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十五章 意外之喜

    议会大厅的其他人,阿尔布雷希特甚至都懒得给出自己的评价。

    新任瑞典国王惧怕俄国的力量,同时也害怕英国,所以他选择了夹起尾巴做人。

    奥斯卡一世以为这样就能两不得罪,结果是这种左右摇摆不定将两强都给得罪了。

    格达斯·卡尔夫是葡萄牙女王的特使,他确实是个能人将葡萄牙的经济重新提振起来功不可没。

    但是格达斯·卡尔夫很清楚自己国家的实力,虽不至于害怕,但是同样处于一种无地自处的尴尬之中。

    倒是荷兰的商人王威廉二世显得十分兴奋,他觉得这是荷兰国际地位的一次重大提升,还对邀请其参加奥地利一方十分感激,不过与上面一样没人理会罢了。

    法方外交大臣拿破仑·拉纳·德·蒙特贝洛公爵选择了保持沉默,虽然来之前法王路易·菲利普给这位新任外交大臣打了大量“鸡血”,但他却不打算“大显身手”。

    尽管拿破仑·拉纳·德·蒙特贝洛公爵才43岁,但是他已经是法国的三朝元老了。而且在每一朝都能混得风生水起,足见其道德底线的灵活性。

    实际上法国选择置身事外是明智之举,因为此时法国的力量太过分散,很难应对突发状况,但是该国所有的官员都清楚,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至于这次近东危机,该烦恼的是英国人和奥地利人,法国完全可以选择坐收渔利。

    当然在精神上支持某一方势力也不是不可以,总之当年反法同盟之间的间隙越大,对于法国的束缚就越小。

    普鲁士的瑟韦尔勋爵则是开始啃起了猪蹄,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其说错话惹麻烦,还不如先把肚子填饱。

    在瑟韦尔勋爵心中路德维希·冯·伦斯那个年轻人真是天才,他是怎么想到在国际会议上吃猪蹄的?

    瑟韦尔勋爵觉得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这样一来他开会就不再紧张了,又有事情做,只不过自己的体型越来越“壮硕”了。

    至于丹麦方面派出的是拉蒙德·迪特列夫,是一位历史上有名的雄辩家,不过由于国力所限,他反而是最不起眼儿的一个。

    本来应该是庄重而紧张的国际会议,被阿尔布雷希特一通分析之后反而显得有些滑稽。

    阿尔布雷希特并不喜欢这种会议,他也不想拐弯抹角。

    “乔治·汉密尔顿先生,您的提议很诱人,但是我国对塞尔维亚没有野心,也不会将其吞并。

    同时我方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我们尊重奥斯曼帝国,以及其属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也愿意为近东,乃至欧洲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俄国的权益也必须得到维护,这事关国家荣誉和尊严。”

    这个回答涅谢尔洛夫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他等的就是奥地利人表态。

    安德烈·乌瓦罗夫实际上也受命来到了维也纳,但是毕竟资历尚浅不能在这种重大场合代表沙皇。

    但这位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宠臣,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对于国际局势的判断十分敏锐,也知道这次游戏的规则。

    那就是奥地利帝国站在哪边,哪边便是最终的赢家。次强诸国根本无法影响局势,普鲁士则是只能选择了奥地利站在统一战线,否则最先倒霉的就是它。

    而法国人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就不会掺和这次近东危机。

    现实的发展也如他所预料的一般,所以涅谢尔洛夫信心大增。

    之后便是俄国和英国之间的拉锯战,其他国家的代表们则是完全插不上话。

    这其中也包括作为苦主的奥斯曼帝国,勒扎帕夏只能一面默默祈祷英国人能赢,一面祈祷俄国不会迁怒于自己,毫无疑问两边他都得罪不起。

    会议的第一天没有任何结果,但是经过试探,三方已经大致知道了所谓的底线。

    剩下的就是讨价还价,当然也有拎不清楚的人,比如乔治·汉密尔顿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