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54 章 面粉勾芡

    勾芡的粉末晒完,若娘也算缓了一口气。

    昨晚的鱼丸没有加上勾芡粉,只用了葱姜酒调味,口感总体还是差了,鱼肉不够劲道细滑,做成的鱼丸也是有大有小,有些都不成型。

    还好家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吃。

    连老五平日里不太贪嘴的,都吃了整整一大碗,有二十个鱼丸。

    今日,若娘打算改善一下制作的步骤。

    切好的鱼肉放在砧板上用刀背慢慢剁成泥,再用刀刃剁剁剁成极细腻的茸泥,装入碗内。

    刀刃不需要很锋利,用刀背拍打鱼糜,用刀刃斜着碾压,老四负责从剁扁的肉里挑拣出细白的鱼筋。

    鱼肉太粗,筋络过多,入口咀嚼时既显口感粗糙又粘牙,昨晚若娘吃的就有几分痛苦,许云氏的一头长发真护理的不错,但乡村人大多不在意牙齿的清洁,许云氏一口牙真的是稀烂。m.

    刚来的时候,若娘就被她给恶心到了。

    之后就一直坚持用食盐和柳条刷牙漱口,但还是一言难尽。

    对于需要大力嚼的食物,整不动哦。

    鱼筋抽完,若娘开始准备调料,白酒,葱细末,姜汁,清水搅匀后分几次放入鱼泥内。

    第一次若娘是一次加入所有的葱姜水,却发现鱼糜容易出汤,显得鱼丸不够润滑。

    第二次若娘就开始一边搅拌一边往鱼糜里添加姜水,分几次倒入,再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搅拌至鱼糜开始粘稠,静放一会,再重复上一次的动作。

    接下来在鱼糜中加入盐继续搅拌,鱼泥的粘性会明显的增强。

    五月份天气逐渐转暖,若娘怕鱼丸放不住,便多加了一些盐。

    然后用去富婶家买的鸡蛋,分出外层的蛋清,用竹筷打散后,分三次加入鱼泥中。

    前一次的尝试,若娘是直接打了鸡蛋进去搅拌,发现最后出来的鱼丸色泽泛黄,远不如昨晚的白透模样喜人,于是做了调整只用蛋清。

    蛋黄留着,还可以烧个汤,或者炒个菜。

    鱼丸的制作过程,是两个木盆同时进行的,一盆是老三搅拌,柳氏添加调料,一盆是老四搅拌,若娘来加。每加一次后若娘就让俩儿子使劲搅拌搅拌。

    最后将晾好的勾芡过筛后倒进鱼泥中搅拌均匀。试过多次后,若娘发现鱼糜搅拌成功后是浓稠米粥状,团团表面有大小均匀的气孔,色泽光亮,呈玉白色,轻轻拍动鱼糜时微微晃动反弹,搅拌时还能听到啪啪响声。

    抓起一小团放入冷水碗中不下沉,即证明鱼糜搅拌的力道和时间都是正合适的。

    搅拌好后,静置两刻,便算是成了。

    “娘,您看,这个是不是成了!”老三搅拌了半天,抓了一小块鱼肉放入冷水,立马就浮在水面上。

    “嗯,成了,这一次的鱼肉看起来更漂亮了,像莹玉一般。”若娘这边也抓了一块试了下,果然不错!

    “咦,娘,您还见过玉呢?就跟咱这鱼肉丸子长的一样?”老三歪头在袖子上擦了一头汗,双眼发光看着娘,难道家里有玉器?

    不然娘一个老太太,到哪见到玉?

    “自是没有,娘一个乡下老太太哪有机会见到玉,这不是书上说的吗?晶莹剔透,白玉无瑕,让你们平日里跟着老五读书,没一个听娘的话...”

    "好了,你跟老四先歇会,娘煮几个丸子给你们试试好不好吃。"

    “好咧娘,我觉得这个肯定好吃!”www.

    老三将锅刷干净,锅中放入清水,灶膛里引了火,放了些易燃的麦秸进去,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烧。

    若娘指挥柳氏将鱼泥抓了一把捏在手中,用虎口挤成大小相同的圆丸子,另一只手拿小勺顺势刮下,顺锅边溜入锅内。

    旁边备了一杯冷水,刮一次鱼丸就需要将小勺浸入水中,以免鱼泥粘勺影响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