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59章 有希望的年代

    孙朝阳的晚饭是在迟教授家里吃的。

    迟春早住在学校里,他结婚早,妻子在招待所上班,做服务员,收入微薄。有一个儿子在校办镀锌管厂当工人,除了练出一身腱子肉,钱是一个大子儿没存下来。

    因为喝了点酒,老迟倒是不隐瞒自己对家庭未来的忧虑:“朝阳,咱们都是从外地来京的,在这里举目无亲,不拼命怎么行。你看看我这家庭,你再看看我这个条件,全靠我一个人撑。压力实在有点大,我这个人性格有时候比较怪,如果说话有冒犯的地方,请多担待。”

    孙朝阳:“老迟你说什么呀,咱俩什么关系。”其实他觉得迟春早人挺随和的,为什么说这种话让人不是太明白。

    迟春早:“朝阳,实话跟你说吧,高校最讲出身,所有好的课题都被知名学者把持,我这样没有渊源和来历的普通教授根本就没有机会。要想有所成就,还得另辟蹊径。所以,以后我打算以你的系列作品弄一个课题在大学开讲。”

    孙朝阳吃了一惊:“我……我才二十出头,文学界中晚辈的晚辈,老迟你是把我架火上烤,这是捧杀啊。”

    迟春早:“年轻就不能写出好作品了?王勃二十出头就写出《滕王阁序》,贾谊二十出头就写出《过秦论》,你们四川的文学大师巴金二十七岁就写了长篇小说《家》。可见,二十来岁才是一个作家想象力最丰富,创作力爆炸的年纪。二十来岁才是自己的人生啊,一过三十,人就死了,成为机器中的一颗螺丝,蚂蚁王国的一只工蚁。这种死亡,就是精神上的死亡,自由意志浪漫主义的死亡。”

    孙朝阳倒是同意他的观点,点了点头。

    迟春早又喝了一大口白酒,感慨:“我也是结婚生子后,逐渐消磨了斗志,庸碌地活着。可活着要吃饭要呼吸,我觉得该做些什么,不能再这么下去。别人说你的作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偏偏要反对,我就是要跟其他人不一样,这样我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他把一本杂志递给孙朝阳:“朝阳,你看看我这篇文章,是关于你的。”

    孙朝阳接过来读了几句,顿时心花怒放。迟春早这篇论文全是彩虹屁,简直把孙三石同志夸出花儿来。先是把《棋王》树立为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然后又把《暗算》称之为今年长篇小说的一大发现。并说,我们对青年作家应该包容应该以鼓励为主,要允许青年作家勇于在新题材新思想上做出探索。

    孙同志这段时间被整个文学评论圈喊打喊杀,早被骂得麻木了,难得被人如此赞扬,顿觉神清气爽。

    “谢谢老迟仗义执言。”

    迟春早却摇头:“毕竟我人微言轻,区区一篇文章也影响不了舆论,还是得想个法子把这局给扳回来,这也是我前几天找你的原因。”

    孙朝阳:“怎么扳回来呢?”

    迟春早摸了摸头,沉吟:“你的短篇小说原本挺好的,可惜只有区区两三篇,没有形成系列,说服力不足。长篇小说吧,寻秦记就不说了,通俗文学,消遣用的。只有一部暗算拿得出手,但里面的观念和写法有点超前,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难免被传统老一辈评论家抓住把柄,偏偏我们又无力反驳。”

    孙朝阳:“是啊,是有这个问题。”

    《暗算》是九十年代后期的作品,无论故事类型还是文字,都带着那时代的风格,和八十年代还真不一样。即便在八五年后,以《透明的红萝卜》《爸爸爸》《系在牛皮绳上的扣》等模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在文学界引起巨大轰动,但其实并没有进入文学界的主流。

    中国的传统文学界,依旧是茅盾老舍赵树理等大师创建的叙事风格的继承者,讲究的是典雅、中正、平和。

    “尤其是雅,在文学界太重要了。”迟春早说:“朝阳,你现在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俗,太俗了。我也不怕你生气,正如评论家们所说的那样,棋王一书全是说吃,暗算都是搞破鞋,饮食男女读者固然喜欢看,但也容易被人抓住这一点大加攻击。”

    时代不一样,八十年代初,这种内容确实有点问题,孙朝阳端起酒杯若有所思,心道:当初抄暗算的时候,我只想着写一本开山立派,能够进行版权开发,给自己源源不绝带来收益的作品,却忽略了这种离经叛道的男女关系描写,确实容易被人抓住猛打。

    迟春早:“朝阳,写本有份量的雅书吧。”

    孙朝阳疑惑:“雅书?”

    迟春早看他不明白,一只手端着酒杯,用另外一只夹着香烟的手指着他:“朝阳,我问你,现在在文学界,在文化圈最红的书是什么?”

    孙朝阳故意笑道:“不会是我的暗算吧?哈哈,开个玩笑,现在大伙儿都在读拉美文学作品。”

    迟春早:“文化圈的人现在都在读拉美魔幻主义文学,读《百年孤独》读《迷宫里的将军》读《玉米人》。但我告诉你,文化界的人都挺装逼的,大家都读一样的书,怎么显示出我的能耐来?于是,就有人读福克纳,读维吉尼亚沃尔夫。对了,南京有个叫苏童的青年作家就模仿福克纳写了一个枫杨树系列,在文学界反响不错。”

    “但这种书读的人一多,再想装逼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有人专门读别人不读的但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不少老作家老作品就这样被挖掘出来。如今,文学圈所谓格调最高的人读的是沈从文的《从文自传》钱钟书的《围城》,至于国外作家,则读纪伯伦,读托马斯曼。读高尔斯华妥的金融三部曲,读《苹果树》。”

    孙朝阳:“好家伙,文学圈也有装逼犯。”

    迟春早:“也不纯粹装逼,还涉及到现实的利益。这些冷僻的作品可以创造多少新课题搞多少新文化项目,要下来多少财政拨款,养活多少文学研究员啊。”

    孙朝阳感叹:“想不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迟春早:“现在改革开放了,人们日子好过了,物质上的需求得到解决,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反映在文化上,所有当红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要雅,要华丽。古典音乐有一种门类,叫阿拉伯风格。这种音乐和阿拉伯没有任何关系,意思是如同阿拉伯建筑上繁复的花纹一样。我有一种感觉,我们的国家正在逐渐走向富强,几十年后未免不能重现大唐盛世。唐朝那种华丽典雅,那种云想衣裳花想容似的富贵之气会成为未来的审美主流。”

    迟春早道:“朝阳,你被人诟病最多的一点是俗气,思想观念不正。那么,就写一本典雅富贵华丽的,有份量的作品出来吧。到时候,我来给你鼓吹。”

    “写本《边城》写本《萧萧》写本《围城》写本沃尔夫。”他哈哈大笑,夹烟的手指向前方:“到灯塔去,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是美国文学家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八十年代文青的圣经。

    迟春早这一席话倒让孙朝阳深以为然,心中也佩服此人的学识。

    他禁不住低头琢磨,心中有了个朦胧的念头,但一时间却不得要领。嗨,酒喝多了点,老迟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喝的白酒搞不好是勾兑酒,有点打脑壳。

    迟春早也醉了,继续笑:“你别嫌弃我的酒不好,你的烟也不行,辣嗓子。等你作品弄出来,我给你弄个系列评论文章,大红了,你又该如何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