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二章:戍边卒


    另一种是募兵制,为了更方便募兵制的推行,赵国特意设立了云中、雁门二郡。

    战国策记载,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

    而兵员有三,本国成年男子,诸侯国流亡者,被征服的少数民族。

    这些人组成的戍边卒,是赵国边境地区的常备军,如若不是遇到重大战事,基本每年调一两万其他郡县的人来正常戍边就行了。

    如果没有戍边卒,每年征调的人数可能会有五万之上。

    至于为什么不全让戍边卒来承担边境防御问题。

    苟子曾言: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

    也就是说,他们与国家并非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而是金钱与契约的关系,有钱则战,无钱则散。

    但是这些人一旦招来,就会进行严格的训练。

    除此之外,在家中他们也会自行训练,毕竟是吃这口饭的,业务不精,也就吃这一次了。

    赵国的职业兵与魏国的职业兵魏武卒有很大的不同,反正历史上最有名的职业兵便是魏武卒,而不是戍边卒。

    但不管怎样,赵国的这支戍边卒,在云中、雁门二郡,在这个特定的地区环境中,他们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因为他们是专为对抗匈奴而设立的部队,常年以骑射训练为主。

    “一人中,可免一人劳役,每逢战事,还有钱拿,倘若我要是能进去,那便赚大了!”武姬啧啧嘴,这样的待遇,足够他们羡慕的了。

    “快些收拾吧,估摸这次咱们的任务不会太轻!”瞅着已经到了营舍,李卫也没太纠结戍边卒的事情。

    有些事情,羡慕不来,无论戍边卒也好,普通的戍役也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晋升难。

    赵国的晋升一般来说有三种途径,名门之后,重臣举荐,泥腿子上岗。

    前两者可以轻易的得到高位,倘若能够得到君主的喜爱,直接位列卿也不是问题,而泥腿子上岗,多数只是在基层。

    李卫有些纠结,战功在这里的用处并非最大,自己若想平稳的晋升,必须要做的事情便是给自己找个好靠山。

    而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李牧,一个是郭开。

    情感上,李卫更愿意选择李牧多一些。

    但事业上,选择郭开显然帮助更大。

    李卫摇了摇头,暗道暂且先不想这么多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战中活下来。

    李牧这么大动干戈的养兵半年,又搞了这个惊天动地的选拔,必然不会只是小打小闹。

    没选上的倒还好说一些,可选上的,接下来必然会是主力。

    李卫等人多以步战为主,虽习骑射,却未配备战马,所以接下来要面对的,将会是步兵对抗匈奴的骑兵主力。

    结果如何?

    自然不用多想,即便是胜利,怕也是一场惨胜。

    李卫等人的东西并不多,几条肉干,一套冬天的衣服,一床被褥,五个人还有一口锅,这便是全部了。

    根本用不了一个时辰,五分钟就能收拾的妥妥的。

    乐之所以给一个时辰,其实也是让他们吃个饭解决完个人问题再出发的,这样途中走的快一些,明天一大早就能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