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8章 绿豆沙(3)

    叶夭没想到,让她的夜宵摊真正红起来的,居然是后面新加入的绿豆沙!

    之前只卖炒粉的时候虽然生意也很迅速的步入了正轨,但明显没有如今火爆。

    现在她每天提供大概六十多份的绿豆沙,都能在半个小时内就能全部卖完。还没等到她九点出摊,她的摊位前就已经等待着好多人。

    有等炒粉的,有等绿豆沙的。

    但基本上点了炒粉的都会点绿豆沙,更别提那些专门只点绿豆沙的。

    只能说,像是赵立凯这样发现了绿豆沙好处的人,不少。

    比如附近第三人民医院的急诊住院医师于医生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夜宵摊子是同事推荐给他的,吃了一次后就爱上了。后来只要有空,他就会来吃,或者是让来吃的同事带。

    急诊住院医生的工作量十分的大,有时候连轴转二十多个小时甚至是三十多个小时都不带停的。所以这个岗位非常的难留人,很多医生在经历了急诊科的搓磨之后宁可换行业也不要继续当住院医生。

    像于医生,留下来纯属自己热爱医疗行业,还有着救死扶伤的心。但年纪轻轻,他已经需要操心自己的头发问题了。更甚的是,他怀疑自己会不会某一天因为过劳死而成为医院宣传栏上的一员。

    但自从某一天吃到了夜宵摊上的绿豆沙之后,他发现自己那一天在值夜班的时候,脑子更加清醒了,简直可以说是精力充沛。

    那天正好遇到一个连环车祸,源源不断的病人被送到急诊科,他以无比紧张的状态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第二天发现自己依然清醒如常。

    这让他开始有所怀疑。

    于医生同样是在排除了好多选项后,把眼光转移到了绿豆沙上。

    作为医生,他一开始是害怕的,担心说这年轻老板不会是为了销量,偷偷往里面加了什么不应该加的料吧?比如某种让人上瘾的精神兴奋剂之类:

    为此,他还偷偷拿了一份自己好不容易抢到的绿豆沙托自己在某个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同学做一下检测。

    可以说是十分的谨慎。

    检测结果出来后,同学告诉他,这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绿豆沙。嗯,唯一不同的就是,比其他更加普普通通的绿豆沙更好吃了那么一点点。可能,是因为它的用料非常的干净,里面也检查不出来太多的细菌。

    总之,干净、卫生,好吃。

    同学让他放心大胆的继续喝,顺便还问了夜宵摊的位置,打算下次自己去吃。不就是开车半个多小时吗?为了这碗绿豆沙,也是值得的。

    既然同学都这么说了,于医生也就放下了心。

    可能是自己疑心病太重了?人家的绿豆沙说不定只是放了点薄荷比较提神醒脑呢。

    既然想不通,于医生也就不想了。反正自己的精力的确是有所提升,这是切切实实的好处,那还纠结啥呢。

    现在唯一需要纠结的,就是每天狼多肉少,自己怎么才能够每天都抢到绿豆沙呢?

    惆怅!

    当然,像是于医生这种精准的把怀疑对象锁定在了绿豆沙上还能切实付诸于行动的人,还是不多的。对绿豆沙情有独钟的食客们,只是觉得喝了这碗绿豆沙,清凉解渴,提神醒脑,让人觉得整个人都舒爽很多罢了。

    再加上,随城四月的天气也开始逐渐的热了起来,绿豆沙自然供不应求。每次都有买不到的客人们抱怨,可以预见到了炎热酷暑的时候,情况会更加夸张。

    在这种情况下,叶夭以一个奸商的身份,对绿豆沙进行了二次提价,将每碗的价格定到了25元,并且在小黑板上又加了一句:

    “绿豆沙,每人限购一碗。”

    这下子,有人欢喜有人愁。这项措施方便了摊子前正在排队的客人们,却让那些想要买几份打包回去慢慢喝或者给家人带几碗的人怨声载道。

    “老板,你提价也就算了?为啥还要限购!”

    “老板,我奶奶就等着这一碗绿豆沙呢,她都九十多岁的人了,你说你忍心看一个老人家连碗绿豆沙都吃不到吗?”

    叶夭:“亲,建议你把自己要吃的那碗省下来给奶奶带回去。”

    “老板,我家住特远,好不容易过来一趟,你就让我多买一碗吧。”

    叶夭:“可以多卖你一份炒粉。”

    “小姐姐,一碗真的不够吃啊,对于我们这样的胖子,你应该放宽量呀。孩子心里苦,救救孩子吧。”

    叶夭:“作为一个孩子来说,您的体重有点超标,建议减肥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