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40章 砖家出动

    迟春早接到了参加孙朝阳长篇小说《暗算》作品研讨会的邀请。

    他最近一年混得风生水起。

    前头说过,迟春早是京城某名牌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是着名文学评论家,日常以发表评文章骂人为乐,就是后世网络上所谓的职业喷子。他骂人也有讲究,一般小作家小诗人还入不了他的眼,骂他就是抬举,给人增加名气划不来;至于成名已久的老前辈,他是不敢骂的,惹不起。

    所以,他平时发表评文章,专挑已经在文坛有一定成绩,获得一定社会影响的中青年作家拍砖。提起笔,古今中外,洋洋万言,挥斥方遒。一想到对方被自己骂得面如土色的情形,他内心中就爽得不能再爽。

    当然,对方如果脾气不好,被他骂急眼,给迟教授来一个物理消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比如有一次笔会,就有个河南作家暴起把他给挠了:“我打你个龟孙儿。”

    迟春早吃过几次亏,却不觉得丢人,反享受这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滋味,其气他太太见天骂:“迟春早,你是不是受虐狂,神经病嘛你!”

    迟春早也懒得跟女人解释,心中道:你懂个屁,我能够在文坛立足,靠的就是人见人怕鬼见鬼愁,别人怕你才会让你,让你,你才能获得巨大利益。

    去年,孙朝阳的短篇小说《棋王》拿到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出名了。迟春早就把主意打到他身上,特别是在读到《寻秦记》连载后,更是大吃一惊。这部长篇小说通篇都是血腥暴力,男男女女,封建思想,想表达什么,传递什么?好,咱就拿你开刀,让你知道什么是职业评论家。

    于是,他铺开稿子,洋洋洒洒写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迟春早还是经受不住《寻秦记》故事的诱惑,决定先把连载看完再搞孙三石。不然,看一半小说就被相关单位给封了,不上不下,怪难受的。

    原来以为这书连载两期就会全本,谁料姓孙的太他妈能写了,每期六万到十万字,一写就写了一年,竟写了一百万多万字才大结局。外面租书店的私印单行本,都出到四十集了,真是匪夷所思。

    迟春早这一年也随着项少龙周游列国,全景式地经历了一场战国末年的冒险,酣畅淋漓,过足了瘾头。是的,这本书格调不高,思想上也很有问题,登不得大雅之堂,但人家好看啊!

    因为追连载,迟春早暂时没有对孙朝阳下手,在这一年中,他阴错阳差地迎来了人生的一大机遇。

    当时,一大批青年作家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开始了东方审美式的创作,这一流派又被后人称之为寻根文学。其中,孙朝阳的《棋王》因为夺风气之先,隐约有寻根文学开山怪拓荒者的味道,在文学界的地位开始逐渐拔高。

    迟春早在文学院恰好是做这方面研究,就以寻根文学和西方的类似文学流派对比参照。

    没错,这就是所谓的比较文学了。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跨越国家跨文化和语言的文学比较研究,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

    简单地打个比方,白居易《琵琶行》中,“冷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皆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而英国古代诗人济慈则写道:“听得见的声音固然美,听不见的声音则加倍幽美。”东西方文学对于人类感情的描写,都有共通之处,比较文学就是搞这个的。

    八十年代,比较文学是显学,正当红。迟春早因为被孙朝阳触动,领风气之先,一口气发表了多篇有份量的论文,拿了好几个政府奖,成了名教授。如今已经开始带研究生做课题,还成了文学院副院长,一代学阀崭露头角。

    对于孙朝阳他一直都在耿耿于怀,琢磨着好好整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