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2章 出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你又如何理解?”

    正本《大学》里面,丫丫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是最深入的。

    想了一下,开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

    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其实《大学》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无论是上自国家元首,还是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话从一个5岁的小丫头嘴里说出来,苏老爷子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盯着丫丫看了许久,想了想,把其他的书也拿出来。

    丫丫赶紧随手给他翻到后面的几页。

    苏老爷子又问了丫丫几个问题,丫丫全部都对答如流。

    他最后把所有的书本都合上,放到自己的左手边,自然地用手压着,拍拍身边的椅子,让丫丫坐上来。

    丫丫跑过去,双手扶着椅子,弯下腰,整个上半身都贴在椅子上面,脚一点一点地往上挪,爬到椅子上坐下,双腿悬空,一晃一晃,眼睛亮晶晶地望着苏老爷子。

    苏老爷子对这个小闺女太熟悉了,熟悉到每当小闺女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他就知道小闺女定然是有所求的。

    无奈地开口说道:“说吧,一下子抱了这么多书过来找爹爹,有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