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61章 蠢蠢欲动

    就这样,段德训一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应付大盛朝,一边派谋士朱志奇和安正青游走于甘浦王朝、吴哥王朝和暹罗国之间,妄图说服这几个国家助他打败大盛王朝。等他得胜当了大理国皇帝后,要钱财珠宝的,他就酬谢钱财,要土地的,他就酬谢土地。

    通过朱安二人的鼓吹,暹罗国答应借三百万两白银,二十万两黄金给他。但是,段德训一旦灭掉了大盛国,归还时,钱的数量就要翻倍,到时就要用千万两白银归还。只要段德训同意,并在借约上签字,现在就可以兑现金银。

    吴哥王朝答应他举事时,吴哥王出兵五万,助他复国,胜利后,把原来安南的土地划一个府给他。

    这浦甘王则答应段德训起兵时,他直接出兵二十万,但要把保山、普洱一线以西的地盘划给浦甘国。

    段德训现在有求于人,吩咐安朱二谋士什么条件都答应,等到复国后,羽翼丰满了少给一点他们也没法,大不了再分别给你们打一仗。

    浦甘王花木生想的和段德训一样,都各有自己的小九九:到时我花木生再多出一些兵也无所谓,老子如果兵足够多,到时把你段德训一下解决了,整个大理和安南岂不都是我的了。

    于是,段德训和浦甘王都在等一个机会,机会一旦到来,二人就等着把大理和安南的几大片土地吃进自己口中。

    于是,段德训派遣大批细作进入大理、红河口、舰港等地,随时关注大盛国的情况。

    前年,机会终于来了,细作报告,大胜王前面陆续派了两批船只远航,这十月间,又亲自带着大小数百只船只出海,据说要到遥远的海外去开避新领地,可能要两年才回。

    段德训算了一下,三次出海,大盛国至少带走水陆两军十万。而现在,大盛国只有大理、红河口、跤趾和舰港各有两三万人马,其他各府就原来那少得可怜的两三千府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若大一个大盛国,只有十余万人,此时不取,更待何时。于是,让刚建立不久的信鸽通信线立即飞鸽传书,请吴哥王和浦甘王立即准备好兵马,来年正月中旬三家兵马会齐保山,先拿下大理城。

    并传檄各府州县,让各地官吏拱手倒戈。再挥师南下,只要拿下跤趾、红河口和舰港三大主城,整个大盛国就彻底完蛋了。

    不久收到两国回信。

    吴哥王回信说,如果吴哥兵马集积后,再北上千里,旷日持久,劳神费力,完全没有必要。不如等你们正月发兵后,舰港等地必然发兵相救。我们的细作探听到舰港等地发兵后,我便从吴哥中部发兵直取舰港,先把敌人的都城占了,再发兵红河口等,最后与你们会师跤趾城。

    浦甘王花木生也立即回信,声称立即提三十万大军东来,与段德训的人马会合,然后东征大理城。

    段德训接到回信后,一忧一喜。

    忧的是吴哥不肯提兵北上,而是选择舰港兵力空虚时,出奇兵先拿下舰港,这样舰港及以南的大片土地可能今后就不再属于自己的了。当然,这样也有好处。到时,如果大盛王的将军们听到舰港危急,一定会撤兵回援,那跤趾城和红河口就有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