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竹背篓

    制作竹制品首先就是挑选合适竹龄的竹子了,为了保证用的时间更长,挑选的竹子最好是两三年以上的老竹,只有材质更坚硬,才更耐用。

    但是又不宜过老,超过五六年的老竹质地太硬不好编织,以后使用时也会因为缺乏韧性容易折断。

    这是一门技巧,只有那些多少年的蔑匠才会很清楚,而我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基本属于一说就会,一做就废的类型!

    ......

    岛上的这片竹林已经不知道生长多少年,三五年的竹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所以过程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从根部砍掉两根并清理掉竹叶后,我用手锯将它锯成了两段长度三米左右的竹筒,并且要长度保持一致。

    把四段竹筒全部扛回家,再用刀一分二、二分四的把竹筒分成几十等份的竹条,宽度基本只有七八个毫米。

    分开后的竹条当然还不能用,不仅厚度超标,上面带着细小的竹结也要一一清理,所以要从其一端用刀横着从中间分为两半,只要靠近竹子外侧的一半。

    即便我的理论知识相当丰富,可依然还是没能逃过万事开头难的真理,刚开始分开蔑条总是厚薄不均和到一半时就直接跑偏......

    前四段竹筒只收获了二三十根还算成功的蔑条,离需要的数量远远不够,不得已只能再跑到竹林重新寻找竹子。

    直到第二天,我终于才凑够了需要的数十根蔑条,同时也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还是高看了自己的手艺,不然也不会这么吃力!

    准备好足够多的蔑条之后我开始制作背篓的底部,这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所有重量都要它来承受,如果不够坚硬的话用不了几天就会变形。

    尤其是在装上重物时,可能会变成一次性物品,这当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把几十根蔑条按标准间距整齐排列后,再像编篱笆似的手法相互重叠,形成一个接近长宽比接近正方形的面积,再在它的四周用另外的蔑条编织加固。

    这还不算,还要加上几根手指粗细的扁平竹条加在上面,起到以后承受重量的支撑作用。

    ......

    把最麻烦的几道步骤处理掉之后,接下来的工作相对就比较省事和简单了,竹篓的篓身非常好做,只需要以挑一压一的方式将篾条不断向上编织就能完成。

    篓身中间再每隔五公分高度用一根长度达三四米的竹条围上几圈,让背篓的四周也加固到一定程度。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么复杂的物品都能研究得出来,而且还能这么完善,我想专门找一处可以改进的地方都找不出来,因为这就是它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当这个筐高度达到五六十公分时,再把多余的一米多长蔑条重新向下,把原本很稀疏的孔洞填满并拉到底部收拢。

    基本工作其实到这一步就算结束了,剩下的只需要用几十根竹丝编成两个扁平的肩带,然后在篓身的一侧上部和底部分别绑住后就算制作完成。

    以我的需求来说做出来的背篓整个体形巨大,估计装个百八十斤都不成问题。

    第一个背篓固然是达到了实用的状态,可惜也没能逃过固有的规律,那就是丑,看样子还真的要熟才能生巧!

    ......

    今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我的事情依然还很多,我开始继续伐木把庄稼地的面积扩大,直到让它达到四亩的总面积。

    要是去掉留在地里的树桩所占着的面积外,基本还剩下2.5亩左右,倒也跟往年山顶的面积差别不大了,何况树桩在松土时也能顺带清理掉一些。

    一月的大部分时间当然又在准备各种年前需要准备的物品,比如榨出花生油和磨出几十斤玉米面。

    不同与以往的是,这次把玉米面磨好之后,我把研磨的上半部分拆除了下来并滚回到船上,随着我一起回到鳄鱼岛。

    再运送玉米到本岛磨面已经没什么必要了,一次两次还可以接受,可要想到以后一直都会处于两头跑的状态我可就不太情愿了!

    对我来说宁愿解决大麻烦一次,也不想断断续续的遇到小麻烦,一劳永逸的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

    与磨盘一样,榨油工具上面吊石头的绳网也被拆除带了回来,至于其它的结构就只能废弃掉了。

    当然这没什么好可惜的,榨油工具其实就是一根长树干,其它的都由石头组成,想复制一个新的好像难度也不算大太,毕竟亲手做出过一个。

    将这两样重要工具都遗弃之后,再回到本岛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没什么回来的理由,加上现在各方面生活基本都已经步入正轨。

    更关键的是用来做船帆的塑料布寿命所剩不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想要再回到海上都会变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