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 第二章 新人报到

    一地乡中学现有六个教学班,学生三百余人。校舍所在地原来是一座庙宇,特殊时期破“四旧”后,在这里建了方林村小学。前年按照上级要求,将原来一地乡小学戴帽初中班分离出来,建成乡级单设初中。由于这座庙宇还算宽大,且在山顶上,还有一个天然的石头院坝可以作为操场。于是,乡政府就将这个原来的方林村小学的校舍进行简单的维修建后,作为一地乡中学的校舍。同时,在一地乡中学围墙外方林村的集体土地上,另外修了几间简易的教室作为方林村小学校舍。

    陈卫红再次来到校长办公室,见门开着,里面有人。于是,轻轻地敲了敲敞开的木门:“陆校长好,我是今年分配来的新老师陈卫红,前来向校长报到。”

    “欢迎,欢迎,欢迎你加入一地中学这个大家庭!”正在翻看资料的校长陆建忠立刻起身,帮着陈卫红放下行李。

    陈卫红与陆建忠之前在区教育办公室见过一面,今天是第二次见面,也算是熟人。

    陆建忠热情地握住陈卫红的手:“我们学校,现在正需要你们这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们盼来了。我在教办看过你的资料,知道你在师范学校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励,因此,选中了你,把你要来,希望你能为我们学校把好理科教学的关,带动和促进我们学校的工作。”

    陈卫红有些感动:“谢谢陆校长的器重和鼓励。”

    “年轻人,好好干,相信你不会辜负我的期望。以后,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困难或需要,尽管给我说,我尽力想办法帮助解决!”陆建忠亲切地拍了拍陈卫红的肩膀。

    今年分到潭定区的中师毕业生,有一半以上分到偏远的村校去了。许多村校不通公路,没电缺水,甚至有些学校周边还没有人烟。在当年的中师毕业生中,分到条件较好的乡中学或中心校,确实很不容易。

    陆建忠给陈卫红倒了一杯水后,让陈卫红先坐一会儿,便出去了。

    不一会儿,陆建忠带着一位四十来岁、面孔黝黑却很和善的中年教师走了进来,向陈卫红介绍道:“这是我们学校工会的林光伦林主席。我们学校条件差,教师宿舍紧张,现在正在想办法,准备将礼堂隔出几间宿舍,供你们今年分来的几个年轻教师住,但估计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工。在此之前,你先与林主席合住。有什么具体问题,林主席会帮助你解决。现在,你跟着林主席,先去收拾一下。”

    “林主席,您好!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还希望您多多关照!”陈卫红客气地向林光伦表示了感谢。

    林光伦亲切地说:“陈老师,不麻烦的,你千万别客气。我们这种乡村学校,条件很差,只好委屈你几天。我平时没有住在学校,只有中午偶尔在宿舍里休息一会儿,所以,对我没有影响的。”

    陈卫红转身向陆建忠告辞:“陆校长,谢谢你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到。陆校长,您忙,我就不打扰您了。”

    陈卫红只有两包行李,陆建忠与林光伦分别想去帮陈卫红提行李,陈卫红赶紧抢前把最重的一包提在手里,向陆建忠道谢后,与林光伦一道,离开了校长办公室,步行约两分钟,到了位于学校西侧边上的林光伦宿舍,一间九平米左右的简易砖木结构房屋。

    宿舍里有一张简易床,一张老式办公桌,一个老式衣柜,还有一个洗脸架和两条木凳,一台小电扇。虽然仅这几样东西,但屋子已经显得比较拥挤。由于长期没有住人,加上西南省夏季潮湿等原因,床上有着一层灰尘,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混合味道。

    林光伦将陈卫红的行李放到床上,客气道:“陈老师,我们农村人不怎么讲究,平时也没有在这里住,所以很脏。一会儿我让我妻子来打扫一下。要是你不嫌弃,就把这当成自己的家,要用什么用就是!”

    陈卫红赶紧劝止:“别别别,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师娘正搞不赢,不能劳烦她。今天因为我的原因,麻烦你来学校,已经很歉意了。林主席,你就先回去忙吧,我自己来收拾就行了。”

    想了想,陈卫红问道:“林主席,你家离这有多远,怎么走?一会儿我把屋子收拾一下,下午来你家,看能否帮你做点什么?我家也是农村的,我是农村长大的娃儿,打小就在劳动,农活我基本都会,昨天都还在地里干活呢。”

    “陈老师,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就不麻烦你了。你现在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你们年轻人,不比我们这些中老年的,你们还要奔前途。你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林光伦不想给陈卫红增添麻烦。

    陈卫红四处看了看:“没有什么了,林主席,那你先回去忙吧。”

    林光伦说:“好,那你收拾吧,我先回去了,家里人正在收高粱。”

    将林光伦送到学校门口,陈卫红回到宿舍,开始收拾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