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七章 淮左名都(13)

    淮左名都

    范友信回到扬州,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李庭芝修路。

    “扬州的官道在大宋来说,已是足够好了,为什么还要修路?”李庭芝疑惑的看着范友信:“这劳民伤财之事,友信知道老夫是不会去做的。”

    “凡修路,必先征用民夫,民夫之苦,苦不堪言,友信难道不知?”

    “大人,请听在下细言。”范友信像是胸有成竹,拱手道:“在下到了江陵,所见之处皆用大字写道:路通财通。”

    “初时,在下不明白其中奥妙,见有一老者,身穿光鲜,以为是地方豪绅,走到跟前,却发现不过是一个普通老农,正在地里干活。”

    “这位老人家,请了。”范友信拱手道。

    老农显然是经常见人,见了范友信到也不害怕,拱手还礼道:“这位客官请了,不知道客官有何事要问老头子。”

    “在下见此地道路畅通,又有大字写着所谓路通财通,这官府修路,向来是劳民伤财之事,不知此地却是为何支持官府修路。”

    “呵呵,这位客官是外地人,客官一路前来,可发现老头这村寨什么最多?”老头放下手中的活,颇有兴致的看着范友信,范友信虽从军旅多年,可是毕竟骨子里头还是儒生,长相也是一脸和善。

    范友信原来就是有心之人,见老头反问自己,笑了笑,道:“在下一路前来,所见皆是枇杷树,这地方自然是枇杷树居多。”

    枇杷是江陵的特产,头年秋天开花结果,次年五月果实成熟,果实呈球形、金黄色,味甜而略带酸味,每果有一至三个核,叶和果都可入制中药。

    枇杷是常用的中药,范友信自然清楚得很,初时他看着此地竟然有这么多枇杷树,还觉得颇为奇怪呢?

    “客官好眼力。”老头笑了笑,道:“咱马家寨什么也不多,就是枇杷多。”

    “也不怕客官笑话,几个月前,咱们马家寨还为一瓢水源大动干戈,幸亏张大人劝阻,大伙才缓下关系。”

    “后来张大人入主江陵,征兆民夫开始修路,大伙自然不愿意服役,然来还不到两天,服役的民夫高高兴兴回来。”

    “然来服役不但能吃好,每天还有一百文钱,这一个月算下来就有三两银子,大伙兴致高涨起来,拼破了头要去服役。”

    “到了五月份,路竟然修到了马家寨,张大人亲自给老头来了书信,言马家寨之枇杷,不但可以入药,当果子吃味道也不错,在也是一条财路。”

    “大伙不明所以,老头吃了不少枇杷,酸不可言,哪里来得味道好?后来在江陵干得好好的一个小子回来,摘了几十斤枇杷到了江陵,当天就回来。”

    “然来这城里人没有吃过生的枇杷,大伙尝得新鲜,都觉得味道不错,张大人一个人就买了几十斤,大伙这才发现原来平日任由烂在地里的枇杷,竟然成了城里人的美味。”

    “听说张大人后来还在江陵日报特地发了一遍文章,专门介绍枇杷果子的效果,说能护肝护肾,养肝养胃,反正好处就多了。”

    “这样一来,枇杷卖得好啊,再加上这路到了门口,又有马车往返,大伙都赚了些钱,也就没有人再为那瓢水源生气了。”

    “所以说啊,要不是修好了这条路,这枇杷哪里能够运到江陵,若运不到江陵,谁要这果子?谁知道这果子还能吃?”

    “得到了好处,大伙就积极了,别的村子也摔膀子修起了路,又有乡老代表民意,申请修路的款,张大人派人过来核实之后,只要是真实可靠,全部给钱,一分钱也不少。”

    “听说楚都那里的朱桔,已被商人看好,早早就下了订金。”

    范友信还在荆湖之时,就听说朱桔是桔子的一种,因皮呈红色,故名朱桔,其味甘甜,有核,果实丰满,个头不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桔树就在楚都江陵一带大量栽种。

    范友信也仅知道枇杷可以入药,却想不到还可以生吃,不过范友信相信这枇杷果子味道肯定不是很好,之所以在江陵城卖得好,恐怕就是张贵那篇介绍枇杷的文章所引起,见老头洋洋得意,也不点破。

    “在下敢问一句,老爷子的枇杷可卖了不少钱?”范友信试探。

    “呵呵,”老头笑了笑,道:“也不多,江陵的枇杷买的贵啊,一斤枇杷就要三百文钱,老头仅买了不到五百斤,不像吴家老头,差不多一千斤,怪让人嫉妒的。”

