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章 夫人墓

    长白山西,有夫人墓,魏孝昭之世,搜扬天下才俊,清河崔罗什,弱冠有令望,被徵诣州,夜经于此。忽见朱门粉壁,楼台相望,而一青衣女从楼中出,邀崔生入,一夜谈玄论道。白昼,见一大墓于前,崔生惧,以佛门高僧渡厄,而立即卒。

    ——《魏都杂俎》【注】

    长白山就是鸠山县边上的大山,被鸠山县分为两断,不过这两截断山看起来断了,实际上在鸠山县底下这两断仍然是连接起来的。

    似断非断,又像是两截断山被鸠山县连接,故而此地以鸠山命名,取其纠集断山之意。

    后来鸠山县建立,便依地名叫做鸠山县,久而久之,县中人都以为两边的山叫做鸠山,却不知道两边的山叫做长白,是因为鸠山这个地方纠集两截断山才因此得名的。

    那么为何鸠山县地貌如此奇特?

    很久以前,长白山有灵脉在里面,使得长白山巍峨绵延数万里,好不气派!

    而山中野人自发修行,便形成了一支萨满道统,时时侵扰边境。

    因此彼时的北黎州尚未确定,定边城才建立了不久。为了应对长白山,便在长白山与定边城之间设立了两座城镇,互成犄角之势,拱卫定边城,以防野人侵占。

    后来在大概三百年前,也就是魏孝昭世的时候,明阳郡郡望,清河崔氏出了一个天生有异心宫的修行天才,叫做崔罗什,被沧海宗特收入内。

    但是在其游历至长白山时,在长白山中遇见一亭台楼阁耸立,朱门粉壁的神仙妙境,在其中待了一夜,与此间主人一番谈玄论道后离去。

    结果一离开那神仙妙境,立刻便发现原来站在一块残破的墓碑前,年岁过久,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是依稀可以见到其中龙飞凤舞的运笔风姿。

    仅从残损的笔画来看,这墓名称似乎是“夫人墓”。

    后来崔罗什心中恐惧不消,便回转沧海宗想要找沧海宗的宗门前辈出手,结果还没到沧海宗就遇见了沧海宗隔壁的无能寺高僧,被截胡到了无能寺出家。

    沧海宗顿时大怒,想要寻无能寺的仇,结果被无能寺埋伏了一手,虽然损失不大,但也只能吃个哑巴亏退去。

    之后沧海宗便来到了长白山,见到此地野人不通教化,奉迎邪神,甚至以生人为祭,故而出手除去,将长白山灵脉抽离,化作灵眼,带回了沧海宗。

    不过那夫人墓倒是没见着。

    事后,清河崔氏虽然没被打压,但也因为没有足够分量的人在沧海宗说话,很快就被颍川陈氏取代了明阳郡郡望的地位,困守清河县一亩三分地。

    而崔罗什因为没了消息,被认为死在了外面,彼时其年岁不过三十,故而在《魏都杂俎》里面被记载为,“以佛门高僧渡厄,而立即卒”。

    崔罗什自然是没死的,相反,在无能寺待得很舒服,三百年来,已经成为了无能寺罗汉堂首座。

    不过也不知是何缘故,不敢走出无能寺院墙,终日待在罗汉堂中诵经度日。

    而被抽离了灵脉的长白山自然也不复先前气象,万里长白平白无故下沉了数百丈地,以至于长白山从万里长白变成了千里长白。

    其中长白山原来灵脉所在地点,塌陷得更是尤为彻底,直接从魏国东北第一高峰跌落成了一处平地,虽然比外界都要高上几十丈,可是终究不复先前气象。

    若非鸠山县两侧皆是陡峭山崖,又居高临下,仅需城墙一堵便可防范东边齐国破境之后长驱直入,这鸠山县还真不一定设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聚居的。

    可以说鸠山县完全因地势而兴。

    鸠山县建立后历经三百余年,东边的齐国就算攻破了北黎州的边境,终究无法攻破鸠山县,现今齐国内乱,更是无力再望鸠山,反而是北黎州东边与齐国交界地带兴起的叛军值得注意。

    毕竟那些叛军是魏国人,只要不欺压民众,就不会引发民众自行抵抗,可以从北黎州本地得到粮草补给,他们又狡猾,没有固定的驻地,不容易缉拿对付。

    要知道鸠山县靠着天险,一堵墙可以拦下齐军,那么再来一堵墙,拦下魏军也是轻轻松松。

    这就是鸠山县当今局势的由来。

    只可惜遭遇无妄之灾,黄庭修士途经此处,直接炼化掉了一城之人,随后残魂一缕,拼死爆炸,又将整个鸠山县夷为平地,自此鸠山县不存,只有鸠山这一地名尚在。

    数百年前,定边城能对抗长白山野人的萨满教,自然是有修士存在的,那些修士的后裔便是如今定边城的四门阀。

    所以说,传闻中定边城四门阀存在历史比魏国更久,纯属无稽之谈,但是其实力底蕴确实不差。

    不过现在鸠山县附近的修士和四门阀之间的关系却是不大——四门阀的修士现在几乎都在沧海宗。

    话虽如此,不过苏仙对于上面的东西倒是了解不多,或者说,几乎一无所知。

    他的消息渠道来自于宋家,而宋家虽然不弱,但是单单凭借宋家纸面上的实力,有些隐秘消息是没办法探知的。

    就比如四门阀之所以是四门阀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