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章 入学堂打小孩

    从送春宴上回来已有两日,沈夫人那边倒是没有动静,而良音则为了不去上张先生的课,借口自己落水受了凉,身子不适要休养几天,成日躲在自己院子里不出门。

    “姑娘,您这么躲着也不是办法,这课早晚要去上的。”青萝一边给屋子里的香炉添香一边说。

    “那也少上一日是一日。”良音靠在软榻上接过阿菱剥好的炒核桃,“对了青萝,齐家的姑娘们每日都要去上张先生的课吗?平日里没有其他的事可做了?”

    青萝添完香炉又开始整理梳妆台:“哪里。张先生的课照例每月就五次,平日各房的姑娘聚在一起只是读读书,练练插花、品香什么的。只有六姑娘年纪小些,还要去学堂念书呢。”

    “学堂?”家中还有学堂?良音立马来了兴致,“我可以去学堂呀!规矩、插花那些我做不来,读读书、写写字还是可以的。”

    “齐家的姑娘是去大夫人娘家上课的。陈府请了一位有德行的老先生给府中的公子姑娘讲课,齐家的姑娘们也就一起过去听了。姑娘想去的话,可以同大夫人提一提,大夫人定是应允的。”

    读文章比坐规矩好。良音心中盘算着用了晚膳去给祖父请个安,顺道去一趟大夫人的院子,问问学堂的事。见青萝整理完了梳妆台又要去整理新回的衣裳,良音赶忙说:“青萝,别忙了,来一起吃核桃吧,这是阿菱弄来的野核桃,可好吃了。这屋子日日打扫,干净着呢。这两日我这个姑娘在偷懒,总不好叫你们忙个不停。”

    青萝推辞不过只好也坐到软榻下,主仆三人就这么在一处吃茶、玩花绳过了一下午。

    日头落下,薇风园的人用过晚膳,还不待良音去擎苍斋请安,擎苍斋便差人来请良音过去。良音一头雾水带着青萝和阿菱往东头走,等良音她们到擎苍斋的时候,里头已经坐好了齐老太爷和其他三房的夫人们。

    “良音给祖父请安。”良音上前规规矩矩地行礼。

    “嗯,先坐下吧。”齐老太爷放下茶杯。

    等良音入了坐,齐老太爷叫人呈上来几个被堆得满满的托盘,托盘里是绸缎、首饰、药材之类的东西。

    “这是秦府老夫人送来的,说是感谢咱们四丫头救了她的孙女。”关于良音入水救人的事,大夫人一从沈府回来,就向齐老太爷说明了。“四丫头待会儿把这些拿回薇风园吧。”齐老太爷嘱咐。

    “是。”良音收得干脆利落。趁这两日的空闲,良音好好研究了三房的账目,打算盘点铺子经营,算下来还缺些现银,现下有这许多首饰,正好卖了换成银子。

    “还有,”齐老太爷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秦府老将军还送来了信,邀四丫头去秦家的学堂。还说,若是我们担心四丫头一个人去秦府多有不便,可以带上几个兄弟姐妹。”

    “这可是大好事啊,”大夫人喜不自禁,“秦家学堂是圣上开口安置的,里头的夫子都是翰林院退下的,孩子们若是能去那里念书,可是件大好事啊。”

    齐家除进了翰林院的良景和去了军营的良易,其他的三个兄弟都打算参加来年科考,若是能去秦家的学堂读书,肯定大有裨益。

    座下的二夫人也难掩喜色,她房中虽是个女儿,但女儿家得一个在秦家学堂念过书的名声,也是一个议亲的筹码,更甚,若是良杳在学堂被哪家公子相中,也能成一门好亲事!

    “只是咱们齐家的孩子不能都去。秦老将军信中未提到‘齐家孩子’,只说让四丫头‘带上几个’;定是为感激四丫头救了他嫡亲的孙女,又不好叫四丫头一个姑娘家独自往返,才让‘带上几个’。”齐老太爷看向堂下坐着的三位夫人,“你们一房选一个吧。”

    良音多想插嘴说句“我可以一个人往返,不必辛苦谁作陪”。

    “如此……自然是几个房里的嫡出去了……”二夫人心想大夫人就一个嫡子,四夫人也只有一个嫡子在备科考,她们不会反对这个提议。

    “那就这么定下吧。你们回各自院子,同孩子只会一声,晚上收拾好笔墨,明日带篇文章去秦府。”说罢齐老太爷单独留了良音一盏茶的工夫,叫人取了一株矮珊瑚给良音,让良音带去秦家。

    虽然和自己计划的不一样,但去学堂的事情自己撞上门来,良音总归是开心的。就是这要带的文章?自己手里哪有什么文章……于是,夜里薇风园的烛火点到亥时才息……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日,一同去秦家的多了一个良晋,不知前一晚二房发生了什么。二夫人送车的时候是一眼也没瞧良晋,只拉着良杳的手叮嘱好好念书之类的。

    阿菱一手拎着书箱一手扶良音上马车。因今日是各院领月例的时候,薇风园领钱、领物都要靠青萝把持。青萝脱不开身,良音便带着阿菱去秦家学堂“伺候笔墨”。

    良晋和良杳分坐在良音的两手边,良杳撇过头盯着车厢前的幔子,良晋则是低头看着手里的帕子,一路上都没人出声。幸好齐府和秦府相隔不远——从齐府出来拐进东头的大道后,再走两盏茶的工夫就到了——良音不用长时间忍受这尴尬的气氛。

    下了马车,良音看到知安在将军府门口等着,于是小跑两步过去拉她的手。齐家的兄弟姐妹也跟了过来,大家互相见了礼,几人一同进了宅子。

    秦家学堂置在秦府的西南方,空间极为开阔。正对着学堂门的是书楼,左右两侧则是四间用作学舍的大屋,学舍外做了歇脚的长凳,上课时,伺候笔墨的下人都需要在外头候着。

    “待会儿你们先去甲舍找岑夫子,把带来的文章交给夫子,夫子看过文章会给你们分舍。”知安提醒道。

    分舍?良音这才瞧见四间讲堂都挂了牌子,有甲、乙、丙、丁四舍。此时学堂门口陆陆续续进来许多公子、姑娘,原是快到巳时了。知安也到时间去乙舍入座,只能先和良音作别。

    良音她们跟着齐家的两个兄弟进了甲舍,五人将文章一起交给了岑夫子,又一同恭顺地等夫子看文章。堂下已入座的学生在自觉背书,良音好奇地瞥了一眼,只见甲舍里的十张席位已然坐了七个公子……

    “齐四公子文章不错,行文略有枝蔓坑洼的,再磨一磨便好了……先去乙舍吧;齐五公子年纪尚浅,文章功底略有欠缺,要多练些……丙舍。”岑夫子看得极快,半盏茶的工夫就读完了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