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1章 这脆弱的资金链

    那个周日,当李微熹在裴家的书房里,向那位即将成为传声筒的裴叔叔请教,启峦现在应不应该跟兴昌打价格战的时候,他差点把眉毛拧断了。

    “为什么?启峦现在的资金流应该吃紧,不是能打价格战的时候。”裴世骏说,“熹熹,着急要不得,现在还不是你们能压倒兴昌的时候。得稳着点来啊。”

    “就是因为资金流吃紧,所以才得抓紧赚钱啊。现在启峦的营业额,也就,也就那样吧,捷正负责启峦大多数货物运输和仓储,我们的盈利能力,叔叔您知道的。”李微熹说,“可是,醴泉路的项目一次就拿走三十七个亿,这笔钱里,有二十多亿是自有资金,还有十几亿是贷款,光是贷款利息一年要多少?而且,像那样的项目,是会不停地吃钱的。”

    “……”裴世骏也只能点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可是他到底忍不住,追问,“那启峦又何必拿这么大的地皮呢?依我看,以启峦集团现在的状况,拿个十几亿来拍地还行,超过二十五亿,就有点儿撑不住了。这三十七亿,你们后续开发能跟得上吗?只能是边盖边卖吧,但现在大概不会有很多居民买那边的房的……”

    “实际上,股东会批准的预算,就是二十五亿。”

    裴世骏眼一眯。

    他可不是他儿子,坐在这里,也只能把这些事儿当故事来听。

    商场老油子如他,此刻已经明白李微熹为什么要来告诉他,想跟兴昌打价格战了。

    因为启峦拍下那么大的地,并不是股东的意志,而是管理层的想法。

    管理层的目标,不会时刻都跟股东保持一致。

    如果开发顺利而资金跟得上,这三十七亿的初始投资,加上后续陆续投入的开发费用,会变成几百亿的资产,而管理人员也足以凭借如此慧眼识英的操作,得到某些不能简单用金钱衡量的好处。

    可若是上头那个“如果”不成立呢?

    多出来的十二亿初始投资,对应的风险却是股东承担。

    别的股东或许没有意见,但作为启峦创始人的孙女,第一大股东的女儿,李微熹显然不肯为管理层的激进操作买单。

    李微熹是稳扎稳打型老板,她不需要那么大的地皮和暴富的愿景,她选择规避风险,顺便敲打一下有想法的高管。

    “你是想,通过制造资金缺口,让启峦面临风险,让股东会逼迫管理层,而管理层无法可想,就只能卖地,毕竟,那片地是值钱的,却又不关系公司的根本。”裴世骏说,分明应该是猜测的句子,口气却笃定。

    李微熹点头。

    “嗯……谁干的?郑雪梅?谅别人也没那个能量了。”他问。

    她再点头。

    裴世骏笑了:“难怪。我听说,郑劲柏要回国了。”

    郑劲柏就是郑雪梅的堂弟,那位被郑老大寄予厚望的幼子。

    虽然李微熹知道,上一世郑劲柏回国也没回启峦:一是因为那时她当了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劲柏没法插手,二来,对那种受过专业金融训练的海归来说,留在沪市显然会比回老家更顺心。

    但郑雪梅不知道。

    她怎么可能不忌惮郑劲柏。

    “……”李微熹恍然,点头,“难怪她着急。”

    “市府不可能马上就搬,他们盖楼,要走的流程且长着呢。”裴世骏悠然道,“在他们真正搬过去之前,那边的地价会涨,但房价不会涨……郑雪梅那种老手,在资金流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可能立刻把没有得到股东会批准的那片地转手,对外就说是为了赚个地价钱。虽然不大好看,但面子上和业绩上都过得去……如果熹熹你只是担心公司资金的话,叔叔建议你放心,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那就早点儿动手。”

    想打掉郑雪梅的威望,得让公司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狠狠疼一下才成。这不仅是李微熹的愿望,现在也符合裴世骏的利益。

    把这个消息暗示给兴昌,既能得到老魏那边的好处,又能把启峦内部郑家那一派狠狠敲打一下。唯一受伤害的只是启峦公司,赚不上理想中的那么多钱了——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今后在熹熹手里的启峦,才是裴世骏想看到的启峦。如果启峦姓郑了,规模再大做得再好,也不归他孙子。

    要是没有启峦的话,难道他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还要全靠捷正活着吗?

    资源有限,一家人就得内讧。裴世骏可不想看到如今关系很好的兄妹二人反目成仇。

    难怪熹熹会来找他,他确实是会站在她这一边的。

    “我想早点儿动手,不过,如何让管理层挑起价格战,这,”她笑笑,“可能不大容易,公司里总有阻力的。知道现金流紧张的股东很多,想要让我扛风险的大头,自己拿一点股权就平地暴富的人,也不少。”

    裴世骏喝了一口茶:“这都是难免的,人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经,对吧?不过,如果不是你们主动挑起价格战,是兴昌主动,事情就不一样了,被人打上门来,没有人还敢退缩。”

    李微熹笑了:“是呢,可是,大家都在这儿做生意,我也怕他们没个轻重,做得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