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卷 天下何处可逃元 第六十四章知难和尚

    第六十四章知难和尚

    曲靖,唐之郎州,乃唐代所修建的石城。

    鞑子灭大理,平定石城。设曲靖路。掌控滇东各部。

    汉唐遗风尚在,只是人何在?

    曲靖路总管府中。

    总管鲜于弘,是跟随忽必烈南征的宿将,而今六十有余,须发花白,脸上的皱纹犹如刀刻一般。眼神坚定,声如洪钟,说话之间,有意无意的让人感受到一股凌然的杀意。

    鲜于弘问道:“石门道上那个虞醒,到底是什么底细,还没有打听清楚吗?”

    “启禀大人,我们派人去了乌撒,乌蒙各部,他们只是说是汉人而已,其他的也不知道,不过,据传水西的内战,与虞醒有关系。”

    说话的人是曲靖路推官李道源。却是当地人出身了。

    元廷用人最重跟脚。

    鲜于弘辽东人,传高句丽之后。又跟随忽必烈,是仅次于蒙古人的一等跟脚,可为总管。而李道源却是大理本地人,能做推官,已经是鲜于弘的提携了。

    鲜于弘捏着自己蒙古胡子,说道:“水西,离得太远了。派人去打听了没有?”

    “已经派了,山路艰难。”李道源说道:“水西向来不臣服,具体情况,恐怕需要时间。”

    鲜于弘微微皱眉,说道:“这虞醒虽不知是何来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六祖九部。一个汉人,能在这里做什么事情?本地人土人,遮遮掩掩,才是最大的问题。”

    鲜于弘从不觉得,一些汉人能在土人的地盘上做出什么事情来。问题是,土人们的态度。

    李道源说道:“大人,小的办事不利。”

    鲜于弘说道:“与你无关,这某些人不识得大元刀兵了。”

    鲜于弘虽然觉得眼前局面有些微妙,但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处理不了,不仅仅是他从军几十年的自信,同样也是对大元国势的信任,天下将一,万象更始,但凡聪明人,都不会对抗大元朝廷。

    没有智谋之士,区区一些蛮子的残兵败卒,又能有什么浪花,不过是一些会动的首级,待斩的功劳。

    “报,外面有一个和尚,说他知道虞醒的底细,来禀报大人。”外面忽然有侍卫来报。

    鲜于弘与李道源对视一眼,鲜于弘说道:“快请。”

    片刻之后,舍利畏进来了。行错就跟在舍利畏身后。

    鲜于弘双掌合十,说道:“敢问大师法号。”

    蒙古与大理都是信奉佛教,僧侣在元朝与大理的政治之中,从来有不一样的地位。鲜于弘不管对舍利畏存着什么心思,表面的恭敬,还是要有的。

    舍利畏说道:“贫僧知难。”

    鲜于弘没有直接问舍利畏情报,而是询问舍利畏的来历,说道:“敢问大师在哪座宝刹驻锡。”

    “姚州龙华寺。”

    李道源一听这地名,立即问道:“不知道,你与那逆僧舍利畏是何关系?”

    不是李道源敏感,而是龙华寺是唐代所建,云南有名的名刹,更是因为舍利畏就是出身姚州龙华寺。

    舍利畏说道:“不敢隐瞒诸位大人,舍利畏正是在下师叔。”

    空气瞬间凝固。

    龙大山浑身绷紧,心几乎要跳了出来,他来到石城之后,才知道舍利畏是要做什么的。当时就打了退堂鼓,好容易才决定继续跟随舍利畏,却没有想到,舍利畏居然自爆身份。

    找死都不是这么找的。

    却不想,鲜于弘哈哈一笑,说道:“大师,可是来杀我的?”

    “不敢。”舍利畏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当然知道,他刚刚是冒险,但是鲜于弘这样的人物,老而弥坚,想要让他相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鲜于弘不相信舍利畏,那么下面的所有事情都不可能做到。

    怎么才能取信鲜于弘,想要编造一个完美无缺的身份,对于舍利畏来说,太难了。

    一个谎言,需要无数可谎言来弥补。

    谎言越多,就越容易被戳穿。

    最能骗的人,从来不是谎言,而是真话。

    舍利畏这一句话,几乎可以说是真话了,舍利畏这个法号是他继承老师的。这些年以这个法号行走四方。但是鞑子眼中的舍利畏,还是他的老师。

    唯一说谎的地方,大概是师父说成了师叔。

    这个舍利畏相信,没有人可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