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97章 回归骊山

    对于陈远的说法,李二基本还是赞同的。

    首先大仗肯定不能打。

    尽管眼下兵强马壮,看上去一切都很好,可实际上就是刚刚起步。

    真要这个时候大打一场,说实话就是打赢了也不赚,很影响后面的发育。

    当务之急,还是稳,低调,发展。

    与其消耗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国力去打一场大仗,不如先把得到的土豆玉米棉花以及新技术都好好利用起来,把国内的顽疾先解决。

    其次培养大量的读书人,把教育跟开拓相结合,行教化之法,为将来做准备,是个好主意。

    别说什么域外蛮夷不服教化。

    不服教化,那是因为没打服,没打怕。

    都没打服,没打怕,光靠嘴巴讲道理,自然而然是不听的。

    那老子不肯点不扇两巴掌儿子还不听话呢,更何况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

    这一点历史也有证明。

    先秦时期,一样是诸侯林立,谁都不服谁,教化,都打不赢,谈什么教化?

    可自打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谁敢反对?

    归根结底都是逼出来的。

    这一点人跟牲畜其实差不多,不逼一逼,很一点,他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听话。

    当然,仗还是要打的。

    大仗不打,小仗可以打嘛!

    不然如何保证战斗力,不然造那么些兵器铠甲做什么?

    况且适当秀秀肌肉,警告警告周围那些坏人别来惹我也是好的。

    而对于那些外域之人,一味教化也是不行的。

    佛还只渡有缘人呢!

    真要遇上那些劣根性的,不尊教化的,还是灭了比较省事。

    顺便还能儆个猴。

    于是便说道:“贤弟所言在理,不过大仗不打,小仗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高昌就不错,虽身在西域,实则自古以来便是我汉家疆土,而今列土分疆自立为王尚且不说,还勾结突厥,屡次犯我大唐疆土,辱我大唐颜面,是时候让其认祖归宗了。”

    内幕还是很多的。

    高昌王国地处天山南路北道沿线,乃丝路重镇。

    这地方最初是否汉家疆土不清楚,大概率是不是的。

    但自西汉宣帝派遣将士携家属前往屯田,且耕且守,便是了。

    从这个角度说,而今高昌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还跟突厥沆瀣一气,那的确就是列土分疆,数典忘宗。

    也因此,是该给点颜色。

    文艺一点便是,认祖归宗。

    陈远虽然不清楚这些,但这个观点他是绝对赞同的。

    因为这个高昌听起来跟东边那个岛一样,不让它认祖归宗念头都不能通达。

    这时李二又笑道:“至于那教化之事,好办,旧学嘛,而今书局纸厂都准备下放了,推广起来,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