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9回 人心浮动

    陆英几日间,每天都去廷尉署当值。从朝廷军报中,逐渐落实早先陆家送给薛勇的书信,所言皆是实情。

    不由暗暗惊服行一先生消息眼线,比吴国的军报还要来得迅疾数倍。又或许是吴国朝廷不甚重视北方之事,故而迁延耽搁,以至晚了这许多时候。

    这一日,杨元琳邀请陆英过府,在座还有王孝伯、王季明等朝中忠良。

    杨元琳道:“会稽王已经任命庾楷为豫州刺史,假节镇守历阳。看来还是忌惮孝伯兄,想要树藩镇以自固啊!”

    王孝伯道:“庾楷阿谀小人,借父祖之名谄事会稽王。如今骤然身登高位,有何可惧!”

    杨元琳道:“王国宝虽终将为祸乱之由。但如今罪逆未彰,如果抢先发难,必定大失朝野之望!还请孝伯三思。

    “况且君拥强兵窃发于京口,谁能说不是叛逆之举。如果王国宝终不悔改,将来恶布天下,然后顺众心以除之,亦无忧不济也!”

    庾楷是前征西将军庾亮之孙,与东阳太守庾廓祖父车骑将军庾冰本出同门。但庾冰子孙繁盛,当年太过招摇,因此在桓大司马当政时被诛除殆尽。

    庾廓之父身为广州刺史,自己饮鸩而亡,才保住了子息性命。而庾亮仅有三子,孙辈更是稀缺,早时都不在重要位置,是以庾楷能安然至今。

    王孝伯听到杨元琳言论,沉默有顷,许久才道:“近来视君,一似胡广。”

    胡广是东汉重臣,历仕六朝,七次出任三公重位。但他奉行中庸之道,一生谨小慎微,阿谀奸小之间,从来不敢坚持正义。

    汉质帝刘缵在位时,胡广任司徒,外戚梁冀拜大将军,把持朝政,随意废立皇帝。九岁的汉质帝被立为皇帝仅一年,就因说了句梁冀是跋扈将军,而被鸩杀。

    梁冀想立蠡吾侯刘志为帝,也即后来的汉桓帝。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戎共同劝阻,但梁冀一番恐吓,胡广等害怕而倒戈,只有李固仍坚持己见被害身亡。

    梁冀命胡广继任太尉、录尚书事。十余年后,梁冀被桓帝诛杀,胡广因为党附奸佞免官,但不久就重新启用为太中大夫、太常。

    当时洛阳人嘲讽胡广,有歌谣唱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然而胡广因为善于逢迎,一直到八十多岁才卒于高位。死后哀荣冠绝东汉一朝,无人臣可与之相比。

    王孝伯说杨元琳看着越来越像胡广,借此讽刺他明哲保身,依违于权奸之间以保禄位。

    杨元琳道:“王陵廷争,陈平慎默,但问岁晏何如耳!”

    汉太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政,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皆是顾命重臣。吕后欲封吕氏诸人为王,在朝堂询问大臣意见。

    王陵切谏力争,以为高皇帝当年有白马之盟,非刘氏不能封王。吕后不悦,又问陈平、周勃。

    陈平说:“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称制,想封诸吕为王,也无不可!”吕后闻言大喜。

    散朝后,王陵指责陈平忘恩负义,有何面目见高皇帝于地下。陈平说:“面折廷争,我不如君。但保全刘氏以安社稷,君不如我!”

    其后王陵被罢相,在家称病不朝。陈平升任右丞相,吕氏诸子侄都获封王爵。

    吕后死后,陈平与周勃一举铲除诸吕,保存了刘氏天下,并立汉文帝为天子,终于没有使大汉倾覆。

    杨元琳看来立志做陈平,打算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而王孝伯究竟是做王陵还是做周勃,此时还难定论。

    过了些时日,渐渐的京中传言,大行皇帝驾崩当日,曾与张贵人在寝宫饮宴,酒后戏言曰“汝年将三十,亦将废矣!朕今更属意青春年少者。”

    张贵人怀恨在心,当夜将寝宫太监等人全部灌醉,招来宫女将醉酒的天子压在被中蒙死。放出风声说皇帝魇崩。

    此事不知真假,且太后、会稽王都不追究,外臣更难猜内情。

    四十九日丧满后,葬孝武皇帝于隆平陵。

    王孝伯将还藩镇,上门对会稽王孙玿道:“主上暗弱,宰辅之任,虽伊尹、周公亦有所难!愿大王亲理万机,纳直言,放郑声,远佞人!”

    义正辞严,会稽王深惮之,王国宝等惊惧不已。

    《论语》有云,“放郑声,远佞人。郑声yín,佞人殆。”

    郑国的诗歌,多写青春男女聚会私情,讴歌互感,故正直之士以为郑声是yín邪之声。朝廷宗庙当奏雅乐,中正平和不媚不俗,是以孔子借音乐以讽奸邪。

    襄阳回来的杨凌、石亮等人汇报,朱旭果真病势沉重,恐将不久于人世。

    陆英惊诧不已,想不到朱旭将军正当壮年,竟然一至于斯。眼下只好上表朝廷,等待宫中决断了。

    好在如今会稽王、王国宝等人一心对付王孝伯、殷仲康重兵藩镇,无心理会陆英等人。因顺势下诏免去朱旭罪责,不追究他擅离职守的事情。

    薛勇从华亭返回,带来陆万载回书一封。陆英览后心下稍定,命薛勇与孙安富一起,即刻出发往中原各地,寻机厚赂执政,安插独立的暗子。

    同时要他通知宇文兄弟、崔氏兄弟及石小川等人,就地投入赵国军中,以备往后之用。如今可用的人还是太少,好在陆万载同意派出陆氏远宗子弟,协助他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