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58章 又是一年

    转眼又是一年即将过去,各地的情况已经陆续传到京城,汇总到内阁,总体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

    强大的万通商会几乎汇聚了中土的所有豪门世家,大家一起加入进来,同振商贸,共同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商路,共同发财。

    今年万通商会给中央财政带来了五百万贯的税收,给各省、州、县的地方财政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赵重阳本人也分得了三百万贯的技术鸿利。这三百万贯交一百万给财政部,留了两百万在内务府账上。

    现在整个北方受战乱的影响,赵重阳已经让内阁对外宣布,三年内免税,只有淮河以南和四川等地共上缴了八百多万贯的地方税收,勉强够军队、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功臣们一年的奖金(爵位补贴)又只有赵重阳从内务府中开销了。

    中央银行的金库中现在有三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是这些年灭西夏、灭安南、灭浦甘国、灭暹罗国、灭吴哥国、灭金国、灭扶桑得来的库银中的一部分(大多数消耗在战争中了)。

    然后是万通商会每年分给赵重阳的鸿利,还有佐渡岛、石见银矿和万通商会在扶桑的商业收入,每一年除去所有耗费外,都还有两百万贯的纯收入。因为海外的商路都是赵重阳私人出钱开辟的,所以整个扶桑的收入,其实是赵重阳个人的。

    这就是说,大盛国虽然是新建的,但国库却是满满的。中央银行一次性发行一亿贯即两百亿元的纸币都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何况,原来的户部还积存有一千万贯的铜钱。

    此外,各省、各府、各县的银行,各地的豪门世家还出钱分担了股份,分鸿利。因此,各地积攒起来的钱也不下于四千万贯。这样,中央银行首批发行的纸币就是四百个亿。然后根据各地商业发达的多少,库存金银和铜钱的多少,把纸币运到各地银行去。

    为了大力推行纸币的使用率,中央政府把盐、铁、茶、糖全部收归万通商会统一定价,统一买卖,但必须用纸币交易,不准收金、银和铜钱。如果发现哪些代销店收了金属货币,一律取消卖万通商会产品的资格。现在各地市面上的商品,百分之九十都与万通商会有关,只要万通商会各地分会不批发东西给你,你的商店就只有关门。

    这样,就逼迫那些有金属货币的人到银行换成纸币来交易。当然,交易完了,害怕纸币放家里贬值的,可以随时交换成金属货币放家里。

    可是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有足够的金属货币作保证,谁时需要随时换,反而让所有人没有了顾虑。这样,纸币逐渐被大家接受,最终受到大家的欢迎。现在在中土,上至东京、南京、大名府、扬州这些大都市,下至一般的小县城,再也见不到用大马车拉着几大车铜钱来进货的商家了。

    纸币的使用,促进了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贸的发展,也就促进了各地物资的交流。

    在这一年中,北方的生产和经济恢复得很快,给纸币的使用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