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80章 水草丰茂的锁阳城遗址

    在锁阳城遗址景区旁的停车场上,我们停车露营一晚后,想着第二天早上起来时看个戈壁滩的日出,结果没想到的是,当我们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

    佳佳坐在车里揉着眼睛,指着外面高高挂起的太阳,看着问我:“秦奋,你不是说我们今天早起看日出呢吗,看的日出呢?就是眼前的这吗?”

    我看着车外高高悬在半空中的太阳,脑海中在仔细思索,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挠了挠头后思来想去,才想了起来,昨天晚上在睡觉前,我们两个人没有对闹钟,因为没有对闹钟,致使我和佳佳两个人都来了个自然醒,真正意义上的自然醒,也因为这个自然醒,便完美错过了戈壁滩上美丽的日出。

    想到这里时,我不好意思的看着佳佳,只见她瞪着眼睛看着我,好像是我耽误了她的好事一样。

    就在我们醒来后不久,景区里已经零零散散的有车开了进来,见状我摇了摇佳佳并说道:“反正日出看不了了,不如就快起床吧,去看看锁阳城遗址也应该不错,我刚才看到已经有人进去景区了,我们是不是也洗把脸了进去看看?”

    她白了我一眼,便穿衣收拾了起来。

    我们两个人穿好衣服后,便迅速下车收拾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洗漱收拾完毕,锁上车门后,就朝着锁阳城遗址的售票处那边走去。

    买完票后到进景区,我们是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按照惯例,进景区前依旧是先看景区简介,关于锁阳城遗址,简介上是这样说的……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戈壁荒漠中,是丝绸之路上雄踞酒泉与敦煌之间,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一座重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锁阳城城始建于两汉,历经魏晋、隋、唐、五代、西夏、元、明时期,相沿历史已有1700余年。

    锁阳城城址区分内城、外城、羊马城等。内城为不规则四边形,东墙长493.6米,西墙长576米,南墙长457.3米,北墙长534米,面积28.5万平方米。墙基宽19米,残高9—12.5米不等,顶宽3—4.5米不等。主要墙体的建筑方法为夯土版筑,补筑和重修的墙体出现了用土坯垒砌和夯土版筑的方法,其夯层的厚度、颗粒度、土坯的制作与内城的早期墙体形成了明显的差别。

    锁阳城外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墙长530.5米,西墙长649.9米,南墙东段长497.6米,南墙西段长452.8米,北墙总长1178.6米。墙基宽4—6米不等,残高4—11米不等。外城的西墙中段和内城西北角墩处有一道东西向的墙体,将外城分为南、北两城,墙体均为夯土版筑,夯层的厚度6—17厘米。从形式上看,属于内城的外郭;从建筑规模与现存遗迹看,外城应为唐代鼎盛时期的建筑遗迹,该墙体被损毁后,后期没有明显的修补夯筑痕迹。城墙坍毁部分约占全城1\/3,尤其是外城的南城损毁最为严重。外城内的房屋建筑遗迹多被洪水冲毁,只在南城的东侧可见部分建筑物和院落遗迹。外城四角均有角墩,外城的东墙中段开有一城门,城门有瓮城护卫……】

    看完这繁杂的简介后,我们对锁阳城遗址景区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对景区大致情况有了了解,我便牵着佳佳的手,朝锁阳城遗址内部走去。

    在距离景区一段距离的地方,我们远远的便可望见遗址中一座形似于塔的建筑,走近看时才知道那是遗址里的烽燧,也是一座了望塔。

    看着眼前残存下来的高大建筑,佳佳不禁感慨着问我道“老秦,你说……这烽火台已经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为什么还不会倒塌呢?仅仅是因为这里降雨少且比较干旱的缘故吗?”

    对于佳佳的质疑,我知道干旱,只是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之一而已。

    我盯着眼前矗立的这座高大的烽燧,对佳佳说道:“干旱,只是它如今依然屹立于这里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由黄土和石片还有柴草夯筑而成,内部结构细密紧实不易被雨水和风力侵蚀,再加上西北少有的干旱,才使得如今我们能一见它的真容,我们之前见过的古城,和接下来即将见到的古城,能保留至今的原因,也是如此!”

    她“哦”了一声,随即说道:“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这河西走廊上的古堡烽燧,都能屹立千年不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