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六章 民军初创

    这天,秦起在何宜良的陪同下,在客栈后面的山坡上散步。

    寒气正在退去,山上的雪水融化后,汇成一股股溪,向山下流淌。

    山道拐弯处,他们看到一队队蚂蚁,正急急地爬动着。

    秦起俯下身子,细看了一会儿,笑着对何宜良道:

    “这些蚂蚁,大约是因为自己的老巢被雪水淹了,所以忙着往高处搬家呢。”

    “蚂蚁的家好搬,人的家要搬,就麻烦些了。”何宜良自言自语道。

    “好嘛,最近你兵法看多了,话也玄乎起来了。”

    “兵法里,三十六计,走为上,但有的时候,你想走,却无路可走。比如,现在襄樊前线的宋军,就被完全困住了!”

    “你的意思是,宋军当初就不该,死守襄樊?”秦起站直了身子。

    “当初我水军有优势,所以夹汉江而立的襄樊,是可守的;后来水军没有了优势,所有‘走’的通道都没有了,襄樊也就无法守了。”

    “我有明白你的意思了:必须要有‘走’的通道,方才可以考虑守!”

    “陆地上,元军骑兵优势明显,短时间内,要想‘走’得自如,难度很大;不过南方水网纵横,如果我们打造出更强大、更灵活、更快速的水军,这样我们就能在水上‘走’得通了!”

    “你得很有道理,我们确实应该在水军身上,多下功夫!”秦起赞许地拍了拍何宜良的肩膀。

    “其实,水军一直是宋军的优势军种,为何一下子,就被元军抢走了优势呢?”何宜良有些疑惑地看着天。

    “有机会的话,我们去找几位水军专家,好好请教一番。”

    -

    一回到宜州,秦起和何宜良,就去拜会了宜州知府姚秋智,呈上李庭芝的书信和发给的招兵官文。

    姚秋智看罢李庭芝的书信,神sè有些凝重,他略想了想,斟字酌句地道:

    “既然李庭芝大人发了话,我自然是不会干涉你们招兵买马,不过你们还需格外注意,心低调,免得给李大人,惹出什么大麻烦来!”

    秦起和何宜良连连称是,恭敬地退出了知府衙门。

    秦起随后贴出告示,开始招兵买马。

    一方面,宜州附近的普通百姓,对襄樊前线的战事,并不太了解,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低调,秦起也没有进行广泛的招兵宣传,所以最初来应征的人,并不是太多。

    -

    过了不久,传来了樊城失守,元军在樊城屠城的消息。虽然何宜良早有心理准备,但一旦成为现实,还是难以接受。

    在何宜良悲痛yù绝的时候,表舅李时政,常常去何府探望;秦起和玉,也花了很多时间陪伴何宜良。

    再过了些时rì,官府正式送来何文桓为国捐躯、战死樊城的讣告。何府随即开设灵堂,众人前往吊唁。

    秦起在何文桓的灵堂前正式宣布:以京湖制置使大人李庭芝的名义,征召民军,前往前线,为何文桓和所有在樊城牺牲的英烈复仇。

    几乎是在同时,襄阳守将吕文涣降元,襄阳陷落的消息也传到了宜州。

    襄樊两城接连失陷的消息,对宜州百姓,无异于是晴天霹雳,震动很大。

    -

    形势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秦起也就无需再刻意低调了,他命人四处张贴招兵画报,报名应征的人数很快达到了数千人。

    秦起从中选拔了一千jīng壮,为作战部队,其中骑兵三百,由何宜良率领;步兵七百,由严铠率领;即刻启程,向郢州进发。

    自己又选了三百人,作为辎重部队,装运火药、火油、粮食和型投石机,稍后出发。

    -

    秦起临行前,汪玲带着堂兄汪国镇来见秦起,要求一起上前线。

    “国镇兄肯助我一臂之力,我自然欢迎,不过汪玲要去,就有些麻烦了。”秦起有些为难。

    “我有武功,也能骑马,又会医术,带上我,你不会吃亏的!”汪玲据理力争。

    “你还会骑马?”

    “当然了,我练习了好几个月,现在骑得已经很熟练了!”

    “只是这军营里,都是男兵,你一个姑娘家,多有不便之处啊。”

    “女兵出征的事情,以前不是没有过,仅仅本朝,有名的就有穆桂英和梁红玉;我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

    “嗯,那你师父同意你去吗?”到这会儿,秦起已经准备退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