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五章 我都知道了

    1

    “嘿……你……没事儿……吧?”她听着她“自己”说道,说话说得好像有点艰难。

    是个男孩子的声音。

    “我没事,你能说话了?。”这是真正的她自己说的,声音稚嫩,是五岁的张瑶。

    “你……救了……我……一命,告……诉我……你的……名字吧?”男孩又说到,说得十分勉强,可见他是有些言语上的障碍。

    她想起来了。

    2

    张瑶从小在孤儿院长大。

    孤儿院是正正规规的孤儿院,对孩子们也极好,张瑶的童年过得不算很艰难。

    孤儿院里女孩子比较多,男孩子待了不久也许就会被领养走。除非,是孩子有什么先天的疾病。

    孤儿院的孩子们大多盼望着被领养,张瑶却是个例外。张瑶是个早慧的孩子,不像其他孩子们对家庭生活、对父母有着期待。她对要领养自己的父母有着莫名的抵触。张瑶这个名字,就是张院长取的。张瑶把院长当自己的母亲,从未想过离开。

    而这个小男孩,就属于就算想离开,也不能离开的那一类。他比张瑶大两岁,是在四岁时还不会说话,被亲生父母遗弃的。

    张瑶有一次偶然听院长说,也许是他家不够有钱,孩子又多,负担不起一个不正常的小孩。

    当时还小的张瑶闻言撇撇嘴,其实无论怎么样都只是借口而已,说到底,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这么的爱自己的孩子。

    不然的话,孤儿院里的孩子就不会这么多了。

    3

    人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

    可有些孩子们,在还不能分辨善恶时,便已经懂得了表现恶。

    孤儿院的老师们,必定不能时时看顾好每一个孩子。所以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社会,就是简单的欺负弱者,排斥异类。

    而不能说话的男孩子,和好欺负的张瑶,都是被欺负的那一类对象,男孩子更甚。

    小男孩从来孤儿院开始,就没有名字,也抵触老师们给他起名字。

    老师们不注意的时候,孩子们就叫他小哑巴。他倒也不反驳,他也没办法反驳。可有时候,沉默和不反抗也会激怒别人,小哑巴的日子很难过。

    “小哑巴,给我倒水!”

    “小哑巴,给我洗衣服!”

    “小哑巴,把凳子给我抬过来!”

    一开始只是这样,孩子们都欺负他。不欺负他的人,也不敢为他抱不平,不敢给他撑腰,怕被和他划为一类,只有张瑶是例外。

    也正是因为张瑶的正义感,她被连累着一起被欺负。

    后来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他们会在自己文具盒里发现虫子,吃的饭会被抢走,甚至会被打骂。每当张瑶告诉老师,他们就会装成纯洁无害的样子,之后对张瑶与小哑巴进行更严重的报复。

    小哑巴总是躲着她,也不和她说话,也许是害怕拖累她。

    男孩子和女孩子睡觉的地方不一样,前一天小哑巴被泼了一盆凉水,第二天晚上就发烧了。不知轻重的其他小孩子,把他锁在了废弃的仓库。第三天早上,老师也因为疏忽而没有发现他不在。只有张瑶一个人发现了。她在废仓库里找到了奄奄一息,已经烧到三十九度的他。

    “差一点点,这孩子也许就要没命了。”当时小林老师这样说。

    可以说,不是张瑶,也许他已经死了。

    后来老师们惩罚了那几个小孩,小哑巴刚刚退烧,就看到了张瑶被其他人欺负。他一反往常,不要命似的把他们赶走,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叫张瑶。”她说。

    从此以后,小哑巴慢慢学会了说话,也变得强势起来,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和张瑶。后来孤儿院的风气也变得好了很多,欺负过他们的小孩子,也专门向他们道歉了。

    他们也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4

    小哑巴能够比较正常的说话后,就被送上了小学。

    后来有一对夫妇,看着他眼中孤独又冷静的光,心中一疼,决定收养他。

    张瑶戴上红领巾的那天,小哑巴就要走了。他只是看着自己,什么都没说。

    此时的张瑶通过小哑巴的眼睛,看着彼时哭得伤心的自己。

    张瑶只记得,后来他们再无联系。

    直到她跟着小哑巴回到家,看到和当时自己同龄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