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契丹丰收

    等他到契丹的时候,大棚中的土豆已经成熟。

    要是再晚来几天,这些土豆都要在土壤中发芽了。

    契丹的黑土地果然肥沃,土豆全都个大饱满,平均下来,亩产竟然有四千斤!

    房玄龄大喜过望,带着一群契丹百姓连夜把大棚中的土豆全都挖了出来,最后堆成了一座山。

    契丹百姓从未见过如从之多的粮食,全都感动的稀里哗啦。

    房玄龄留下一部分土豆继续下一轮播种,剩下的大部分土豆都分给了各地的契丹百姓,大大缓解了契丹粮食短缺的问题。

    只不过,房玄龄用的都是张勉的名义。

    毕竟那个任务还没完成,房玄龄这完全是在帮助张勉做任务。

    几天之后,契丹各地许多粮食短缺的地区,都得到了充足的土豆。

    对契丹百姓来说,他们常年挨饿,几乎吃不饱饭,能有一口饭吃就能让他们感激涕零。

    之前大贺摩会统治契丹的时期,契丹表面上在不断发展,实际上根本不拿百姓当人看,百姓的饥荒倒是一年比一年严重。

    所以契丹百姓视粮食如生命,张勉和大唐给了他们粮食,相当于给了他们生命。

    契丹百姓得到粮食,全都视张勉为契丹的恩人,对张勉万分感激。

    他们不会忘记,是张勉带给了他们粮食。

    一些原本仍对大唐怀有敌意的契丹部落,在收到粮食后也完全放下了对大唐的敌意,由内而外彻底归顺大唐。

    “以前是我们看走了眼!追随大贺摩会这个畜生!现在我们知道谁才是我们契丹真正的领袖!”一个名叫齐史钠的契丹部落中,部落首领乃呵手持象征权力的石杖,站在部落中央对所有人高喊。

    原本乃呵誓死效忠大贺摩会,在大贺摩会被俘之后还想联合其他部落继续反抗大唐。

    直到大唐送粮食来,乃呵才幡然醒悟!

    他带领部落追随大贺摩会二十年,对方不曾给过他们一粒粮食,每年还要来收粮充公。

    如今大唐非但没有怪罪他们,还送来了几车粮食。

    孰好孰坏,一眼便知。

    “首领说的好!大唐才是我们的领袖!我们势必追随大唐!”

    “大唐给我们吃饱,我这条就是大唐给的!以后大唐让我往东,我绝对不往西!”

    “大唐万岁!”

    众人随声附和,归顺大唐是民心所向。

    大唐与契丹的联系越发牢固,随着契丹的恢复和发展,契丹完全变成了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贞观三年,春。

    接到圣旨的几家山东士族按时出现在大唐,里面就包括范阳卢氏的卢公顺和博陵崔氏的崔君洽。

    以及代表陇西李氏的李师上,太原王氏的王琼,荥阳郑氏的郑温……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士族大儒都到了场,总共有十余人。

    除了陇西李氏不是山东士族一脉,其他各家全是山东士族大儒里面的大牛级别人物,加在一起蔚为壮观!

    之前和张勉打过交道的崔干卢彦卿那些家族掌门人,都没资格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