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141 章 17

    看不见的恶

    Chapter17

    所有人都知道,康雨馨即将面临的是个漫长的审问过程,就算她老实交代,罪证确凿,也要将罪犯供述的每一句话严格核实,仔细调查所有细节,看是否和事实有出入。

    然而还不到中午,康雨馨被抓捕之后如何在审讯室里“发疯”的桥段,就传到刑技这边了。

    听说,康雨馨连狡辩的环节都省去了,这和大多数罪犯很不一样。

    其他毒贩被抓进来,心里大概都有个数,知道自己会判无期还是死刑,所以都会推卸责任,比如谎称自己只是经过,碰巧到那里,装傻充愣的说那些毒品与自己无关,又或者会把自己的主犯责任撇出去。

    不过康雨馨懂法,而且因为经历过从康尧被抓捕到被判刑的过程,知道自己这种情节绝对不是狡辩就能摘清的,禁毒支队联合刑侦支队一起埋线、部署,就是为了抓她,绝不可能让她走出去。

    所以康雨馨交代完第一遍犯罪过程之后,就开始“咬”其他人。

    康雨馨很快就点了几个毒贩的名,有的是给她供货的原料商,有的是直接拿成品的分销商,这几人和禁毒支队掌握的情报十分吻合。

    但禁毒支队也很清楚,康雨馨手里真正掌握的大毒贩名单,目前一个都没有提到。

    康雨馨是在试探,也是在给自己铺后路,虽然以她的犯罪情节“死刑”是跑不掉了,可人都有侥幸心理,到这个时候都会想再搏一把,自然不会一股脑就把底牌打完。

    只是康雨馨被审问了一宿,早已极度疲倦,快要崩溃,等到上午十点就有点精神不稳定了,终于又提供了一个毒贩的名字,然后请求禁毒支队,让她睡上两个小时。

    禁毒支队给康雨馨安排了单间囚室,让她躺下休息。

    而就在康雨馨昏睡过去的时候,许景昕也带着律师,和两大箱物证过来了。

    许景昕做了一份笔录,并告知警方,自陈末生案之后,他就不再和康雨馨同住,一直住在许家的某栋房产,不过他还留着原来那套房子的钥匙,所以一听到康雨馨被抓获了,就回到房子里寻找证据,进而联系律师,在律师的陪同下主动送交警方。

    当然,这些物证只是用来指证康雨馨犯法的其中一部分,有一些是康雨馨来往药商的材料,有一些是康雨馨的账本,还有一些是康雨馨接触像李成杰那种“亡命之徒”的证据。

    这些都是许景昕从康雨馨房间里的保险柜里翻出来的,同时还在保险柜里找到一串钥匙,和康雨馨名下几个物业的文件材料和地址,方便警方进一步去搜证。

    临走之前,许景昕还将管家收拾出来的一包衣服交给禁毒支队,这也算是他能为康雨馨所做的最后一点事。

    中午,康雨馨醒来,得知许景昕已经来过,还给她带来了一包衣服。

    康雨馨先是有点发懵,而后小心翼翼的问许景昕只是来送衣服的?

    直到跟警方证实,许景昕主动提供了她的犯罪证据,康雨馨当即崩溃,大吼大叫着——这都是你们的阴谋,是你们联合起来陷害我,你们这是钓鱼执法,许景昕根本就是你们的人,那些证据我也不承认,是你们栽赃给我的!

    下午,康雨馨住的地方和她名下的会所,包括她之前买下的酒吧,均被警方查抄,大批物证被运送回警局,除了值班人员,其他毒检技术员都被叫去进行检验工作。

    ……

    就在同一时间,薛芃和孟尧远也跑了一趟制毒窝点现场,顺着污水排放路径,找到制毒窝点隐秘的排水口。

    排水口白天都会隐藏的很好,外面有杂草堆砌,如果不将杂草挪开,根本不会注意到,等到了半夜,才会有人过来将杂草挪开,将制毒污水排入河道,河道就会将这些污水送入附近的野湖。

    而这片野湖刚好就和茅子苓抛尸的那一片相连。

    得到结果之后,孟尧远还嘀咕说,这是不是也太巧了,陈凌留下那瓶水,会不会就是为了指认康雨馨制毒?

    薛芃没接话,却在心里却本能的认定,不,陈凌根本不认识康雨馨,她们之间也没有交集。

    要说两人之间唯一能产生联系的人,就是陈凌的狱友赵枫。

    赵枫是康雨馨的人,康雨馨还找韩故帮她辩护,可是康雨馨在此处安插制毒窝点的事,连赵枫都不知道,陈凌更不可能知道。

    而且薛芃始终认为,陈凌那瓶水,针对的就是重金属。

    而附近存在制毒窝点,或许真是巧合。

    收队之前,薛芃又绕去茅子苓将霍雍分尸的厂房看了一眼。

    孟尧远举着应急灯,一边跟着薛芃,一边说:“这里有点阴森了啊,案子都结了,还回来看什么?”

