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章——黄河客栈

    砀山,一个方圆三百余里的县城,位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交接之处,贩夫走卒,车来人往,一派繁华之气。

    冬去春来,大地回春。阳春三月,春风徐徐,吹过了古老的砀山城。

    每年清明时节,梨花吐蕊绽蕾,竟相盛开。古老的砀山城如雪堆云涌,银波琼浪。若登高望之,只见一片白色花海,无边无迹,景象慰为壮观。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当地老百姓最忙碌的日子了。他们要为梨花点粉,就像花丛中勤劳的蜜锋,一一点过,一朵都不放过。

    一夜春风来,万亩梨花开。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有人前来赏梨花。

    黄河镇,位于黄河阔道西南一里之外。是砀山县城最为繁华的小镇。

    三里街,这条街没有三里长,连一里都不到。但它却是黄河镇上最为热闹、最繁华的一条街。黄河镇上最有名气的客盏“黄河客盏”就座落于这条街的中央。此外,砀山城中最高的建筑“黄河楼”也坐落于这条街上。

    客栈的老板就是黄河镇上最大的财主黄天霸。他跟他的名字一样,财大气粗,霸气十足。但却从不仗势欺人,为人也很够朋友。认识他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所以很多人都想和他做朋友。

    因为客盏占地好,待遇高,又够气派。所以客盏的生意永远都是最好的。

    一日之际在于晨,今天黄河客盏的生意比以往都要好。

    清早,客盏刚开门还没有一盏茶的功夫就有人来了。

    来的是三个少女,三人都是一身白衣,一头黑色秀发,脸如三月桃花,双目明亮如秋水。三人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

    正在忙碌的小二看到这仙女般的三人还以为自己眼花了,急忙的揉了揉双眼。事实告诉他他的眼睛并没有花。急忙笑脸迎了上去“三位姑娘是住店还是打尖”他刚说完就在心里骂自己笨蛋,这么早当然是吃饭了,谁这么早住店啊。

    其中一个少女道:“来三间上好的房间。”随手掏出一锭十两的银子。

    小二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接过银子,单手做了请的姿态,道:“请三位姑娘随我来。”

    这三位少女是当今峨嵋派掌门人剑雨师太的得意弟子。玉情倾、玉人倾、玉心倾。三人自十六岁行走江湖,虽是女子却行侠仗义,为民除害,扬善除恶。江湖上都称之为“峨眉三女侠”。

    倾国倾城倾人心,说的就是她们三个。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峨眉派掌门人剑雨师太是一位绝顶高手,凭借的就是三十六式“雪花剑法”。却不知这“雪花剑法”的来历。

    当年剑雨师太路过砀山,正是梨花飘落的时候。东风吹拂,花瓣凋零,随风舞动。只见漫天的梨花在空中摇曳起舞,咋一看,如寒冬时节的瑞雪一般。但却比雪花多了一种生动与欢快。

    剑雨师太见此情形,心下大是触动,不觉痴迷了起来,以后每年的这个时节她都会来此。见花开花落。这一连就是九年的时间,终于闯出了名震江湖的“雪花剑法”。

    玉情倾、玉人倾、玉心倾三人正是听了师傅的教诲,来看看飘落时的梨花和雪花有何不同之处,也好对“雪花剑法”有更深一层的体悟。

    黄河客盏共分三层,第一层就是吃饭的地方,第二、第三两层则是客房。两层共有一十四间房间,每层七间。此外,客栈后院另有百余间大小不一的房间。但与这十四间比较起来就逊色多了。

    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有着高低贵贱之分,江湖上更是如此了。

    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穿最好看的衣服,喝最好的酒,住最舒服的房子,你没钱,去大街上吃包子,晚上睡地上。

    人不断地进出客盏,宣闹声也杂乱了许多。中午是吃午饭的时间,也是黄河客盏一天之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也是小二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

    客盏中三十张桌子已有二十五六张桌子坐满了人。

    这些人中有的在大吃大喝,有的笑语交谈,有的在沉思。还有张桌子坐着四个人在赌筛子。他们已激动的站了起来,有人甚至把腿放在了桌子上。这张桌子上的人拼命的喊着筛子的点数。喊的脸红脖子也粗。赢的人哈哈大笑,输的人愁眉苦脸。

    黄河客盏门口,街上行人嚷壤,川流不息。

    一辆马车由东弛来,转眼间已到了黄河客盏门口。

    架车的是一位皮肤幼黑的壮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壮汉练过“金钟罩”、“铁布衫”、“十三太保横练”的一类功夫。

    要练这类功夫不禁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而且还要吃别人想象不到的苦。更要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江湖上练这类功夫的人少之有少,但练成这类功夫的人绝对是一个高手。

    这样的一个武林高手怎会成为一名架车的马夫?

    那车里坐着的人又会是什么人?

    他来此是经过还是有意?

    壮汉跳下马车,他的身材已不是“人高马大、高大威猛”所能形容的了。他站在地上如一座小山一般。他用宽大的手拉开青布帘子,“少爷,黄河客盏到了”

    车里出来一位俊美少年,一袭青衫,年纪二十出头,显然是一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是”的书生。他与这位驾车的壮汉站在一起,简直不成比例。甚至让人感到好笑。

    青衫少年看了一遍客盏门口两旁的一句诗,念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凤簌自天涯”。青衫少年赞了句“好诗”道:“老周,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