士佳人,无数传闻逸事,旧时佳话,风靡列国,无人不知——

    从最早大夏立国时代的三王之战,烽烟乱起,百族纷争,杀戮连野,英雄辈出。

    而后是朝明、孤竹、北辰、渐期、羽绕、龙渊、越下诸国君王雄主,旋起旋落,招贤纳士,定霸一方。

    及至近代,亦有飞帝少年成名,总览文武之英才,胸怀军政之韬略,士民皆以为中兴帝王之资,一夕之间,却遭卿士背离,出奔于外,寄人篱下。

    如此种种,曲折回荡,壮怀激烈,数不胜数。

    人生一世,不过数十年华,才略非凡之人,却能青史留名,为世人铭记。于是游士奔走世间,求名胜过逐利。

    起初虞玄英周游列国,自龙渊而出,历转中州,蛰居北地,所行之事,无不为此。而今声名鹊起,却又怅然。

    飞雪落下的时节,虞玄英又回到了翡翠林,他坐在高低起伏的山岗上,远望空净澄澈的天际出神。

    时年岁末,是列国所奉行“大夏历”之季月,当此新旧交替之际,必有宴饮、欢愉、歌舞诸般事务以尽兴,于是又有“新岁”之称。

    是年虽有水患,又逢兵灾,然而有名士横空而出,治理谋划,力挽狂澜,终得久违之安稳繁荣。

    于是人心归附,民众欢悦,即便家无余财,逢此狂欢尽兴之日,莫不呼朋唤友,置酒设宴,以作庆典。

    作为赜县公主封君的顾青影自然亦不例外,而此夜除却往年旧有宾客之外,理所当然又多出一人。

    虞玄英已记不清上一个新岁是在何处渡过的了,自有记忆时,家业已衰败,于是随同无名老人而修行军策、典章、政略,不得不效乱世游士之行,周游列国,以求重用。

    宴飨、祭礼、韶乐、舞女,这些奢靡与繁华,虞玄英见过无数,无一例外归属于高高在上的王侯卿相,从来与他无关。

    但今时今日,却又不同。

    新岁之宴会初始,虞玄英被邀至首席,自他以下,满堂宾客,喧喧扰扰,觥筹交错。

    是夜顾青影盛装而来,并未再着平日里从不更易的白衣素裙,反换了一身红衣绛裙,此时显出的是一种艳丽雍容,比之往时清冷气质,别有风情。

    她默然端坐于上座,却不言语,只偶尔以素手举樽致意,于面纱遮掩下轻抿一口,冷淡如故。

    有钟鸣之音,又列鼎而食。

    虞玄英初时饶有兴致,然而随时推移,渐渐索然无味。

    舞姬翩翩然而起,秋波明媚,传暖送晴,俨然若华美彩蝶。

    虞玄英心中却只想到了“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的莫名感伤。

    有赖于虞玄英战胜之功,摧崩霍子瑛之军旅,又迫退顾紫月,为顾青影立下深重威望,她在赜县统治已稳固如山,于是不再为难战前被收押起的众家臣,将之如数释放。

    这是虞玄英所提议的:“彼辈胆气尽丧,与其杀戮、驱逐他们获得暴虐之名,不如留下这些怯懦之徒作为僚属官吏,必兢兢业业,不敢稍有违背。”

    他这样说,顾青影深以为然。

    此时赴宴的宾客正是这些家臣,自释放后,再也不敢如以往般放肆猖狂,尤其资历最深的家老被杀死,他们终于察觉一个事实:

    赜县已变天了。

    又念及顾青影及笄之年,已到了寻觅良婿的时候,于是他们望向虞玄英的眼神已不止是看一介上宾名士。

    “——先生倘若有意,在下愿为致意于公主。”

    有人陪着笑,暗中寻得虞玄英,作谄媚之色,虞玄英固然神色莫名,顾青影业已目光冷漠。

    那家臣未得到意料中的结果,灰溜溜地退下,而此时众人饮酒正熏熏然,酣畅淋漓,无人顾及他。

    丑态百出,原形毕露。

    ——这是虞玄英对众家臣此时的想法。

    宴饮始酣,众皆酩酊,每人都露出了卿族末流庶出子弟的本来面目。有人大声呼喊;有人怒吼;有人破口大骂。最后,竟有人跳过膳桌,逼近翩翩飞旋的舞女意图不轨,子夜带着近卫武士反复制止……闹腾得一塌糊涂。

    “实在面目可憎。如我这般的人物与之为伍,岂非太过可笑了么?”

    虞玄英是如此想的,亦是这般做的,于是一派乱象之中,他起身离了宴席。

    顾青影有所觉察,微抬眸子,只看见了他消失的背影。

    翡翠林无光的夜里幽暗,虞玄英自己引燃了火把,独自走上一处高岗。

    远方赜县的灯火依旧通明,如此一年一度的欢愉盛会,是上至贵族卿相,下至黔首匹夫皆不能拒绝的。

    唯独他是例外。

    后世有对虞玄英此人研究的学者,普遍公认虞玄英的性格是自矜而骄傲。其实当世之中,身具高才之人物大抵俱有如此特质。

    有人尤其突出,锋芒毕露,亦有人心思隐忍,城府深沉。

    前者刚烈,自恃才能,陷身俗流,一言不合,脱身离去,不肯过多置喙半句;但虞玄英属于后者,固有胸怀野望之志,但也不失蛰伏隐忍之时。

    赜县上下一众庸碌无能的官吏,让他心烦;然而那位素雅清冷的公主,却常常使之意乱。

    最让他忧虑的是,连他自己也说不出这种烦乱起于何处。

    虞玄英在深夜里,身处黑暗与光明的交界,凝望着深沉的远方。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此时他听到了琴声。

    琴分四季,有春之和煦,夏之篱荫,秋之清华,冬之霜雪,乃至于个人哀思,情之所钟,俱能演绎,由是为君子之器。

    虞玄英想起,初来赜县,昏睡将醒,半明半昧之间,也曾在青翠碧绿的翡翠林里,听过这样的琴声。

    还有那时的人。

    彼时初见,顾青影清冷如冰霜,又有俗流女子远不及之才貌,言语之间,是如北地风雪般的清丽彻绝。

    但其后许久,虞玄英才知,她也不过是以淡漠清冷掩饰柔弱的一介寻常少女罢了。

    而后连日累月,天灾乱象,兵锋灾祸,一时俱发,虞玄英内外兼顾,展露非凡才能,顾青影犹且茫然,不知所措,却未动摇半分,暗默鼎力相助,然而初时那一缕拨动虞玄英心弦的琴音,竟是再无暇得顾了。

    ——直至今日。

    虞玄英将火把插于地上,仰面躺下,凝望夜空,虽不见月,却有星华点缀,参差错落,倒映眼中。

    传说在极古老的时代,九州诸国尚以山海为名,彼时北方榣山之上,有善乐道者名太子长琴,一曲终而五色鸟舞于庭。

    ——仅以虞玄英匮乏见识,其实顾青影所奏已是天籁,堪与上古时代的太子长琴比肩。

    琴音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