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辑 植物(1)

    为什么种子会发芽

        小小的种子为什么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根并且发芽再长大成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假如拿来一个桃核或是杏核,将它敲开,我们便可以看到一颗心形的种子,揭掉那层褐色的种皮,两瓣子叶就显露在前。因为,在种子上早就有着一棵小小的植株叫做胚,它有子叶、胚芽和胚根。种子萌芽之后,胚根就会往下生长,从而长成植株的根;胚芽就向上生长,发育成为枝干与种子。

        就像人类的胎儿形成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样,树木的“胎儿”——胚的形成也是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就像母亲百般爱护的胎儿一样,树木对待“胎儿”的爱护也是极为细心的。如桃和杏的种子,它那个洁白的胚外面有一层坚硬的种皮,种皮外面包着一层非常坚硬的内果皮,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果肉,果肉的外面还会有一层外果皮,一粒种子的外面竟然有四层包被。

        很多种子成熟之后,会经过一个休眠的阶段,好像动物冬眠似的。当它醒来之后,便要吸收水分,而后种子的胚要吸收贮藏在胚里的养分,慢慢地成长起来,然后生根发芽,变成幼苗,渐渐发育成一棵成年的树木,直到开花、结实、形成种子。种子就是这样不停地、而且周而复始地来进行生命的延续。

        当然了,也有些树木的繁衍不是靠种子的,只需要把它的一段根或者一段茎插在土壤里就可以生根并且发芽,长成一株大树。甚至是一片树木的叶片,一块树木的组织在适宜的环境下也可以培育出一株大树。

        知识点:子叶、胚、包被、种子

        为什么植物的幼苗有的是一片叶子,有的是两片

        如果你在两只培养皿里分别放上几粒小麦种子和菜豆种子,然后给它们适当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很快它们就会长出叶子来了。但是你所看到的小麦幼苗只有一片叶子,而菜豆却有两片叶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菜豆种子里是没有胚乳的,你只要剥掉外面一层种皮后,就可以看到两片肥厚的白色豆瓣,这就是两片子叶。子叶占种子最大的部分,它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代替了胚乳的作用,可以供给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需要。除了菜豆以外,蚕豆、大豆、棉花、柑橘、苹果、黄瓜、向日葵以及其他蔬菜类作物的种子,也都具有类似的构造。

        如果把小麦外面的一层种皮剥掉的话,它的构造与菜豆就不同了,它只有一片子叶,夹在胚与胚乳之间,里面养分很少,所以这一类种子里,绝大部分由胚乳占据着。不仅小麦具有这样的构造,水稻、玉米、高粱、大麦以及其他许多类似植物的种子也同样如此。

        小麦与菜豆播下去后,小麦长出一片叶子来,这片叶子不是原来的子叶,而是由胚芽长出的真正的叶子了;菜豆长出来的是两片肥厚的子叶(豆瓣),然后再在上方长出真叶来。植物学家根据这些植物种子的不同构造,把像小麦种子一类构造的叫做“单子叶植物”,像莱豆种子一类构造的叫做“双子叶植物”。

        知识点:小麦、菜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长,茎总是向上长

        种子撒在地里是横七竖八的,但是,为什么出根都是向地下长,出芽总是向地上长呢?

        原来,这是地心引力在起作用。植物受到单方向的外界刺激之后,发生了单方向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向性”。例如,叶子受到单方向阳光的照射,就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使叶面与阳光垂直,这叫做“向光性”。根和茎对于地心引力的单向作用,发生向地或背地的生长,叫做“向地性”。如果把一株植物水平放置不动,经过若干天,植物的根会向下弯曲(正向地性)生长,茎向上弯曲(负向地性)生长。如果将水平放置的植株,经常地绕纵轴缓慢旋转,使周边各部位都受到等效的引力作用,把引力的单向性刺激消除掉,你会看到植株两端都沿水平方向生长,并不发生弯曲。

