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十四回 朕则崩矣 终不改号

    大茅峰下喜客泉,客至青岩珠串喧。

    不用人夸风色好,清风送到幽人前。

    陆英在山中独居三五日,每天来往于华阳洞、万寿台、积金峰、三十三天门、龙池、火浣宫各处茅山盛景,看山外善男信女入山供奉,与上清宫大小道士调笑玩耍,枯闷时找几本书读,过得好不惬意。

    忽一日,有数骑来访,骑士俱戎装劲束,为首一人革甲戎靴,头戴武弁,赫然是宋昌明。宋演前日回京,叙过功勋,除授扬武都尉,助刘牢之镇守彭城。

    鹰扬将军刘牢之功过折冲,升任龙骧将军、彭城太守。宋演在京中除了杨谧并无熟人,闻知陆英在此,便快马来与其相会。

    宋演亲卫马背上带来数坛美酒,与陆英把酒言欢,畅叙别后之情。

    宋演举酒言道:“华亭,一别数月,竟有沧海桑田之感,满饮此盏,今夜促膝长谈,不醉不休。”陆英笑着干了一盏,听他娓娓道来。

    宋演道:“自从随军北上,连月无事,每天整顿军马,操演行伍。到了汉军渡淮,我随刘将军兵出洛涧,方才真正遇到战事。

    “北汉派了梁成率领五万大军,沿淮河东下,驻扎在洛涧西岸,以阻止我救援寿春。前锋都督谢将军见氐兵势大,便派出五千北府军袭扰试探。刘牢之将军偃旗息鼓,行至洛涧东三十里,扎下营寨。恰在此时,你道遇见了谁?”

    顿了一下,看看陆英,接着道:“哈哈,竟然是道元和尚,就是在建邺时我常去找他喝酒的那个大和尚。他不知何时来到了淮南,对我们刘将军说,汉军构成复杂,多为新兵,若是趁夜直抵其营,一鼓作气,不待汉军知晓军力众寡,先冲乱其阵型。然后断其后路,阻绝淮水渡口,必能全歼五万胡虏。”

    “刘将军闻言大喜,忙命整兵用饭,天黑时分,急速西进。到了距汉军十里之处,方被发觉。果然如和尚所言,北府军马不停蹄,直接踏河而过,呼喊着冲向敌阵。

    “北汉军大乱,主将梁成匆匆上马来稳定阵脚,撞在我手里,一刀将其斩杀。我军在敌阵之中冲杀了几个来回,汉军纷纷哭爹喊娘,抱头鼠窜。

    “奈何淮水渡口已失,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我军斩首一万五千余。包括扬州刺史在内的十余名大将皆死于战中。当真痛快!”

    陆英与他同饮了两盏酒,笑道:“若无此战之胜,则寿春城下未必能赢得那般轻松,想是汉军已破胆,故一闻后撤指令,便全面溃败。昌明兄所说道元和尚究竟是何人?他为何要去淮南,献策于刘将军?”

    宋演道:“大和尚是我数月前偶然相遇,后来一直挂单在京师栖玄寺。此次北上淮水,后来我问过他,他称离开建邺以后,先去见了他师兄。师兄在汉主蒲刚身边,每日蒙召咨询,却认为此役汉军必败,令他相助于我。”

    陆英奇道:“道元大师的师兄,在蒲刚身边为顾问,难道是释道安大师?道安大师世之高人,本出于无奈栖身汉廷,有此说法便不足为怪。”

    宋演又道:“我也是这般想法。道元和尚还说,蒲刚将败,他师兄今后欲隐居山林,不复出世。并且对我言,击败汉军后,便请命回朝,做个太平将军,中原大乱已至,不是英雄出头之时。还有什么静待良机,借势再起……哈哈”

    陆英见他强笑摇头,似乎颇为信用道元之言。

    陆英笑着道:“道元大师也算知时识变之人了。后来如何,你们北渡黄河,在河北战事顺利吗?”

    宋演喝了一盏酒,继续道:“渡过黄河前,听闻河阳寨郭漠已帅军南下洛阳,我军受命东进兖州,收复故土。琅琊、东莞、彭城、高平倒也没遇什么强敌,只是到了泰安时,碰到个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