    薛芃皱着眉,只说:“我总觉得这个案子还有可以挖掘的东西。”

    接着,薛芃就开始回忆茅子苓案的种种细节。

    茅子苓说,她是听陈凌偶然提了一句,说南区有一些废弃的工厂,许多年无人处理,就荒废在那里,她这才想到用这些废弃工厂来作为犯案地点。

    当然现在已经证实了,茅子苓并不是随便找了个废弃工厂,而是特意选在这里,刚好和陈凌提供的湖水样本地址吻合。

    只是她们要说明什么呢,难道这个废弃工厂有什么特别之处?

    片刻后,薛芃和孟尧远又一次来到霍雍被分尸的地点,这里已经被清理过了,但地上仍留着大量血污。

    头顶的天窗开了一半,阳光透进来,却无法驱赶这里面的阴霾。

    如果是昨天以前,薛芃是绝对不会想到再回来这里的,正如孟尧远所说,案子已经结了,还回来找什么呢?

    可是就在那个密室里,她看到了一些东西,也摸索到一些规律,而这些规律就和ST组织的行为模式有关。

    薛芃以前找顾瑶咨询心理问题时,顾瑶曾给她讲过一些如何从犯罪模式来分辨人物心理轨迹,又如何从给人物心理轨迹,推到犯罪模式。

    每个人因为性格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受过的教育和文化程度不同,喜好和厌恶的事也不相同,就决定了大家的犯罪模式会从根上出现明显的差异。

    哪怕都是高智商罪犯,他们在意的细节也会不一样。

    就目前来看,ST组织也有自己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就和核心成员的思维方式有关。

    ST组织设计了多宗案件,也留下很多伏笔,这个组织似乎很喜欢用细节之间的互相捆绑来指向问题,而破案者就需要把这些线索一条条都找出来,才能拼出最终的谜底。

    思及此,薛芃忽然开口:“尧远。”

    孟尧远原本就精神紧绷,听到薛芃叫他的名字,吓了一激灵:“我去,你怎么突然叫我,干啥?”

    薛芃转过头来,瞅着他,问:“如果你要杀人,还要分尸,还要将尸体的某部分传递出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动手?”

    孟尧远一愣,想了想说:“这个么,我大概会选自己熟悉,或者有安全感的地方吧?咱们以前遇到的那些案子,大部分也都是这样,计划的越久越是如此。”

    薛芃轻轻点了下头:“我也是这么想。如果突然到一个陌生环境,自己是需要时间适应的,而且这种分尸案需要一个几天的过程,在此期间一定不希望被人打搅。”

    “可是……好像茅子苓也不是突然到这里的。”孟尧远说:“她在计划绑架霍雍之前,已经在这里藏过一段时间了。”

    薛芃:“那么问题又回来了,为什么是这里?”

    孟尧远:“她不是说了,是陈凌告诉她的。可能陈凌告诉她好几个地方,她就是随机抽取一个,或者那几个地方她都去了,就觉得这里顺眼。”

    薛芃没接话,这说法是有可能的,但这不符合ST组织的风格。

    随机抽取?

    不,ST组织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没有随机性。

    ……

    直到下午返回市局,薛芃的心思也渐渐定了,虽然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释清楚,思路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混沌。

    等薛芃忙完一轮,坐在位子上休息时,又将之前的人物关系图拿出来看了看,随即又有了新的想法,很快重新罗列了一张。

    这次,她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密室提供的线索,包括ST组织的风格和犯罪模式来进行的。

    首先是每个案件的当事人——陈凌、钟钰、茅子苓、陈末生。

    而这四个人牵扯的案件,又可以引申出另外一组当事人——霍骁、霍雍、廖云川、李成杰、林曾青、曲辛夷、陈语、林戚、刘吉勇、沈志斌、高世阳等。

    当然还有帮手,比如程崎。

    再从案件来看,一开始只是四个主要人物和四个主要案件,可是经过延伸之后,却牵扯出更多支线案件,比如陈凌父亲被炸死的化工厂意外,比如刘吉勇杀害沈志斌,并且让组织卖yín的宋金帮忙掩饰的案子,还有陈语和林戚之女林玥的车祸,霍雍煽动未成年人的一系列罪行,李成杰杀害程立辉并且抛尸,曲辛夷告廖云川性侵等等。

    整体细算下来,这个设计规模可不小,如果组织的首脑人物稍有偏差,可能就会导致连锁效应,一子错满盘皆输。

    那么这就对首脑人物的智商、格局、知识层面、胆量、人脉、资料收集都有严格要求。

    想到这里,薛芃又在陈凌那四个主要人物上面,加上两个人名。

    第一个就是常智博,他对化工污染有很深入的了解,而且和薛益东还是同事,对这类问题也很敏感,常人不会在意的细节,他可能看一眼就会注意到。

    常智博在智商、格局、知识层面上都是立得住的,而且资料收集也到位,那个密室里的东西,常智博应该都有。

    还有,常智博还做过三年牢,而那三年,刚好会让他见证到陈末生如何反复递交申诉书,如何和陈语和好,在得知陈语的死之后又是如何的崩溃。

    常智博也是ST里唯一一个能私下和陈末生对接计划的人,这一点连律师都不可能做到。

    再来就是韩故,韩故有人脉,还为霍家效力多年,掌握足够的证据,加上他是律师,知道如何钻空子,更可以从内部麻痹霍雍的心智。

    常智博可以负责外围,但核心一定需要韩故这样的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