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八、学费那些事

    开学,村人赶集般涌进学校,有带孩子报名的,也有凑热闹的。乡里乡亲,都熟稔得很,见面大声打招呼,大声寒暄,说话也不避讳。

    “新来的老师长得标致,对人也好,见人就笑。尤其矮点那姑娘,长得像演员……”

    “像不像宝钗?”

    “对对,宝钗,面善得很,说话也带笑……”

    “不像。没薛宝钗胖。”

    “林黛玉?”

    “哼……也不像。林黛玉病病殃殃的……”

    “好倒是好,瘦了点。姓袁的姑娘,人长得高高大大,嘴巴还甜。那天我在地里,她跟我打招呼,叫我‘孃孃’。我以为是高中生,想不到是新来的老师。”

    “你是老古套思想,人家流行瘦,长胖了还减肥呢。”

    “哎哟,瘦有啥好?风都吹得倒。”

    “人家不瘦,刚好。”

    “额,介绍给xx还般配吧?”

    “人家瞧不瞧得起我们穷沟沟的人嘛?”

    “说不定有对象了哦?现在的年轻人……!”

    然后一声叹息,仿佛错失了一段好姻缘。

    多数家长仅给孩子报个名字,表示某某要来上学。少部分交清了学费,有的交了一部分钱,有的一分未交,承诺卖了猪,或卖了粮,或过几天再交。有家长提些新米或花生给老师,不收都不行,不收就是瞧不起他们,对他们有意见。有人反复叮嘱:家长们说得再好,送啥给你,都不要欠学费,有人一学期结束,下学期开始,都交不上来。晏如不忍心。她小时候也常拖欠学费,母亲也总跟老师求情。在她记忆里,每到开学,大伯总要为学费的事和母亲吵。记得高二时,大伯要求她辍学,母亲哭着恳求道:“我嫁给你,因为你是她大伯,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待她。她爸如果在,一定想方设法让她上学。她成绩不好也罢了,老师说她在班上前几名啊!你不让孩子读书,对得起你九泉之下的兄弟吗?”大伯咬牙卖了头半大的猪。上大学后,她兼了几份职,赚了些生活费,才凑合着上完大学。

    晏如班上只三十多个学生,却磨蹭了半天。家长缠着说个不休。比如,“今年多大了”啊,“家住哪里”啊,“家里几口人”啊,“为啥在这里教书”啊,“不要像以前的老师,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了”啊等等。或者叨叨自家孩子,孩子如何调皮,如何贪玩,如何不爱学习。“你帮我管严点,不听话就打,打了我买酒割肉感谢你。”

    晏如也深感繁琐,却不好表露,只含笑应承,偶尔也反驳几句:

    “……要说服教育,不能体罚啊。孩子与我们是平等的。”

    “平等?不能!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神龛上写得清清楚楚‘天地君亲师位’,哪能坏了老祖宗规矩?我家法严得很哦,在家里,我喊他站着,他不敢坐着;我喊他跪着,他不敢蹲着。没王法还了得!”

    说完这话时,他首先感动了自己。

    冷晏如苦笑着,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何时才能改变?

    比较而言,袁翠陌轻松多了,不是她没遇上唠叨的家长,而是她能巧妙转移话题,想唠叨没机会。

    “关于私人问题,空了我告诉你哈。学费带齐了吗?“孩子的事将来我找你聊。今天打算缴多少呢?”“我只代收学费,上面要求什么时候交,我也没办法,希望理解!”“如果我有钱,可以帮你垫着,可我才工作,生活费都还没有呢。”“如果我不按时收齐学费,领导就扣我工资。工资扣了,我没办法生活啊!请理解!”不到半天功夫,她收了总学费的三分之二,一周之内就全收齐了。

    眼看就要上缴学费了,冷晏如才收了不到一半的学费。黎四姝四处为她游说、催促,“你男人上周才寄了钱,该交的钱不交,你留着生崽崽啊?”“你家猪不是肥了吗?卖了把学费交了啥。”“你们不缴学费,人家就领不到工资;领不到工资,人家吃什么?没吃饱饭,怎么教书?”

    尽管如此,到缴学费那天,仍有少部分钱没收齐。晏如却不着急。黎四姝和袁翠陌嘲笑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皮性子。更想不到的是,晏如交学费时,竟发现两百元假币,也就意味着她不仅得不到奖金,还要倒贴。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钱是哪个给的。钱都长一个样,哪能辨得出呢?何况,现在就算知道钱是谁的,哪个还会承认?原来,有经验的老师(包括其他新教师)在收费时,登记了每个人交的钱的编号,谁给了假钱,一目了然。唯独冷晏如大大咧咧,没做标记,更没怀疑过钱的真伪。

    “你以为家长没坏心眼啊?宰你没商量!”一个中年教师鄙夷地说。

    “或许,他们也不知道呢?”晏如不愿相信那一双双淳朴的眼睛里隐藏着狡诈。

    “哼,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

    令人意外的是,在梨花村小的升旗仪式上,老黎老师竟当着全校师生,将这事提了出来:

    “今天,我羞于说出口却不得不说一件事。大家都知道,我们这地处偏僻,交通不方便,离最近的街道也有十几里,来回要花上半天时间。所以,没老师愿到我们村教书。我们想读书,却没有好老师。现在这个社会,没有知识,就失去了竞争的机会,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没有知识,将来只能干粗活、重活,过下等人的生活。

    “今年,在我们的一再请示下,学校终于分来了两名老师。同学们,老师不嫌弃我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亲朋,放弃本该有的安逸和享乐,牺牲她们的青春年华,来到这里。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把知识传承给我们,为的是梨花村人将来的美好和幸福。而我们给了她们什么呢?一间不足四平米的拥挤狭窄的房间,没有独立卫生间,没像样的家具,连电都没有。吃水靠提,煮饭用柴,上街要走十几里。她们除了每个月一两百块钱的工资,生活还不如农民!农民好歹有土地,只要勤快,就不愁吃。而她们,如果领不到工资,就买不到米面油,只有饿肚子。

    “令人寒心的是,冷老师在收学费时,竟有家长给了二百块假钱。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收的学费必须全额上缴,不能从中拿一分钱,收到假钱只有从腰包里拿出来赔啊!冷老师才参加工作,一分钱都还没有领,就算领了工资,她一个月也才二百多,也就是说,冷老师这个月以及下个月就只有喝西北风啊!同学们,你们忍心让我们老师,饿着肚子给我们讲课吗?(学生齐声说“不愿意——”)

    “那么,同学们,回去告诉家长,谁给的假钱,请他悄悄把钱给冷老师,我们不再追究。”

    学生散去,晏如回到教室。孩子们看她的眼神异样,仿佛他们的家长都给了假钱,她感觉浑身不自在,像犯了错一般。

    “同学们,我没想到黎老师会在朝会上说这事,你们不要有负担,这跟你们没关系。我相信家长不可能故意拿假钱给老师,现在的假钱太逼真了,连我都没认出来,家长估计也没留意。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以后收钱时要仔细看,不要被人糊弄了,他们挣钱不容易。”

    这时,黎放举起了手,没等老师同意,他站起身,脸色一沉,说:“冷老师,我知道这钱是谁拿的!”

    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充满了紧张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