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4回 英雄一怒

    离富春山居不远时,远远见门口有几人身着典校署戎服,为首朱红服色,挎长刀者正是石亮。

    陆英叹息一声,对宋演道:“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与昌明兄看来都欠了石庚明的……”

    宋演笑道:“反正要束手就擒,能给老友送一份功劳,也不枉宋某下回大狱。”

    陆英道:“昌明兄放心,我一定早日解脱你出樊笼!”

    宋演高声道:“庚明,别来无恙乎!想是有公干来此?”

    石亮抱拳道:“宋都尉,陆兄,下官奉命请宋都尉去典校署走一遭。还请二位体谅!”

    宋演笑道:“既是庚明有请,宋某自当从命。”

    陆英道:“庚明,不知宋都尉犯了什么事?”

    石亮道:“下官不知,自有茹大人查明真相。宋都尉,请!”言罢,便与宋演并肩离去。

    陆英望着他们走远,独自踽踽回了府中。道元和尚已经离开,陆英无心与人言语,便早早关在屋内静坐。

    第二日,陆英来到简静寺,求见支妙音主持。他思量一夜,能救出宋演的只怕唯有此人。

    杨元琳虽是尚书令,但头上有会稽王,身旁有王国宝掣肘,料也有心无力。其他人陆英更指望不上。只有这支妙音,当初似乎对宋演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是以他先来此一试。

    支妙音见到陆英,显得甚是惊奇,待问明来意,淡淡笑道:“陆侍郎,王家的婚事贫尼也听说了。没想到这其中还与宋将军有纠葛。只是,宋将军擅离职守,又在京师当众打人,这个罪过不小呀!”

    陆英道:“妙音主持,王国宝父子多行不义,只怕终究难得善终。主持就算不嫉恶如仇,也该匡正道义,为陛下为朝廷保护宋都尉。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宋都尉这等年轻勇将,定会有大用的!”

    支妙音思索片刻,又笑道:“有了!我就对陛下说,宋都尉求战心切,此番回京是为了请命出征。不想被王仲玠公然凌辱,这才一时激愤,误伤了王公子。陆侍郎以为如何?”

    陆英道:“只要主持出言,陛下定然无有不从,在下信得过主持。”

    支妙音道:“只是婚姻之事,王庾两家已经定下,纵然是陛下也不能强加干涉。恐怕宋将军无缘抱得美人归了……”

    陆英道:“在下相信姻缘天注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支妙音笑道:“陆侍郎此言倒不像道家,反是我佛家因果之报了。”

    陆英道:“不论何家,只要言之有理,陆英都是奉行不悖。”支妙音又与他闲谈几句,陆英即告离去。

    出了简静寺,陆英想起朱府家人,不知他们有没有琳琳消息,便顺道往南而来。

    陆英登门请见,不一时朱孚自府中出来,见到陆英施礼道:“陆兄,许久未见,一向可好?”

    朱孚也已长成翩翩少年,身材修长,面容英俊。

    陆英笑道:“朱公子,果然有乃父雄风。令姐自从与我在河北分别,原本要去彭城寻朱将军,不想朱将军移镇淮阴。在下路过淮阴,却未能见到令父令姐。不知朱公子有淮阴的消息吗?”

    朱孚面色微变,强笑道:“我也不曾有父亲消息。只知道他目前镇守淮阴,今年还未曾相见。”

    陆英道:“既如此,我便不进府叨扰了。若是有令姐消息,还请烦告!”

    朱孚如释重负,拱手道:“一定,一定!陆兄慢走。”

    陆英施礼告别,心中疑惑不解。纵使朱将军不同意这门亲事,琳琳也不至于突然消失无踪吧。到底是何缘由,连朱孚都变得吞吞吐吐。

    此时想不明白,只有容后再想。所谓万事莫强求,只要琳琳平平安安,其他都可从长计议。

    等到陆英回府,皇甫思禀道:“郎君,堂上有客来访。”

    陆英问道:“何人?”

    皇甫思道:“他自称姓朱,来自吴郡。小人不曾见过。”

    陆英略一思索,心中已知。便对皇甫思道:“准备午膳,美酒。郎君我有故友招待!”

    言罢,大步往内,边走边道:“朱公子,龄石兄弟!”

    来人正是吴郡朱龄石,如今也与朱孚差不多年纪,只是更加魁梧健硕。

    听到陆英回府,急忙步出厅堂,躬身施礼道:“陆道长,朱龄石冒昧打扰。千万莫怪!”

    陆英扶着他双臂笑道:“龄石啊,长成一条好汉子啦!快堂上请,今日你我兄弟定要痛饮几坛。”

    朱龄石受宠若惊,讷讷的被他拉进厅中坐定,才道:“陆道长,没想到还能记得龄石。当年在木渎,我年少识浅,多有冒犯。如今想来甚是惭愧!”

    陆英道:“龄石何须拘束!你我意气相投,兄弟相称便可。我年长几岁,叫我一声陆兄,不吃亏吧。”

    朱龄石爽朗笑道:“兄长不弃,龄石自是求之不得!”

    两人闲谈少顷,皇甫思奉上茗饮,摆下杯盘,准备酒膳请朱龄石享用。陆英与他连饮了数盏,终于使朱龄石放松下来。

    陆英道:“可惜今日昌明兄不在此间。不然你们两位英雄才俊相逢,定然一见如故!”

    朱龄石问道:“昌明兄……可是北府军扬武都尉宋昌明?”

    陆英道:“正是,昌明兄与我一同回京,如今碰上些小麻烦,过几日便可与龄石相见。”

    朱龄石道:“龄石虽年少,但自幼喜爱刀枪弓马,常思能沙场立功,为国杀敌。也曾听闻宋昌明刺杀北汉阳平公蒲戎,阵前斩大将梁成,五丈涧单骑护主帅的威风。若是能结实这样的英雄,当真快事也!”

    陆英道:“昌明兄若是见到你,定然也极为投缘。他日你们二人并肩上阵,扬我国威,诚可期哉!”

    两人畅饮欢谈,不觉日已西移。将至黄昏时,皇甫思门外叫道:“宋将军回来了!”

    就见宋演虎步而来,大笑道:“华亭,好香的酒味!趁我在牢狱受苦,你却独自享用吗?”

    陆英道:“英岂敢忘记昌明兄!这不是有贵客盈门,才倾力款待嘛!”

    说着拉起朱龄石手臂,笑道:“昌明兄,与你介绍一位少年才俊。吴郡朱氏子弟,朱龄石!龄石兄弟武艺出众,胆略非凡。正是昌明兄同道中人!”

    朱龄石拜道:“朱龄石见过宋都尉!”

    宋演打量他两眼,拱手笑道:“龄石兄弟,宋某是个粗人。称我名字即可,切勿多礼。既然华亭如此赞赏你,定是了不起的汉子!来,接着饮酒!”

    宋演在典校署禁闭一日,此刻见到美酒哪里还忍得住。不由分说将朱龄石按回座中,添桌换盏就饕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