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九章 误入歧途

    这一段时间内,民军的抵抗将升级,为的是稍稍刺激一下元军。

    而稍稍刺激一下元军,是为最终误导元军,做些铺垫和准备。

    -

    首先出场的是秦起,带领二十名骑兵,快速靠近树林,向正在林子中歇息的元军shè箭。

    这些骑兵,人马都是jīng心挑选出来的,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箭,箭杆较细较轻,箭头涂了毒药。

    这些箭,是何宜良近期订制的,因为这种箭较轻,所以会比平常的箭shè得更远,代价是杀伤力不够,被shè中的人和马,都只会留下一个较浅的伤口。

    所以,需要在箭头上涂上毒药,何宜良使用的,是蟾蜍皮肤上的毒,这种毒,很容易收集、保存,只是不如有些蛇毒,那么致命。

    被这些箭shè中的人和马,会觉得伤口奇痒难忍,从而造成心情烦躁,而烦躁的心情,是会传染给同伴的。

    这种效果,何宜良觉得已经够了。

    因为这种箭的效果,民军士兵们很快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蚊子箭。

    shè出几轮蚊子箭后,树林中已经有数十人马,被秦起等人的箭shè中。

    不能忍啊!虎术的一队骑兵,披挂上马,从树林里冲杀过来。

    秦起也不恋战,带着手下二十骑,沿着官道迅速后撤。

    见这些平民衣着的骑兵跑远了,元军队停了下来,等待大队人马到来。

    秦起的二十骑,便慢悠悠地靠近了些,然后再放箭。

    又有几人几骑中箭。

    在这些规模的冲突中,元军有憋屈:敌人的箭虽不致命,但让你痒得难受,自己的箭却shè不到敌人。

    当然不能这么憋屈下去,元军很快调整战术:挑选出几十个臂力好,shè箭特别远的士兵,骑上最快的马,去追击这些民军。

    这一战术果然奏效:虽然民军的箭shè得稍远一,但非常有限,这些挑选出的元军士兵,靠过人的臂力,基本弥补了这段差距;而且元军的马追得紧,民军们在逃跑时,也无暇回身shè箭了。

    秦起和身边的这二十骑,虽胯下是jīng选出来的马,但马力仍然不如追击的元军,跑了一阵,就有人坚持不下去了,于是不断有人马离开官道,向两旁慌不择路,四散逃去。

    只剩下秦起和另外四骑,勉强坚持着。

    -

    追了一阵,元军眼看一时追不上这最后几人,离开大队又远了,就停下来等候,秦起等五人,或许是跑得累了,或许是惧怕元军的弓箭,也没有再靠近sāo扰。

    此时元军的大队人马,却遇到了一些麻烦。

    原来,那些四散逃去的骑兵,并没有跑远,他们三五成群,在道路两边不远处,向官道上的元军shè箭。

    元军派兵驱赶,民军一哄而散。

    但不久后,他们绕一圈又到了前面,继续向元军大队shè箭。

    元军无奈,心想就忍着吧,看你们把箭shè完了,还有什么招?

    忍耐的力量很强大,渐渐地,民军的箭变得稀落下来,最后,那些民军似乎销声匿迹了。

    只有前面的五骑民军,还不肯罢休,他们偶尔还会shè过来一两支箭,但因为不敢靠近,也就没有什么杀伤力。

    领头的元军,开始嘲笑这几个冥顽不化的‘南蛮’,他们是自己免费的向导,乖乖地在前面领路。

    -

    不知不觉中,何宜良计策的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来临。

    走在最前面的元军忽然发现,前面的‘免费向导’不见了,心里顿时jǐng觉起来,仔细观查四周。

    元军来到了一个转弯处,在路的左边,有个不太高的山头,元军来到近前,突然从山坡上滚下来,几个燃烧着的大火球。

    这些大火球,是用树枝条捆扎而成,里面塞满干稻草,再浇上些火油。

    秦起等人将它们燃后,推下山坡,自己迅速向远处逃走了。

    这种武器,是严铠等人,向清风寨土匪偷学来的,上次在清风寨,被土匪打惨了,自然记忆深刻。

    那几个火球来势迅猛,不过元军训练有素,并不惊慌,而是有序地向两旁躲避,只有四五匹战马,被火球烧伤。

    -

    火球渐渐地,烧得只剩下一个黑黢黢的轮廓,冒着淡淡的青烟。

    元军大队通过时,都会对它们行注目礼。

    当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火球残骸上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前方的官道,转了一个有些奇怪的弯,而路的右边,不高的土坡上有些树和刚发出的嫩草。

    这个土坡,竟然是何宜良,安排士兵们临时修建而成的。

    本来官道在此,有个分叉,这个人工建成的土坡,堵住了正道,于是看上去,官道在此拐了一个弯。

    其实,则是元军被引入了歧途!

    这条歧路,当地人称为采石古道,或简称采石道,是通往一处大型采石场的马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