        地心引力为什么会诱导根和茎发生反向的弯曲生长呢?它的机理很复杂。一种解释是:根和茎的向地性弯曲是一侧生长较快,另一侧生长较慢的结果——向生长较慢的一侧弯曲,两侧生长快慢不同与生长素的浓度不同有关,而两侧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又是因地心引力单向作用引起的。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浓度低时促进生长,浓度高时抑制生长。根和茎的生长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生长素浓度低时促进根生长,浓度高时抑制根生长,但却促进茎生长,浓度更高时则抑制茎生长。

        当植株平放时,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生长素移向下侧,茎部下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比上侧快,使茎尖向上弯曲;根部下侧生长素浓度高到产生抑制的作用,生长比上侧慢,使根尖向下弯曲。这只是通常引用的一种解释,实际上道理可能复杂得多。

        向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现象之一,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大方便。由于植物的根和茎具有向地性,所以播种时可以不管种子的姿态。否则,人们只好弯腰曲背,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正向插到土里了!

        知识点:地心引力、生长素、向性

        为什么秋天树叶会落

        植物从种子萌发成为幼苗,经过春天、夏天的蓬勃生长,然后开花、结实,到秋天,果实或种子等成熟。这时,日照渐渐由长变短,温度也逐渐降低。植物接受外界环境信号,自身代谢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减少,分解作用加强;光合、呼吸作用下降,慢慢步入衰老。短日照下,由根系合成的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激素,如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含量减少,叶片得不到足够的细胞分裂素供应;同时,花、果、种子生长中还产生促进衰老的激素,如脱落酸和乙烯,并运到枝叶,促进叶片的衰老。另外,在花、果、种子生长过程中,内源细胞分裂素等含量增加,这样,花、果、种子就成为植株代谢旺盛的生长中心,促使叶片制造的养料被优先运往花、果实、种子,地上部分的枝叶得到的养料相对减少,不能满足继续生长的需要。叶片就像辛勤工作的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繁衍后代奉献一切,而自身逐渐衰老。

        植物在衰老过程中,叶柄基部产生离层,它约有1-3层细胞厚。在乙烯、脱落酸等激素的作用下,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活性升高,分解离层细胞壁物质并使离层细胞间分离开来。这样,离层细胞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稍加一些外力如风力,叶柄等就会脱落。因而,多数植物秋天会落叶。

        知识点:短日照、细胞分裂素、激素、离层细胞

        为什么植物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

        植物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尤其是一些宽大一点的叶子,这种现象更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这得从叶子的内部结构说起。很多植物的叶子,叶背和叶面在植物生长时接受光的量显著不同,这是因为叶背和叶面在内部结构上具有明显差异。大多数植物叶子靠近叶面的细胞,有一排紧密排列的长方形细胞,就像我们房子的阳台下的竖排栅(zhà)栏(lán),所以又称为栅栏组织;而靠近叶背的细胞排列疏松,好像海绵的状态,所以又称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不仅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这些叶绿素接收光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比较少,主要是贮藏一些植物内部产物和水。叶子干燥或发黄脱落时,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密度较大;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密度较小。落叶时,叶面比叶背相对重一些,所以,叶面先达地面。如果不是人为或风吹的翻动,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叶面朝下,叶背朝上。

        当然,有些植物的叶背和叶面结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这些植物的叶子在生长时多,是竖立着分布,两面接受阳光的量差不多,例如水稻。还有一些植物如马尾松,叶子为针形,叶片的背面和腹面很难区分。这些植物落叶时是随意的。

        知识点: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绿素

        仙人掌为什么有刺没有叶子

        仙人掌类植物种类繁多,形状千姿百态,有圆,有扁,有的柱形直立似棒,有的似石累叠成山,变化无穷。植株色泽清雅、脱俗,花色艳丽,十分耐看。它们的体表大多有刺或有毛,可是却都没有叶子,为什么呢?

