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7章 接应小队(二)

    司静澜和沈秋刚一下衙就被等在门口的小厮拦住说江月已经到了家里,司静澜带着沈秋一同回了家。

    众人吃了晚饭,又闲聊了一会儿,江月和司静澜、沈秋就去了书房。

    “姑父,现在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星河那边如何,我还是想派两个商队去北边边境看看,但我琢磨着绕一点路,不直接从山西路走,绕过大同府,沿着北方边境从宣府镇迂回到乌兰察和库库特城附近,主要是先潜伏下来,打听星河的消息,作为接应星河的一支小队。

    正好宣化镇那边也有个互市点,陆家和卫五就往那边运货的。我准备筹备两支商队,跟着他们过去看看,再到乌兰察或库库特城去。只是这人选有些难啊,我想找些当过兵的。咱们几家铺子能找到多少,目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们雇个镖局的人怎么样?”

    “你有什么消息吗?为何觉得星河需要找人接应。两只商队的人应该还找得到,当时回京城后,也是带了一些人回来的,只是把他们编入京郊大营后,没再打扰过他们,如果我去联系应该能凑够。”司先生蹙起眉,觉得自己真是平和的生活过的太久了,只觉得星河此行应该不容易,但皇上应该会有安排,就想着按照星河的吩咐,照顾着京城的江月和刚进户部的沈秋,没在多想。

    江月不好说破英王的事,毕竟这事说出来没什么可信度,露出痕迹,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最近晚上睡得不好,难免多思多虑。再说我总觉得凡是去乌兰察边市查证的人马除了锦衣卫带了准备好的证据回来了,其他的都还有去无回呢。

    我又寻思皇上肯定也有安排,可是皇上那边的一举一动盯着的人太多,咱也插不进去人手,实在太被动了,我不是不相信皇上那边,只是觉得那边掣肘太多,要考虑的太多,星河在里面也排不到前面,为了国家大义被牺牲了我们也无法说什么。

    总是不能按照咱们想的来,我还是想找些后手只把星河排在第一位。您老说呢?”

    “你说得对,是我疏忽了,这也是另一种战场,一个疏忽,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这些交给我,我好好谋划一下,争取这几天就找好人。”司静澜开始盘算着人选。\"夫人有什么想法?\"

    “姑父,你找卫五商量一下,做好准备再出发,我想着少而精,一是忠心可靠,二是身手好,实在不行找点江湖人,我们开价高一些也行。

    此事一定要缜密,不能让商队的人知道去干什么,到了乌兰察再说具体的情况。任务就是接应星河,护送他回来。回来一定不能走山西路,接到星河,就一切听他指挥。

    我这两天盘一下,争取能准备些茶引和各种茶,我想还是需要陆家和郭家照应一下,四季青粮行的掌柜的郭庆,就是郭远航的堂弟,这几天正在囤货,他们从白家茶园订了五百斤的茶,结果这批茶被瑞王先取走了,白家赔了货款,他正着急呢,这几日不管是茶、还是丝绸都在找。

    姑父托托人,见他一面,我们给他补齐,只要他们去宣府把我们带上,并不能泄露咱们的身份。”

    司静澜一想,“这好办,郭家咱们在津口城就打过交道,现在水军大营还是在咱们的地方,远航我也认识。只怕他能看破。”

    “看破不说破就行。要不然就说陆家暗中托星河去照看陆子达,陆家不好出面,所以你就安排卫五带人去照应。”

    “我看这个理由行,反正也是要碰到子达,顺手照顾一二也不是不行。”司静澜已经想好了怎么说。

    “姑父,暗杀我的事有点消息了,从西北来的商队到了距西城门往南的西丰岭,碰到了一伙人,举止很像受过训练的军人,我派人查了一下,他们很谨慎,尚丰村都进不去。

    西丰岭的两个村有一半以上的青壮年都是前几年雪灾后迁入的流民,两个村大约有百余人,那片林子又密又阴森,我想找个光明正大的机会去摸摸底,可是没有好办法。有没有能让官府的人去看看又不引起他们的怀疑,比如有没有什么人口普查之类,或者扶弱助贫的项目,我捐点钱,官府去发放一下,这事可行吗?”江月琢磨了半天也不得章法。

    “人口普查?官府一般在大灾之后,人口损失严重才会去查看。扶弱助贫一般也不会给到村子,这个行为会更可疑。要是秋冬季节还能去查看服徭役的情况,现在已经过了。”

    “其实,也有机会看看,春耕马上就开始,今年冬天北方都有点干旱,大人们前两天还在发愁,说不知道具体情况,工部还选了一些抗干旱的玉米种子,据说还是沈大人从西北运来的呢。只是没人来领,我们可以借着机会进村宣传一番,多选几个地方赠送玉米种子,这样行不?”

    沈秋听了半天,感觉自己像个傻瓜,什么都说不出,自己在国子监读了两年的书,能有什么用,进了户部,差事也做得不错,大家都夸赞他,他自我感觉也挺好,总觉得自己终于能帮上主人了,可刚才司先生和夫人说的,他还跟不上,有些沮丧,现在能出个主意,才悄悄松了口气。

    江月笑道,“秋毫长进了不少啊,这个主意甚好,现在就是要把这事推动下去,这要怎么做才好?”

    “这事推行不下去主要是太累了,还没有利。这事需要去到京郊附近的村子里赠送,并登记在册,过了一段时间还要去检查种子的生长情况,所以没人牵头干。工部不愿意,户部也不愿意,还在推来推去。明天我去跟郎中说一下,我愿意做。”

    “好啊,你就跟梁北辰大人说,沈大人不想让种子浪费,我们几处农庄愿意领用玉米种子,这个在西北已经推广了,没什么风险。”江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