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2章 春苗堂

    秦兰和江月又细细的说了说两个不易居今后的发展方向,该怎么管理,又聊了聊几个细节。

    数日过去了,沈晗忙碌的果然不见人影,只让秦安送来一幅赏梅图。

    江月便带着丫鬟和侍卫去了丹北山温泉山庄。

    丹北山的温泉山庄在建的时候,江月常来,尤其是春苗堂人满为患的时候,生怕因照顾不周,出现小孩子生病的情况。

    快过年了,山脚下原本一片荒芜的田地,如今错落有致的成了村庄,村庄以吴国的流民居多,但也有北城外一些穷困的人,原来也在这片生活。

    崎岖陡峭的山路如今已建的平坦宽阔,并排两辆大马车也可以,偶尔会有一段窄路。

    每隔一段都会有凉亭伫立路边,亭子可供人休息,还立着一个树木做成的圆牌,上面是火苗被画了黑粗的斜杠,写着防火。

    亭子下去一些,有个方坑,上面的木牌或山壁上写着“垃圾入池”。

    每间隔三五个亭子,会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林间,路边有指示牌“厕所向前”。

    巧纭、巧纹跟着江月来过几次,一路上给容止、巧衣、巧珍等一众丫头讲解这些用途。

    大路离着安置点还有点距离,路边立着指示牌指示着不同方向,下溪安置点、杏林安置点、桃林安置点、上溪安置点、红叶安置点。

    古槐安置点正是一处春苗堂的所在,车队还没到安置点,就远远的听到小孩子的读书声。

    一条大道的尽头,是块大石头,古朴的写着“杏林春满”,在路的左边是一排排房子,中间最大的几间房正是春苗堂。

    村里已经有人远远看到车队,迎了出来,拄着拐杖的老大爷看到是江月和巧纭从车上下来,忙行了礼,回身高喊“江姑娘来了。”

    没一会儿,呼啦一群小萝卜头都争先恐后的跑出来。

    小孩子全围上来,争先恐后的诉说着。江月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被摸到的小朋友都兴高采烈。

    门口是春苗堂的管事和先生,招呼大家进屋,外面太冷了。

    江月和几个丫鬟带着孩子们进屋,侍卫在卸给春苗堂带的鸡鸭鱼肉、粮食和布料。

    春苗堂管事男女各两人,两个年纪大一些,负责孩子的衣食住和整体的管理,年轻一些的负责带孩子读书、劳技课、参加一定的劳动和锻炼。这些都是比照着西北兵站春苗堂安排的。

    一会儿江月就收到女孩子绣的小手帕,鞋垫啥的,男孩子送的是木头做的小玩意。

    黄先生是个从吴国来的秀才,生了场大病,一路上拖家带口的八九个人,到这里只剩下一半人,小闺女和老母亲死了,大闺女、侄子、父亲丢了,如今只剩媳妇、小儿子和二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