        大多数仙人掌类植物的家乡在美洲热带或亚热带干旱沙漠、半沙漠地区,主要产地为西印度群岛等地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国家。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只有仙人掌类傲然生存,形成奇特、旖(yǐ)旎(nǐ)的沙漠风光。在这里,除极少数地区外,年降水量一般不低于200毫米,但一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雨季有时降水量很大,旱季可能几个月滴雨不下,土壤保水能力很差,缺水严重。为适应严酷的外界环境,它们的叶退化成刺状、毛状,表皮角质层或蜡质较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水分。

        它的根系分布很广,但向下延伸不深,有利于最大范围地吸收雨水和露水。一株高120厘米的巨人柱,根系分布在10厘米深的地表层内,却向四周辐射状伸出5米多。它的根系大多是须根,一下雨就可大量抢吸水分。有些种类地上部分很小,但根部肥大成为储水的主要器官。同时,它们的变态茎相对肥厚,肉质,棱多并具疣状突起,能够贮藏丰富的水分。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高达23米,体内存有十几吨重的水,因而获“巨人”称号。沙漠中旅行的人们,焦渴难耐之际,它鲜嫩多汁的茎肉可作为救命水。当雨季过后进入漫长的旱季时,仙人掌类能利用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曾有人实验过:一棵37.5千克的仙人掌,在没有一滴水、一滴肥的情况下,在室内顽强地生活了6年,前后一共只消耗了11千克水。它对干旱的忍受能力真让人吃惊啊。更有趣的是,在秘鲁的沙漠中,还有一种仙人掌,能在风的推动下,用它那带刺软枝组成的根,匍匐前进,以寻找水分和养分,称为“步行仙人掌”。可见,仙人掌类植物非常耐旱,它的外形、结构特征都是对干旱适应的结果。

        知识点:降水少、叶退化、须根、外界环境、耐旱

        冬季为什么要把树干刷白

        在公园里、校园里及道路和庭园的绿化树、果树,到了冬季往往把树干下部刷成白色。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白色的东西是什么。专门用来把树干下部刷白的刷白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乳,还有食盐、大豆粉、石硫合剂。具体制成方法是这样:将它们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至均匀,最后加入少量的碱性或中性农药,增强杀虫灭病效果。

        冬季树木涂刷白剂有什么作用呢?冬季天气寒冷,如果我们在装有空调的房子里待一段时间后,突然到室外去,会感到外面特别冷。如果一直在室外,冷的感觉就没有刚刚出来时那么强烈。很多人手上脚上生冻疮,往往是因为用冷水洗暖和的手和脚,或用热水洗冰冷的手和脚,或将冰冷的手和脚烤火造成的。如果我们在洗冷水时,先用少量的冷水揉搓,使手和脚慢慢变凉变冷;洗热水之前,先揉搓一下手和脚,并用少量的热水搓手和脚,使手和脚慢慢温热;烤火之前,由远而近慢慢靠近火边,这样,我们的手脚皮肤从冷变热或从热变冷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冻疮的形成。植物冬季涂刷白剂,一方面预防寒害冻害,另一方面预防病虫害。

        植物刷白为什么可以预防寒害冻害和病虫害呢?冬季天气寒冷,但是,白天太阳出来时总会暖和许多。所以,我们喜欢冬天晒太阳。可是,植物晒太阳并不像我们晒太阳那么舒服。我们晒完太阳后,没有太阳的晚上可以躲进被窝里,植物不管多冷,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这样,白天热,晚上冷,并且冷热差异很大,植物最容易受害,比我们生冻疮还严重。植物刷白,白色可以反射白天的太阳光和各种辐射,避免植物体内温度过高,大大减弱了白天与晚上的温度差异,避免植物受到突然变温的伤害。同时,刷白剂具有隔热效果,就像我们的手和脸涂防冻霜和护肤霜一样。另外,秋后初冬,许多昆虫喜欢在老树皮的裂缝中产卵过冬,刷白剂对许多害虫有杀灭作用。

        知识点:防冻、防虫害、降温差

        为什么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花儿为什么在夏天那样多彩多姿?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大多数花儿的颜色,是在红、紫、蓝之间变化着;也有一些是在黄、橙、红之间变化着。