    “那也可不得了了。”范友信赞叹,想到一个山村百姓随便就能赚十几两银子,恐怕这一年就无忧了,省点用肯定还有会剩余,怪不得一个老头也支持修路了。

    两人正说着话,不远处一个大嗓门大声吆喝:“马寨主,你家婆娘让你回去吃饭了。”

    马寨主应了一声,道:“我看客官远途而来,不然今晚就在老头家里留宿可好。”

    “这个。”范友信看了看天色,自己也算是人生地不熟,能有人留宿肯定要好,只是有扰老人家清净,这又是他不愿意做的事。

    “走,走。”老头拉了拉范友信,道:“咱现在也只有两个老头在家,就去老头家里住一宿,也好让老头婆娘高兴一回。”

    范友信只好拱手,道、:“那劳烦老爷子了。”

    不说范友信吃好睡好,次日一早,老头敲开了范友信的房门,道:“范小哥是不是要去江陵,还有半个时辰,马车就要出发了,范小哥可要准备一下。”

    “一路麻烦马寨主,实在不好意思。”范友信连忙收拾了一下。

    马寨主笑了笑,道:“范小哥知晓天下事,把我家婆娘哄得高兴,老头还不知道怎么感激你呢?还说这话干嘛,范小哥日后有空,多过来走走。”

    范友信道了谢,刚掏出一锭银子,马寨主就生气了:“范小哥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老头就当你是老弟,才热心招待,若不是小哥嫌弃老哥招待得不好。”

    范友信只好讪讪收起了银子,跟老头约定下次有空一定过来,范友信收拾完毕,马车也准备完毕,这是一个爽朗的车把子,说话声音洪亮,让人感到亲切:“这位客官莫不是外乡人?小的王磊,这车是从马家寨到江陵,很高兴客官能够坐上小的马车。”

    范友信笑了笑,拱手道:“那就劳烦王小哥了。”

    范友信上了马车,见马车上就摆放着一份报纸,得知这报纸是免费观看,范友信也不客气,拿起报纸浏览了一下,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版面是介绍工作之事,上面说了某年某日,某个地方需要什么人,多少钱,多说得清清楚楚。

    一路上不停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路果然修得很好,比朝廷的官道看起来还有坚实和牢固,马车像是特制一般,走起来非常轻松,速度也不慢。

    等范友信来到城内,竟然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而代价仅仅是一百文钱。

    “大人知道马车把我们带到江陵什么地方?”范友信突然问道。

    李庭芝摇了摇头,笑道:“老夫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

    “拉到了一个裁缝店,裁缝店旁边就是韩将军纪念广场。”范友信有点不可思议说道:“这些乡下的百姓,到了裁缝店之后,都忍不住买点东西。~”

    “大人这可看出了其中奥妙?”范友信解释道:“修好了路,枇杷或粮食卖了好价钱,百姓手中有了钱,又可以乘坐便利的马车到江陵城内购买各种东西。”

    “官府又可以通过收税,把百姓的钱回笼到手中,张大人曾经在报纸上说道,一文钱流通两次,就变成了两文钱,流通四次就变成了八文钱,虽然在下还不明白什么道理,但世上互生互利的事情常有。”

    “恐怕,江陵走的就是这条路。”

    “百姓服役还有钱拿,自然是乐意的。”李庭芝迟疑了片刻,道:“只是扬州又不像张贵那小子财大气粗,却不知他的那个法子如何使得。”

    “大人,在下见过了张大人。”范友信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道:“张大人说了,只要李大人愿意修路,他愿意联合江陵的商人给扬州贷款,而且利息由张大人自己一个人垫付,不用大人费一分钱,算是给大人你祝寿。”

    “老夫,老夫实在是赚那小子太多便宜了。”李庭芝有点黯然伤神,鼻子一酸,差点流泪。

    陆秀宗、陆云、郑大世、李冰、李三叔等一行十人,已经离开芝罘半天的路程,为了不被官兵发现,天还没亮他们就已经出发,现在是正午时分,他们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顺便吃点干粮。

    “大人,这人都跑哪里去了呢?”陆云还年轻,一路上就数他问题最多,就如他不懂人为什么要住茅屋而不住大屋,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得这个武艺高强的小后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

    “唉,若不是活不不去,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老人要落叶归根,小孩要寻根到底,小陆云,你看一下这一抔泥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个日月的耕种,才会变得如此肥沃。”

    “而如今倒好,鞑子大手一挥,把良田变成牧场,把天堂变为地狱,在下今日也算是看明白了,只要鞑子不死,咱们汉人就没有活路啊。”

    “那他们都去了哪里?”陆云大眼睛有几分光芒,看着李三叔,凝重问道。

    “还有什么地方好去,不是死去就是鞠躬的活着,天大地大,哪里有他们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