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39章 埋伏

    各个将领随即回归各部,率军迎敌,蓟辽总督杨嗣昌,则是提笔写了一篇讨伐建奴的檄文。

    现如今,已经归顺大明的建州左卫突然反叛,我大明出兵平叛,师出有名,自然就得正式,所以杨嗣昌就加急写了篇檄文。

    在这古老的片土地上,凡事,都得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打仗,就更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尤其在开战之前,一般都得发个檄文。官渡之战前,陈琳就写了篇讨曹操檄;武周时期,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曾写过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朱元璋北伐之时,宋濂便写下了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就连鸦片战争时,英军进攻清朝,那也是发了檄文的。

    或许是为了恶心清朝,当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英军在檄文中提出了三大恨。

    顺便提一句冷知识,鸦片战争时,英军也打出了为明朝复仇的旗号。

    今将出师,饬令水陆二路将帅领兵战船,直抵浙江洋面并沿海各口,分兵进追。貔貅十万,战船千艘,旌旗蔽空,金鼓震天,破釜沉舟,直捣中原。干戈昕指,扫戮梨庭,将为明季复仇。尔国军民人若知向化投诚,即早献地,迎降我国,亦无庸杀戮。倘执迷抗拒,立轰西洋大炮,弗谓果逆犯顺、夷夏之防为口实也。况尔主亦系辽东海外女贞后裔,乘故明流寇倾覆社稷,甲申之难,尔坐享渔利,袭夺明朝天下贰百年,以华夏之淳风,尽染犬羊之羶俗。兹当天禄永终,天眷我帮,为故明克复旧业,在此一举。

    据说,英军的这一篇檄文一出,道光皇帝立即下旨,严令各地督抚官员,严查汉奸。

    包括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也发了一篇讨清檄文,名为告十八省豪杰书。

    满清氏原塞外之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皇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

    尤其是最后结尾部分: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当然了,英国、日本,发表檄文的目的,都是在为他们的侵略找借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可不防。

    杨嗣昌写檄文,代表着我大明是名正言顺的讨伐建州女真,师出有名,是正义之师。

    之前你建州女真重新归顺我大明,恢复建州左卫的名号,朝廷不好平白无故的动你。可是现在,你公然反叛,出兵袭击我大明天军,那我大明出兵收拾你,一点毛病都没有。

    这属于,程序正确。

    辽东的各个将领,好不容易有仗打,那都玩了命的打,这一仗打完,谁知道下一仗在什么时候啊,能捞点军功就捞点吧。

    辽东副总兵吴三桂,白天是他巡守值营,到了晚上,就由左良玉接替他,吴三桂就回营帐休息了。

    突然,外面喊杀声震天,吴三桂随即起身披甲,外面他的亲兵卫队也已经列队完毕。

    吴三桂翻身刚要上马,却又忽然停了下动作。

    吴三桂心中暗暗思虑,外面这么多人,恐怕早就和建奴动了手了,一步慢,步步慢,我现在带着人再去,恐怕连口汤都喝不着。

    与其这样,倒不如搏一把大的。

    黄台吉就在这沈阳城中,建奴要突围,肯定得优先保护黄台吉突围,备不住黄台吉还真就能成功突围。

    黄台吉突围成功了,那一准奔着铁岭去,我干脆带着人在路上等着他吧。

    想到这,吴三桂立刻翻身上马,带着亲兵家丁以及营中精锐,共计两千五百名精锐骑兵,就快马加鞭,赶去埋伏。

    届时要是不敌建奴,吴三桂也不担心,他早就盘算好了。左哨营、右哨营两营人马就在沈阳、铁岭、抚顺三城的中间地带扎营。我带着在这两营人马驻扎地之前埋伏,要是真顶不住了,我就带着人直奔我军营地。

    还真被吴三桂给猜对了,过了好一会,黄台吉还真逃了出来,随行的大概还有近千名骑兵。

    不过黄台吉也不轻松,浑身是血,左肩膀上还中了一箭,如今箭矢还没拔下来呢。

    吴三桂见黄台吉真的逃了出来,大喜过望,当即下令,“放箭,放箭。”

    嗖嗖嗖,嗖嗖嗖。

    一阵箭雨袭来,女真骑兵顿时倒下一片。

    “不好,有埋伏!”

    “快保护皇上!”

    “保护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