        花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在“耍把戏”。类胡萝卜素的种类挺多,大约有60多种颜色。像黄叶子、成熟的香蕉里所含的黄色的叶黄素,就是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

        花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是因为花朵的细胞里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有机色素,它极易变色,只要温度、酸碱度稍有变化,就立即换上了“新装”。

        你一定认得牵牛花吧!它那喇叭状的花朵,很引人注目。喇叭花的颜色挺多,有红的,有蓝的,也有紫的。其实,这全是花青素在“变戏法”,如果你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摘下来,泡在肥皂水里,这红花顿时变成了蓝花。然而,这“戏法”还能重新变回去,只要你把蓝花再浸到稀盐酸的溶液里,又变成红花啦!原来,这是因为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引起了花青素的变色。

        在植物体里,有酸性的东西,也有碱性的东西。不仅不同植物体内的酸碱度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植物体内,酸碱度也会因光照、温度和湿度等不同而变化。这样,花青素就时常在人们面前“耍把戏”,造成“万紫千红”的声势。

        你一定会奇怪:芙蓉早上开花时是白色的,中午以后逐渐由粉红变成红色,这是怎么一回事?你如果到棉花田里走一走,也有这种情况,棉花不但上午和下午会变色,而且同一枝上会同时开着几种颜色不同的花。这都是花里的花青素随着日光照射的强度和温度、湿度的变化而耍的把戏。

        知识点:类胡萝卜素、花青素、阳光、温度

        夏天中午为什么不宜给花浇水

        在夏天,各种树木花草都蓬勃地生长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也最多。由于花的根系分布浅,如果有几天不下雨的话,很易受干旱,所以常常需要浇水。

        可是,给花浇水也要注意时间,如果在中午的时候给它浇冷水,不是帮助它,而是害了它。所以有经验的花农总是选择在傍晚或早晨给花浇水的。这是什么道理呢?

        夏季天气十分炎热,尤其是中午,气温更高,这时,土壤温度也逐渐升高。由于水的比热是空气的4倍多,加上水在吸收和散发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水温总是比气温低。如果在炎热的中午浇冷水,本来温度高的土壤会骤然降温,而这时外界气温仍相当高,在这种温度变化十分急剧的情况下,娇嫩的花会因吃不消这种强刺激而死亡。

        在早晨和傍晚,因为气温较低,浇水后土壤温度与气温差异小,不至于引发死亡的危险。如果在阴天,那么,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浇水。

        除了花以外,一般的蔬菜和其他一些草本植物,在夏天的中午都不宜浇冷水,农民都有这个经验。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突然下一场倾盆大雨,往往会使蔬菜的幼苗全部“闷死”,也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点:浇水、温差

        为什么花有的早晨开,有的晚上开

        一般说来,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总是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而遗传下来的;但是,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植物本身受了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引起的。就拿牵牛花的开花来说,早晨的空气比较湿润,阳光比较柔和,这样的外界环境对于牵牛花最为适宜,这时牵牛花花瓣的上表皮细胞(即花瓣的内侧)比下表皮细胞(即花瓣的外侧)生长得快,于是花瓣向外弯曲,这样,花就开了。然而到了中午,阳光强烈,空气干燥,娇嫩的牵牛花花朵因缺少水分而不得不萎谢了。

        牵牛花开花既需要阳光,又害怕过强的阳光,清晨的条件正好适合它的要求,所以它的开花时间在早上。另有一些植物,它们的开花时间恰和牵牛花相反。如夜来香、月光花和瓠瓜等,它们害怕强烈的阳光,总是白天闭合,晚上才开花,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譬如昙花,它的花瓣又大又娇嫩,需要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才能开花,白天温度过高,空气干燥,深夜里气温又较低,对昙花的开放都不利,只有夏天晚上9-10点钟的气温和湿度最为适宜,所以它总是在晚上开花,而且只开两三个小时,这样就可以避免低温和高温的伤害。昙花的这种现象,人们称作“昙花一现”。

