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5章 尉缭

    韩国朝堂上,韩王安与韩相张平等人得知郑国渠大成,关中年岁大收,秦国越发强大富裕。本来是想以此拖垮秦国,替韩国多延几年命数,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可恨郑国叛国呀!

    韩安王忍不住破口大骂:“郑国逆贼,违背先王之命,有负于韩国!如今渠成,秦国关中再无饥年,我韩国数百年基业,就要毁在寡人手上了!”

    张平也不免哀叹:“秦国强大,必然先灭我韩国!郑国妻儿老小都在韩国,大王不如以此为要挟,使秦王遣郑国回韩,以泄韩国之恨!”韩王安从之,于是派人前去召郑国。

    廷尉李斯奉秦王之命前去寻尉缭,说:“自楚一别已十载,今兄入秦,怎不知会于斯呢?”

    “君高居廷尉之职,缭岂敢随意上门拜访!”

    “缭兄此言实乃折煞李斯!凭李斯之愚而得秦王重用,缭兄之才在斯之上,李斯必将兄荐于秦王!”

    “不忙!过些时日再劳烦君!”

    尉缭欲住李斯府邸而不住客舍,依秦法:凡客在未正式确立职位之前,一律住在客舍;待授予官职,方有专门的府邸供给居住!一律按照客的待遇待之!李斯身为廷尉,应当以身作则。尉缭是旧交,李斯必然不能拿秦法作说辞,又怕有了先例而无法服众,是以只能先行禀报给秦王。

    李斯入章台,碰巧秦王去了华阳殿,于是便寻了过去。沈洛伊正在向嬴政学习下围棋,见李斯到来,便欲退出去,嬴政道:“不必,寡人何时避讳过你!”

    李斯说:“臣之旧交尉缭已入秦,此人谙熟兵法理论,正好填补朝中所缺人才!”

    嬴政喜悦,“可曾见面?何不即刻引入宫来?”

    “想必是尉缭自己不肯先面王,否则依李大人的主意,早就给大王带来了!”沈洛伊道。

    “夫人聪慧!尉缭欲先请大王阅过所著兵书,再行面见!兵书将成,大王宽他几日有何妨!但有一事,请大王裁度!”

    嬴政问:“何事?”

    李斯答:“尉缭不住客舍,欲在臣府上居住。我秦法有明确的规定,是以臣十分为难,请大王示下!”

    嬴政大笑,“他既愿住你府上,岂不是好事!寡人正好可以将此人牢牢地留在秦国,开一先例也无碍!”李斯会意,自去安置尉缭。

    这一边,韩王安派间者入秦,对郑国说:“你背叛先王,背弃韩国,难道就不曾想过尚在韩国的妻儿吗?大王有命,你若不速速回韩,那么妻儿老小便不能保全!客卿大人可要好好想清楚了!”

    韩国间者说完转身离去,郑国心里恐慌起来,只恐牵连全族被灭,因此打定主意向秦王请求回韩。

    郑国遂向秦王请求:“大王,臣之全族皆被韩王拘押,请准许郑国返韩!”

    秦王将客卿郑国扶起,说道:“寡人即刻派人入韩,韩王一定乖乖将卿之全族送至秦国!”秦王派人出使韩国,扬言速速将郑国妻儿老小送入秦国,否则秦王将发兵攻韩。韩王安惧怕,遂将郑国家人送入秦国。

    尉缭入住李斯府邸之后,秦王数次上门请教而拒绝,又断然不肯继续著书,李斯苦劝无果。秦王虽然心里略有不快,但秉持着惜才爱才的准则,也是多番宽容。嬴政在洛伊面前也提及过此事,她自然想为嬴政分忧,所以决定来劝一劝尉缭。

    沈洛伊问:“先生入秦是为何?”

    尉缭回答到:“一展所学罢了!”

    “既是为此,先生就必须继续著书!秦廷猛将如云,谋臣众多,秦王仍屈尊前来向先生请教,可见秦王爱才,何以拒而不见?难道先生还念及魏国,而不肯替秦国效力吗?既如此,先生又何必入秦!又或者,您只想捞个只管人不办事的职位。要是如此,先生就是沽名钓誉之徒,那秦王必不会重用。巧舌如簧如姚贾、能言善辩如顿弱、深谋远虑如李斯,各凭本领得以事秦王。先生若不能拿出点与众不同的本领,怕是很难立身于秦廷之上!”

    “魏国人才凋敝、国君昏庸,尉缭深感痛心呐!缭对魏国太过失望,是以才西向入秦。然魏国终是缭之故国,岂是一时能够割舍!”

    “洛伊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就请先生早作割舍!”

    冬至,白日各官署官员处理完年终事宜,晚上便早早回家团圆,李斯等人也不例外!慰缭入住了李斯府邸东偏室,专注于著兵书,时下《尉缭子》已成。

    今年是李斯第一次在咸阳城内与妻儿父母在一起过年,是以诸事繁忙。早在十日前,李斯得秦王准许将身处楚国的父母妻儿接到咸阳,是以李斯分外喜悦。

    诸事安排妥当,李斯正欲寻慰缭,不想他就来了:“君入秦多年,今年得以与父母妻儿团聚,实乃大喜!缭有一事请君相助,绝不耽误你阖家团圆!”

    李斯笑道:“此言差矣!妻儿老母都已入府,随时可以欢聚,今夜必要与兄同醉!”

    尉缭从大袖中掏出一铜匣,递给李斯,道:“烦请李斯兄将此兵书献于秦王!”

    李斯接过铜匣,略有些激动:“此书宝贵,缭兄何不亲献于大王?”

    尉缭捋了一下小胡子,又说:“还是等秦王看过再见吧!”

    李斯心内欣喜,“李斯现在便入宫献兵书,回来再与缭兄畅饮!”说完,拿着铜匣直接出了府门。

    岁末,可以说是秦国最热闹的时候了。由于郑国渠的修成,今年关中喜获大丰收,百姓富足安乐,是以较晚年又多添了一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