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1章 津口消息

    江月送走郭远航,看向桌子上的一本书和一个匣子,匣子是不易居造的一种装文书的木匣,此木匣带着机关锁,不知道关窍或者没有钥匙是打不开的。木匣里装的一般没有太机密的东西,毕竟劈开就能取出,纯属防君子不防小人,真正机密的还是铁质或铜制的。

    先打开书,是郭远济写的游记。怎么在海上行船,哪一天到了沱岛,怎么夜半行船,偷偷绕过越国巡查。

    换了越国的衣服,苦练吴侬软语,什么不会说方言的不让离船。到了台州,怎么上的岸,补给了什么,到了福州、泉州、路过了琉球,又继续往南到了南越国,到了前朝的广东道广州府,此处繁华热闹,南洋人到处都是,海运十分发达,大船的式样众多,远洋航船也很多,只是价格昂贵不说,还很难买到,要提前预订,五年以上才能造好。

    在此地,碰上了走私的商船,准备去应天府,被郭远济一顿介绍,大魏的物价和货品稀缺,并表示如果能到长江以北,一定会价格至少涨三成,并且若是到了启东、通州或者再向北,遇到郭家的水军,都可以把货物卖了,顺便给自己带封家书,保证遇到了大魏朝海军不会随随便便被杀了。

    于是写了家书,给了信物,又带了许多货物。说明自己一行人马上就要去南洋了,今后不一定能传回新消息了。

    游记里有关行程的写的很少,想必也是怕泄露出去,偶有提到遭遇了倭寇的袭击数次,具体情况一概没写。就像郭远航说的,沿途的风景,美食,遇到的人,当地的风俗都写得很细致,很有趣,不像是担负了重任,真像是随船游玩的贵家公子。

    江月没有细读,就已经觉得郭远济是个精明厉害的人,记忆里那个黑黑的青年显得越发立体,似乎也带了有趣的灵魂。突然想起薛宝珠要是能嫁给他,夫唱妇随,估计也挺有意思的。

    打开匣子,里面是三封信,都是秦安托郭远航带来的。

    一封是津口如今的形势。上湾码头已经在施工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是要建水军大营的码头,要求比较多,还需布局一番,所以有些慢,其他白家码头、赵家码头、钱家码头都已建成,每天都船会到,海上运输越来越繁忙。但现在市舶司还没建好,派来的市舶司官员都住在城里,甚少去码头,所以税收的很潦草,都是当地官府在收。

    货物进港前,一般会封存货物,按规定需征收关钞,细色(珍贵品)十取一,粗色(一般货品)十五取一,另征收舶税,三十取一。都没有施行。出港前要对允许出海的船舶进行查验,看看有无挟带违禁物品。

    现在市舶司的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都是赵家的背景,无人敢问。出钱打点可能会每个月收些银子作为关钞,但出入港口的查验都没有进行,所以以前的走私船,现在仍然走私,只是给官员一些银两,他们完全不受控制,很容易出事。

    如今上湾村就剩郭家码头还没建好,郭家的四季青粮行的商船以往都是停在白家码头,前一阵白家码头被针对,市舶司收了不少钱,几家出了些争执,郭庆摆不平,就来到津口向郭远航求助。郭远航原在下湾村深水的水军大营练兵,此事也不宜声张,就找到在下这里。郭家水军大营也不便停靠商船,所以在下就同意停在下湾村咱们新建的几处码头。

    目前咱们花钱打点还算到位,下湾村的码头每个月来收一次关钞,就不知道时间长了还能不能维持住。在下想若是夫人同意,不如租给郭家两处码头。混杂有时会有消息在不经意间泄露。

    之所以这样说,是我们也在上湾村几家码头派了壮丁卸货。前一阵发现赵家码头运来两船南茶和丝绸,现在已经摸到规律,每两个月会到船一次,每次两船,船旗上都是赵;后来也在钱家码头发现了茶叶、丝绸,偶尔还有瓷器,有次瓷器打碎后,里面竟然是盐。钱家这边是每月到一条船,都说是生丝,其实都有挟带。

    此事重大,大人派我来津口时就特意嘱咐我看看有没有走私茶叶的情况,这几个月总算有了些眉目,该如何请示下。

    第二封是生意上的情况。生意上现在货物最多的有三类,茶叶。茶叶分大魏产的,比如徽茶;还有更多是南茶,南茶有越国产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卖的最好的是绿茶,一般都是赵钱两家先要走了,所以咱们一般都要乌龙茶和红茶,现在已经签了几家商队,让他们进些品质好的茶。

    货物第二多的是丝绸,这里徽州的丝绸和越国的丝绸对半,越国的丝绸更受欢迎,更轻薄,花色更多,颜色也更鲜艳。

    货物第三多是瓷器,这里可以定制瓷器,我们按照不易居的一些花纹和图案定制了两批,运来了一批,销量还不错,顺便给夫人送回去十套,有百年好合,福禄寿禧的,有百子千孙的,还有其他花色,还有白瓷和青瓷的两套。夫人若是喜欢,我们还可以继续定制,成色是比京城的瓷器好些。

    我们还收了许多珍珠、宝石和玉石,这些货都比较占用资金,购买的人不多,因为咱们收的多,所以好东西都先给咱们西宝易过眼了,这次也让郭将军带回去一些。

    第三封信纯属是问候和闲聊天,长喜、长乐带着几人现在正在管理着几个码头,卫七招了一些人在练习水上功夫,也准备带着人去跑跑船;卫九带新人练兵,现在总管着码头的治安,也收拢了不少壮丁,就像槽帮似的,颇有些老大的气势。

    最后是准备了一批海货,大多数用了盐渍的技术,也有不少干货,夫人喜欢的虾皮、瑶柱、海带等都备了不少,还有海参若干盒。

    最后附上了货物的清单,足足有三大车,还真是不把郭将军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