        另外,像牵牛花、昙花、月光花等都是属于虫媒花,开花时间的早晚,除阳光和温度对它们有影响外,还跟昆虫出来访花采蜜的时间有关系。天黑以后,蜜蜂和蝴蝶已入夜而息,只有几种蛾子在活动,而且一定要到黄昏以后才出来。所以靠蛾子传粉的植物,都到晚上才开花。

        每种植物总要挑选最适合它开花授粉的时间才开花,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它结籽传种有利。所以说,植物的花在一定的时间开放,是适应外界生活条件而形成的一种习性。

        知识点:牵牛花、开花时间

        为什么韭菜割了以后还能再生长

        韭菜是我国特有的蔬菜。韭菜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年可以收割好几次,所以供应的时间很长,春、夏、秋、冬四季几乎都可以吃到韭菜。

        韭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在地下长着不太明显的鳞茎,在鳞茎里贮藏了许多营养物质。就是依靠这些营养物质,使韭菜割掉以后能很快地再生长。韭菜叶子生长得特别快,把它的叶割去以后,新的叶子就会很快地再生长。

        韭菜在北方多半是春天或夏天播种,春播在4-5月下种,到7-8月就可以定植;夏播在7月下种,要到第二年4月定植。南方多半是秋播(10月下种),到第二年秋天定植。

        定植后经过半年,即可以收割。但是,为了使地下的鳞茎生长得好一些,常常要等秧苗生长一年以后才开始收割。以后每隔30-40天就可以收割一次。如果管理得好,则自春天到秋天可以收割4-6次。

        在每次收割以后,要把地面耙平,使畦面土壤疏松,并且当新叶长出土面时,就该及时进行施肥和灌溉。这样到7-8月间,韭菜就会抽薹开花,还可以吃它鲜嫩的薹。

        韭菜种下3-4年以后,就有些衰老了,必须将老株挖掉,重新栽植,否则,它的叶子就不会发得很旺盛,产量就大大降低了。

        知识点:韭菜、再生、鳞茎

        为什么胡萝卜富含营养

        胡萝卜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的蔬菜,它在欧洲已栽培2000多年了,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对它都很熟悉,在瑞士曾发现过它的化石。在13世纪时,胡萝卜由小亚细亚传入我国,加上它有一个像萝卜那样粗、长的根,这就是“胡萝卜”名称的来历(胡,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

        胡萝卜主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大量的糖类、淀粉和一些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特别是胡萝卜素,它经消化后水解,变成加倍的维生素a,能促进身体发育、角膜营养、骨骼构成、脂肪分解等等。

        是不是所有的胡萝卜都富含胡萝卜素呢?胡萝卜的根有红、黄、白等几种色泽,其中以红、黄两种居多。经分析,胡萝卜根的颜色越浓红,含胡萝卜素越多。每100克红色胡萝卜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可达16.8毫克;每100克黄色胡萝卜中,只含10.5毫克;而白色胡萝卜中,则缺乏胡萝卜素。同一种胡萝卜,生长在15℃-21℃的气温条件下,根的色泽较浓,胡萝卜素的含量就高;如生长在低于15℃或高于21℃的气温条件下,根的色泽就淡些,胡萝卜素的含量也低些。土壤干旱或湿度过大,或者氮肥用量过多,都会使胡萝卜根的颜色变淡,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许多豆类和蔬菜经煮熟后,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就会凝固或破坏,供人体吸收的营养已不多。胡萝卜素则不然,它不溶于水,对热的影响很小,经炒、煮、蒸、晒后,胡萝卜素仅有少量被破坏。所以,胡萝卜生、熟食用都适宜,尤其是煮熟后,就比其他蔬菜的营养价值高得多了。

