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2章 给她们俩画些像

    一场电影看完,已经是晚上六点出头,启乐荟离市区终究还是远了点儿,李微熹干脆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请她来接。

    李薇珑却说脸还没做完,叫她再等等,七点钟她和文卿一起出去,顺便接下了自习的裴勋。

    两个小姐妹当然也就先不走,三个人在启乐荟里逛逛吃吃——虽然只开业两个月,启乐荟的生意已经做起来了。除了正儿八经做生意的,附近几座大学的学生,也有新主意,他们不仅来花钱,也来为他们的创业梦迈出第一步了。

    二楼就有几个门面,被改造成了格子铺。一间门面价格太高,想做小生意的学生们租不起,但如果有人租了一间门面,打上一格一格的柜子,再把柜子的每一档转租给他们,他们就能支付得起这一笔小小租金了。

    仿佛就在那么几年里,格子铺突然风行全国,随便哪座城市里都找得到。卖的货物,也许是几个耳饰发卡,也许是一些手机挂坠,也许是几张代购来的进口面膜,总之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也有不少女孩子愿意逛一逛,尝试在里头淘到宝。

    但是——它的消失跟它的出现一样飞快。

    其实不难理解,格子铺的陈列空间小,宣传渠道少,唯一的好处是它就在本地,买这里的小东西,不需要承担网购的邮费。

    但是当邮费足够低甚至全国包邮的时候,消费者为什么还要在一个又一个小格子里挑宝,划划手机就能送货到家,不方便吗,不开心吗?实体零售业注定要被电商怼得半死不活,这种小本钱的买卖,更是难以维系。

    到李微熹死掉的那个岁数,格子铺已经全部消失了,而现在看着这几个铺面里满满的人,她难免有些“穿越到现代的原始人突然看到活着的猛犸象”那样的时空错乱感。

    但齐妙和赵悦逛得很开心,并得出了“启乐荟比龙池市场还好逛”的结论。

    对她们这种不是很在意“砍价快乐感”的孩子来说,启乐荟这种铺着大理石打着灯,玻璃门闪闪发光,两侧人行道中间还有展示区和绿植区的商场,逛街体验当然要比人挤人的龙池市场好。

    李微熹微微松了一口气,她想,启乐荟这几年的生意大概会很不错了。

    毕竟现在,附近的大学都还在暑假期间,而一中的管理也不允许高中生们翘了晚自习来逛商场。这会儿是淡季中的淡季。

    这个人流量,还算不错。

    倒是要多夸奖一下郑雪梅——启乐荟是面向年轻人的购物中心,在学期中,它可以从大学里的师生们身上赚钱,现在放了假,大学里没人了,但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却是大部分都回家了呀。

    于是郑雪梅从公交集团租了几辆空调巴士来,在市区设了站点,专跑启乐荟,大家凭学生证可以免费坐车来启乐荟逛街买东西,当然,也可以蹭一程车,随便在哪个站点下车都行。

    有时候,在两个逛街圣地里做选择的人,只需要“甲地免费坐车”“甲地功能更多”这两个条件,就会倒向甲地。

    于是到了这个时间,李微熹她们还能看到启乐荟里成群结队的姑娘小伙子们。

    ——和上辈子这商场,每逢假期就有一群店面看上去要倒闭的状态,截然不同。

    所以说同样的项目不同的人去做,效果真真截然不同。

    这是李微熹第一次有充足的时间逛自家这个“大赔钱货”,她不得不赞叹一下郑雪梅的头脑——一楼1号天井摆了一架国产三角钢琴,2号天井放了一套架子鼓,3号天井里有古筝。这都是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商场方允许各路神仙上前激情演奏一曲,于是使得许多顾客走过路过难免技痒。

    旁边又放了一排打分牌,允许路人们来打分,一曲终了,10个牌子里如果有超过8个“好”,演奏的顾客就会得到一张当天可用的超市八折卡。

    超市打八折照样赚钱。

    但原本可能不太需要买这么多东西的顾客,很可能就为了这二折的便宜,一次囤一山东西。

    有她这么脑袋灵活的老板,当然也有脑袋灵活的人前来蹭东风放风筝。

    比如,有些美术生会架着个画板,在餐厅云集的四楼,找等位的顾客,提议给他们画像。

    既然是大学城附近的店,那来消费的情侣肯定不少。问十对里有一两对肯画的,就能赚上钱。手下稍稍注意点儿,把女孩子画得比本人漂亮一些,还能收获快乐少女对贴心男友当场撒出的大把狗粮。

    而路过支着画板的他们,李微熹突然想到了什么,她停了停脚步。

    正经的美术生,画人像肯定不成问题——对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给她再拍照,是万万不能了,但是,给她画像,未必不能。

    这些摆摊的朋友们,应该……要么很缺钱,要么很想挑战自己的画技吧。

    她拖着小姐妹们逛了一圈,将绘画组各位成员的作品都扫了一遍,挑了一位小姐姐要了手机号码。

    “这是干什么?要给你家小裴画像?”齐妙挤挤眼。

    赵悦吃了一惊:“哎呀,乖乖你有男朋友啦?小裴,莫非是,裴勋啊?”

    “还能是哪个小裴,这个姓,这么少见。”齐妙咯咯笑起来,倒是闹得李微熹有点儿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