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章 第2章

    在乡下地方,新妇嫁进门也就是给家婆端碗糖水的事儿。

    陆含玉知道自己在外头抛头露面为公婆不喜,刚嫁进来特意把规矩给做足了,特别实诚给二老磕头,敬茶,奉上自己的绣活,一样都不缺。

    因为陆含玉在厨房那番话,二老面色都还算不错,起码孙氏笑得比昨天真诚的多。

    “六娘快起来,咱农家没这么多规矩,你随意些就好。”

    陆含玉会说话:“儿听阿家的,先头不知咱家是什么规矩,儿照着县里秀才公家娶亲规矩来的,阿家和阿公早些习惯也好。”

    孙氏和季父:“……”

    说实话,他俩真没陆含玉这份自信。

    季弘远十三岁就过了府试成为童生,孙氏和季父那时候没少做这样的梦,可五年过去,想想每逢考前三郎那说来就来的毛病,也只能是做梦了。

    士农工商,商在底层。

    前朝老百姓是被高门世家和商贾给压迫到没活路。武朝立朝以来,崇文尚武重科举,把士族打压到不敢冒头,商贾地位也极低。

    孙氏听里正家娘子说过,那些接受商贾资助科举的,当了官后若被发现,是会记录在册的,大概会影响仕途,要不记下来干啥?

    远处孙氏不知道,就周岭县这边,娶商户女大都是做妾,没听说那个当官的娶商户女做正室。

    能同意季弘远娶陆含玉,就代表二老彻底放弃希望了。

    季弘远人精,一听话头不对,怕爷娘揭他的短,更怕爷娘又重新燃起斗志。

    他笑着凑到孙氏身边晃晃她衣袖,“阿爷阿娘,儿饿了,先让儿和娘子吃饭呗?昨晚忙活半宿,都挺累的。”

    孙氏:“……”

    陆含玉:“……”

    “滚滚滚,就知道吃,猪还知道长膘呢,你顿顿都是白喂。”孙氏见陆含玉脸颊薄红,没好气拽开袖子一巴掌拍季弘远背上。

    季弘远嘿嘿笑,“儿这不是随您吗?长兄和二兄都随阿爷,老天爷也不忍阿娘伤心呢。”

    孙氏被哄得要笑不笑,绷不住面皮,赶忙撵两个人去吃饭。

    等二人出门,孙氏赶紧灌了碗温水。

    刚才敬的茶是照城里雅士的法子煮的,并不是乡下那种粗茶,茶一入口孙氏差点吐出来,比药汤还难喝。

    她冲季父嘟囔,“城里人真是会给自己找罪受。”

    季父不吭声,但也默默喝了碗水。

    孙氏看了眼外头,声音小了点,“我瞧三郎媳妇是个贤惠样儿,她又大把的嫁妆,要真能伺候好三郎,说不准……”

    如季弘远所想,孙氏确实被陆含玉说动了心思。

    “你可别在外头提这茬,哪年考试他不闹幺蛾子?”季父皱眉,“在家里闹笑话也就罢,要是闹到外头,人要脸树要皮,大郎和二郎日子还过不过了?”

    说起这个孙氏就糟心,三郎怎么就不肯去考呢?

    季父大概知道孙氏在想什么,“三郎叫咱给宠坏了,又太明白自己受不了寒窗苦读,也不够用功,这才不肯去考,这不是都给他娶了媳妇?科举啥的就别再提。”

    他和孙氏是疼季弘远,可大郎和二郎还有孙子孙女他们也疼,要是季弘远争气还好说,他能压着全家供季弘远出息。

    但这小子是属蚂蚱的,不摁不拉屎,凭他那机灵劲儿,还没人摁得动他,二老总得为家里其他人考虑。

    孙氏知道是这个理儿,叹口气不吭声了。

    新妇进门邻居妇人晌午过后都要来沾喜气,季父吃过午饭就背着手出了门。

    季家大郎和二郎带着三个牛犊子一样的儿子下地,季弘远不用下地,也不肯在家呆,被同村汉子拉着吹牛打屁去了。

    陆含玉作为新妇,也要跟家婆一起招待上门看新妇的邻里乡亲们。

    阮氏和乔氏把屋前屋后那摊子活忙完,拿着针线活儿过来凑热闹,乔氏还带上了家里唯一的小娘子梅娘。

    阮氏气来得快消得也快,要一直跟季弘远死气,她坟头早就长草了。

    但她没忍住揶揄陆含玉,“我看青衫把三郎书房打扫出来了,你准备啥时候让三郎用上啊?我也让我家大壮和阿实跟着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