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68章 津门第一

    孙朝阳跟杨秘书聊完,刚下楼,就看到李存保在宾馆凉亭里朝他招手:“朝阳,过来一下。”

    李存保和一个中年人正在凉亭里玩,他们面前的石桌子上放了一瓶二锅头,还有几袋零食,有鱼皮花生,有蜜饯,有饼干。

    孙朝阳走过去:“这都入秋了,你们喝西北风啊。”

    李存保:“朝阳,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孙朝阳:“应该已经办好了,今天还得感谢你帮忙引见,说句实在话,来的时候我心中挺忐忑的。倒不怕别的,就怕为难朋友。”

    “什么朋友,咱们是战友,关系比朋友更近一层。”李存保给了孙朝阳一拳:“忐忑个屁,你在前线的时候,炮弹子弹从头顶飞过去都不怕,倒害怕找人?”

    和李存保喝酒那个中年人插嘴:“办啥事啊,连酒都顾不上喝?”

    本来孙朝阳这事挺隐私的,不方便对外人说。但李存保好像不是太在乎,对那人说,老冯,孙朝阳的对象你晓得吧,着名青年演唱家何情,最近被封杀了。朝阳冲冠一怒为红颜,写了首歌来让我引荐给山东一把手老梁,看能不能上春晚。

    那个叫老冯的人长着一张典型的北方人面孔,大鬓角显得摩登,尤其是大鼻头相当的醒目。老冯不屑:“封杀,封杀,封杀个嘛呀!这封杀,那封杀,这不准写,那不准唱,咱们拨乱反正不白拨了吗?有的人啊,就是喜欢对着优秀作品优秀文艺工作者鸡蛋里面挑骨头。”

    孙朝阳:“请问这位同志是谁?”他看中年人很眼熟,但死活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人说话一口标准的天津口音,跟相声一样。

    李存保:“忘记跟你们介绍了,这位是孙三石,这位是冯骥才,他是天津代表团的。以前我和冯老哥一起参加过不知道多少次笔会,老朋友了。”

    孙朝阳失惊:“原来您就是着名画家冯骥才,幸会幸会。冯骥才同志有没有作品,卖不卖,鄙人喜欢收藏。”

    冯骥才成名很早,六十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七十年代写了长篇小说《义和团》。八二年的时候,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同年,被选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对了,他六十年代所作的散文《挑山工》还被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孙朝阳当年可是学过的,还写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搞得很烦。因为这篇课文,孙朝阳还落下一个毛病,一爬楼梯就下意识斜着走,改都改不过来。

    老冯文学上颇有成就,但他最喜欢的是画画,是个狂热的美术爱好者,可是在美术上的造诣可圈可点。孙朝阳是第一个提出要收藏他美术作品的人,这让老冯惊喜莫名。

    “要嘛钱,等我回去选几张寄给你就是了。知音难觅,你就是我的钟子期。”

    孙朝阳:“伯牙兄。”

    二人激烈地握手,把手掌都捏红了。

    三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冯骥才说,朝阳,何情的磁带我听过,歌儿真好听,这么好的歌唱家被封杀,简直就是神经病。谁说文艺作品一定得高大上,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郭兰英需要王芳,也需要邓丽君需要周旋,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你让何情上春晚的办法很好,她的歌确实是小情小调,为世俗所不容。要知道,去年之前,就连李谷一都被上纲上线评判成唱黄色歌曲的。结果人家一上春晚,一口气唱了八首歌,现在谁还能说人家是黄色歌曲?公道自在人心,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人民群众赞成的,你反对;人民群众喜欢的,你不喜欢,你算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