        知识点:胡萝卜、胡萝卜素、淀粉、维生素

        为什么夏季多雨一般瓜果就不太甜

        夏天,正是各种瓜果大量上市的季节,有甜而多汁的西瓜,有芳香扑鼻的甜瓜,成为人们的消暑佳品。

        可是有时夏季如果阴雨天气多,那么瓜果的味道就不像一般年份那样甜了,可能还有点酸味,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的瓜果,里面含有85%-97%的水分,除了水分以外,主要就是糖分,所以我们吃起来感到甜。

        瓜果里的糖分,是由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贮藏在果实里的。光照充足,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就多。

        如果在果实的成熟时期多阴雨天气,太阳光照到植物的时间相应减少了;光照时间不足,果实里贮存的碳水化合物——糖就少了,甜味当然就不够。

        知识点:瓜果、碳水化合物、糖分

        为什么西瓜种子在果实内不会发芽

        夏天,是西瓜成熟的季节。满载西瓜的车船从产地源源不断地运入城市。有趣的是,在长途运输中,西瓜即使滚瓜烂熟,种子也绝不会在瓜内发芽。而其他植物,如采收后的油菜,油菜籽在荚角里遇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便会发芽后破荚而出。这是为什么?

        原来,西瓜果实的浆汁中,含有大量抑制种子生长的酚类物质,如咖啡酸、阿魏酸等。它们能促使植物体内的吲哚乙酸酶含量增加,并催化合成大量的吲哚乙酸。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细胞伸长、增加。但它的作用与浓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低浓度时会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同时,咖啡酸和阿魏酸还会干扰植物体内能量的转化、atp的生成,使种子在萌发时得不到必需的能量供应,而处于被抑制状态。只有当西瓜籽离开了浆汁包裹的瓜瓤,用水冲洗后,消除了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种子才有可能正常地萌发。在西瓜播种前,瓜农通常将种子用冷水浸4-5小时,搓去表面黏液,这样便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除了西瓜以外,绝大多数瓜果类以及番茄等种子也有这种特性。

        知识点:西瓜、酚类物、浓度

        为什么有的花香,有的花不香

        植物的花,色彩鲜艳,造型奇异,它既是生命的象征,也是赠送亲友时的一种良好祝愿。还有一些花,会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香气,真是令人陶醉。

        花为什么会有香气呢?

        这是因为花瓣里含有一种油细胞,能分泌出有香气的芳香油来。芳香油很容易挥发,挥发后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扩散,钻入人的鼻孔,我们就闻到香气了。不过,有些花瓣里没有芳香油,但也很香。这主要是花里含有一种配糖体,这种物质本身并不香,但它在分解过程中也能发出香气来。当然,没有油细胞和配糖体的花,也就不香了。

        在阳光下,有些花的香气会更浓,而且还能随风飘逸到很远的地方去。因为花瓣中的芳香油经太阳一晒,就蒸发得更快了。但有些花如夜来香、晚香玉、烟早花等,它们到了夜间反而更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花瓣上的气孔有个特点,空气的温度大,气孔就张得大,蒸发的芳香油就多。所以,这些花不但在夜间飘香,而且在阴雨天的香气也比睛天浓。

        植物中的芳香油并不是花瓣中独有的,在有些植物的叶片、果实、种子和根里也有这种芳香物质。例如薄荷的叶子、茴香的种子、苹果的果实、鸢尾草的根,都有芳香油。

        知识点:油细胞、配糖体

        为什么香蕉里没有种子

        香蕉不像苹果以及桔子,果实里没有一粒种子。人们认为香蕉根本就没有种子,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植物界中,有花植物的开花结果是一种自然规律。香蕉属于有花植物的一种,所以它也会开花结籽。为什么我们吃的香蕉没有籽呢由于这些香蕉是人们经过人工培育并且改良而来的。因此在人工栽培、灌溉、施肥以及选择土壤的条件下,野香蕉都是朝人们希望的样子发展,改变了坚硬种子的本性。事实上,我们吃的香蕉果肉里还可以看到一排排褐色的小点,那就是香蕉退化了的种子。

        如今人们都利用香蕉的吸芽以及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