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动农民

    前一段时间,因为雪下得大了,地里的农活也闲了下来。加上高原也有了时间,如此漫长的冬季不用来发动群众,建立稳固的革命基地简直就是一种浪费。时不我待,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只有发动起农民,我们的事业才是成功的希望。

    于是,无所事是的高原便走进田间地头,开始向广大王家庄的贫苦大众宣讲革命的意义。

    “王大叔,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穷吗?”

    “都是命呀。”

    “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这么多苛捐杂税,你的日子是不是要好过许多。”

    “没税,那日子自然要好过许多。”

    恩,一个很好的开始,继续。

    高原:“凭什么王有才地主穿金戴银,大鱼大肉,我等要吃糠咽菜?”

    “王有才什么时候穿金戴银,大鱼大肉了?”王大叔抓了抓头,“他吃得比我还差,身上的旧棉袄补了又补,都十多年了。”

    “这…他节约呀…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有怎么多地,你却要给他当雇农,辛苦一年还得交租子?”

    “他有这么多地是人家节约来的,你不也说他节约?”王大叔有些奇怪地看了高原一眼,“再说了,地是人家的,种人家的地不该交租子吗?他王有才也得上皇粮。再说了,他也是看到我是他王家族人才给地种,要换成其他人,门都没有。”

    高原很是烦恼,“你的意思是,他剥削了你,你还得感谢他?”

    “不该感谢人家吗,不给地种,我还不饿死了?这年头到处过兵,难民多得很,不饿死也是运气。”

    自然谈不下去。

    那么,换个对象。

    “大婶,今年收成如何,家里的粮食还够吃吗?”

    “够吃了,够吃了,王财主看我一个孤老婆子可怜,免了我今年的租子。”

    “他免了你的租子?”

    “是啊,算起来我还是他的姨呢,敢来催租,不怕人戳着他脊梁骨骂?这个庄子上的人谁不沾亲带戚,都是一家人,做人做事都不敢太过分的。”

    高原:“…”

    再换一个年轻点的。

    “小王,你说是地主养活农民,还是农民养活地主。”

    “自然是王叔养活我们。”

    “可你种地,他不劳而获,你不觉得这不公平?”

    “啥,种人家的地,不该交租,这是什么歪理,不许你说我王叔的坏话。”

    忙碌了一段时间,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让高原的革命理想也开始动摇起来。还是伟人说得好,“关键在于教育群众。”

    就拿鲁迅先生的例子来说,老先生当初在日本留学时本来学的是西医,可自从看到日俄战争的影片后,先生痛感,一个民族的健康与否同身体没有丝毫关系。于是转而学文艺,

    那么,这条路子自己也可以试试。

    宣传和教育是我党的强项,终极手段《白毛女》一出,再麻木的民众也得给我流下感动的热泪。

    问题是演员不好找,独角戏可不好演。

    评书,对,就这个。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搞定。以前高原在内蒙古草原当骑兵时,条件极其恶劣,闲着无事时就同战友们天南地北地海吹,几年下来,口才锻炼成宋世雄那个水平。

    关键是选好曲目。《红灯照》,不行,太现代,老百姓理解不了;《红楼梦》,不好,只怕一讲出来就被人当黄色故事;《西游记》,反压迫,革命,可…不太唯物主义呀!

    《水浒》,好,这故事好,反封建、造反、江湖义气,虽然宋江投降一段实在是太怂,只要在说书的时候大力鞭笞,大力批判,反倒有一种特别的警惕意义。宋江投降之后不也被害死了吗,所以说,革命必须坚定,投降派没有好下场。

    其实,这个时候〈水浒〉已经堪布发表,坊间有实体书卖。可在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一的时代,高原不认为这等革命书籍已经普及到王家庄。再说,这种鼓吹杀官造反的毒草自然是封建统治者积极扼杀的目标,不被禁才怪。

    决定好曲目,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