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十三章:浩劫(二)

    马六甲之战,以明军全面胜利告终。

    荷兰人在这场战役中,死亡2678人,被俘虏3795人。

    几乎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海域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都被摧毁了。

    唯一还剩下的是荷兰人在爪哇建立的巴达维亚城的留守军队。

    但人数也不多了。

    科恩将荷兰在这一带的一大半兵力全部抽调到了马六甲。

    至于其他的荷兰人,都是行驶在东西方航道上的商人。

    在占领马六甲后,为了站稳根基,孙传庭立刻召见了这里的一大批汉人。

    他向这里的汉人传达了朝廷的意思。

    朝廷什么意思?

    当然是在马六甲设置一个省!

    而且是直隶省!

    而管理省需要的是官员,官员当然都用汉人,要不然还用土著不成?

    大方向就是这么定的。

    这下汉人们心中有数了,好日子终于来了。

    眼看,崇祯十三年就要结束了。

    在十二月底的时候,李岩开始给皇帝汇报今年国营商社的总营收。

    首先,海外的总流水统计下来是8000万两。

    没错,是8000万两!

    但那时海外的,例如扶桑、朝鲜、吕宋岛、安南省。

    当然,这不是净收入,是流水。

    净利润是大约2000万两。

    国营商社对内的贸易流水高达1.5亿!

    没错,这个数值已经飙涨到1.5亿两(大约975亿元)!

    不过这也是流水,净利润大概在3000万两。

    内大陆的利润明显比对海外的更低,这也是朝廷定出来的惠民政策。

    北京制造局制造的大多数是民生商品,稳定民生物价是国营商社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朝廷的商社营收似乎不算高。

    但作为治理一个国家,账不能这么算。

    无论的对外贸易,还是对内贸易,国营商社的崛起,都可以拉动地方私人商社的兴起。

    民间商业随之兴起,意味着商业税的增多,意味着就业人数的增多,意味着社会上商品种类的增多。

    商品种类的增多,才是最重要的!

    它可以抗通胀!

    为什么?

    这还用问为什么?

    朝廷印纸币下去,如果社会上生产商品不变,甚至产品萎缩,就意味着货币贬值!

    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逻辑。

    所以啊,国营商社,不仅仅是赚钱这么简单,它是引导商业的,是扩充社会产能的,对抗通胀的。

    今年的农业税还是一层不变的2000万两,但是商业税,从今年开始,突然增长到3000万两了,这也说明了商业正在快速增长!

    这更能说明,皇帝在上海和厦门杀人,并没有对商业影响太大。

    针对这一点,社科院还专门出了一份报告:只有时代的商人,没有商人的时代。

    意思是,商人不具备主导时代的能力,商人能赚钱,是时代赋予的,换成别的商人,商业一样会繁华。

    大势所趋,朝廷的新政制造了大势,商人不过是吃了新政的红利。

    这片报告在近期登上了大明日报、北京快报、南京快报、上海快报、厦门快报等等报刊头条。

    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商人的角色和朝廷的关系。

    变相地敲打商人不要膨胀,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跟着朝廷,有肉吃,如果越界,上海前收复刘慧文就是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