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零七章 宋痒

    强大的金钱攻势下,就有了今天早上的这一幕。而这还并不算完,仅仅只是开始罢了,至少接下来十天之内,这样的事情还会经常的发生。

    赵世迈三兄弟从父亲那里得了捧杀的计策之后,经过商量把事情交给老二赵世瑞来做。

    怎么说赵世瑞也是商人,他最擅长的就是用着最少的钱做出更多的事情来。为此,老大赵世迈和老五赵世设还各拿出了两千贯钱,交到了赵世瑞的手中。

    打倒了苏石,就有可能从他的手中拿到最好的货源,其中的利益有多大,赵世瑞比其它兄弟们都更清楚。这一拿到钱他就合计了一晚上,等到天一亮,就找来了管家等人,吩咐他们去做事。

    目的就是一个,就对外说苏石赚了多少多少钱,用苏百万的称呼也好,用苏千万的称呼也罢,甚至富可敌国的词汇也可以,总之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让苏石成为人人羡慕的目标,最终转化为人人因妒而恨,群起而攻之。

    管家拿着赵世瑞给出的六千贯钱便兴高采烈的出去了,找来了一些人让他们去街井上放出风声。

    原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情,百姓嘛,只要有人说,就会有人信,且说的越玄乎,信的人就会越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他们之前就曾经历过的。

    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做法在后世叫做舆论导向,也不知道苏石更看重这一块,比他们更早一步的有了动作。所以等这些人到达市井的时候,听到的却是刚刚流传出来的苏石其实并没有多少钱的说法。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为了可以多拿银子,完成好任务,这些赵世瑞派出人的自然是极力否认,说苏石是极有钱的,可不像是大家所说的,他的钱都用来交税和做善事了。

    而就是他们这一争辩,引得更多的人跳了过来。大喇叭可是足足有五万贯的活动经费,比之赵世瑞给的六千贯足足高了八倍还要多,他们请的人自然就要更多一些。

    如此,因为赵家人的加入,不仅没有起到捧杀苏石的作用,相反还帮了他们的忙,起到了争辩的作用,使得以前很多不知道苏石的人,都清楚在汴梁城,有一个十四岁的白衣少年,手段了得,且好善乐施,把自已赚来的钱交给了朝廷,用来施粥于流民。

    对于市井中发生的这些事情,苏石还不知晓,钱他拿了出来,只需要一个结果就是了。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向朝廷交商税。

    大宋的商税平时都是由三司来收,他们才是管理大宋钱财的主要部门。

    而平时收商税都是在月底统一进行。但这一次俏佳人胭脂店却只用一天就把所有的货给卖光了,苏石自然不会等到月底,这便自已随着马车向着三司而来。

    马车未到,龙行云便先一步来到了三司,递上了苏石的官贴,并言明这是曹皇后的意思,即然赚了钱,自然要交税,还要交重税。

    苏石有意打出了曹皇后的名头,为的就是可以引起更多的重视。至于曹皇后事后知晓会不会生气,怕是高兴都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会怪罪自已。

    曹皇后的名头一亮,果然引起了三司的注意,便是参知政事、三司使、副宰相宋痒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从衙门内迎了出来,正看到远远而来的运钱马车。

    苏石的马车自是排在最前面,在看到三司的门口已然站满了一群穿着紫色和绯色官袍的官员时,他也是让小白鸽停下了马车,座着轮椅从斜板中快速而下,直奔像站在C位的宋痒之处而来。

    做为当朝的副宰,宋痒可不简单。他是华夏科举考试中为数不多的“连中三元”者之一,其文风典雅,诗风稼丽。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他还是公认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自已理念的政治家、教育家。

    宋痒亲自相迎,这个面子可是给足了。当然,他多是应该看在曹皇后的面子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本人对于这个十四岁就被官家亲赐六品官的苏石也应该是十分的好奇。

    自从仁茶、烧刀子和香烟打响了招牌之后,其幕后之人苏石自然也就映入大家的眼中。若非是他有腿疾,若非他只有十四岁的话,怕是现在早已经成为了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了。

    宋痒亲自相迎,在其身边还有一位穿着紫袍的官员,方脸的他给人一身正气的感觉,他便是刚刚被朝廷任命为枢密副使的韩琦。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自好水川败后,韩琦开始信服范仲淹,两人同心协力,互相声援。由于两人守边疆时间最长,又名重一时,人心归服,深为朝廷倚信,故天下人称为“韩、范”。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韩琦年龄还只有三十多岁,能以这般的年纪便胜任枢密副使之职,可想而知,仁宗赵祯对他的欣赏与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