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章 挽救父亲的眼睛

    中国有5000年历史,我们在课本里学过,在传说中听过。

    但这是一个四舍五入的数字。

    如果再四舍五入,那就是年。

    如果再四舍五入,

    那就,啥也没有了!

    “年太少,只争朝夕”。

    历史肯定论在信心满满的证明。

    历史否定论在言辞凿凿的诋毁。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少数人引导,多数人随从。

    路走对了,跟随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路走错了,走错了就回头呗!

    芸芸众生,做不了别人的主,还做不了自己的主?

    李存孝天马行空的思绪,仿佛回到了远古的蜀地。

    他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经有着那么璀璨的文明,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

    最为神奇的是,这段辉煌的历史不但没有文字记载,就连它惊现天下,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难道,我们的先民真的是“吸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的神人?

    想多了!

    当身上的手机铃声响起,李存孝发散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不管先民的时代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它都被今天的文明代替了。

    “哥,你在哪”?

    大妹的声音很着急。

    “我在城里,有啥事”?

    听大妹的语气,她有什么急事,李存孝赶紧回答。

    “老汉儿不好了”!

    四川话说某个人不好了,就是生病了。

    “他哪里不好”?

    李存孝转身就朝停车的方向走。

    “他说头昏脑胀,解不出手(便秘)”。

    李存孝父亲70多岁,因为长年农村劳作生活,身体状况其实还不错,体力和精力比同龄人好多了。

    “吃五谷,生百病”。

    老爸终究是古稀老人,病痛开始找上门了。

    李存孝倒是不紧张,老爸年轻的时候是家里的顶梁柱,吃苦受累惯了,闲了这么多年,没病也会闲出病来。

    打开门,就听到大妹和老爸在激烈的争吵。

    “你都不好这么多天了,你也不说,有病吃药,能花好多钱嘛”?

    “哎呀,我自己去药店配了药的,好大个毛病嘛,去医院就是送钱”。

    原来老爸早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了,但扛着不说。

    老妈发现后,他才坦白,经不住老妈的唠叨,自己去药店配了点药。

    还提醒老妈,没多大事,不要告诉儿女。

    今天李存孝的大妹两口子来看望老两口,顺便祝贺侄女考上了高中。

    看到老爸的状态不太好,询问怎么回事,老爸嘴犟说没事,就是晚上起夜多了,没睡好。

    一旁的老妈忍不住了。

    “你爸这几天都头昏脑胀,解不出手(便秘),配了几道药吃了,还是不见效”。

    大妹一听就急了,马上叫老公送老爸去医院。

    老爸一听上医院,更急了。

    就这样,父女俩你劝我不服,我说你不听。

    争的不可开交,这才急得大妹给李存孝打电话。

    对于老一辈的农村人来说,有个头疼脑热的,扯点草草药,熬汤喝了就没事了。

    发烧,在额头上擦点酒,再用被子捂一身汗,保管第二天生龙活虎。

    中暑,在脖子上或者手臂上,掐出几条红杠,万事大吉。

    去医院?

    那是阎王爷请客的地方。

    不去!

    大妹其实知道老爸的忌讳,也知道农村人对病痛的态度。

    小时候,李存孝家里穷,老爸压力太大,一年到头不苟言笑,脾气暴躁,兄妹三人没少挨揍。

    要不是奶奶护着,老妈劝着,兄妹三人每天都得挨打。

    所以,兄妹三人对老爸的惧怕大于感情。

    当然,对于70后的孩子来说,这种待遇,几乎家家雷同。

    只是挨打频率不同,父母下手轻重不同。

    现在的孩子,一句重话就离家出走,一点委屈就寻死觅活。

    李存孝搞清楚状况后,先把大妹劝闭嘴,又让老爸坐下慢慢说。

    李存孝的意思,先弄清楚老爸的头昏脑胀是不是伤风感冒,便秘是不是饮食习惯问题。

    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不用兴师动众,找一个老中医开点药就可以了。

    老爸对中医,还是心服口服的。

    毕竟良好的心态,是治疗一切疾病最好的良药。

    带着怨气进医院,没病也能气出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