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章 功成 两气相斗

    等一切都准备好后,付青云开始检查各种设备,做实验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准确性,而电子设备就是最能控制这些的。

    所以,实验前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检查设备,防止设备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出现故障导致失败。

    这项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就是直接把气体压缩成固体而已,但是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所以需要用到的机器和设备非常的多。

    别的不说,单单是把这些机器和设备运输到这里就花费了付青云很大的精力。

    食物跟设备的事都准备完毕后,付青云觉得状态很好后就进入了这次的实验中。

    实验开始,付青云开始全神贯注的操作这些机器,实验的开始是和结尾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需要保证不出任何的失误。

    只见他在不断的操作眼前的机器,眼前是一台由多个透明小玻璃的瓶子状组成的机器,最中间是一个大十倍的瓶子,这些小瓶子的形状也合不相同。

    这些小瓶子都有一端是连接中间大瓶子的,但它们并没有相互连通。

    它们的作用就是模拟各种关键,让氧气经受各种环境压迫,最后达到形成固体的条件。

    这也是各个瓶子的形状不一样的原因,而要使每个瓶子形成一种环境,就需要人为在外界进行操作才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五个大瓶子,它们都是用来存储液态氧气使用的,只有其中一个是有液态氧气,其它几个都是空的。

    有氧气那个自然就是原材料,而空的那四个就是用来盛实验后的材料,由于实验并不是都是一次实验完成,需要分批进行,自然就需要多几个空瓶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不用担心失败后无法继续实验下次,分批进行就算有失败的也不会影响到其它的,而且分批也有利于融合。

    因为体积越小就越容易融合,这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再说了,等到能成功融合后,想融合成更大的就容易多了。

    气体、液体、固体的区别在于分子的密度,所以,想要变成固态,那么分子之间的间隔就要越密。

    其实嘛,以现在的科技,也不是不能压缩成固体氧气,但是是在低温下,而且还是要低到负两百多度。

    这样就没有什么实用性了,因为只要温度一升,它就会快速变成液体固体,而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7度,一吸收还不爆体而亡?

    而让人处在负两百多度的环境下吸收,以如今的科技还是达不到,所以,付青云这次的实验是需要让氧气在常温下都能成为固体。

    只有在常温下成为固体,才能真真的让生物进行可控制的吸收,也也能真正的解决长时间供应太空飞行的氧气供应。

    除了这套设备外,在付青云面前还有一台控制电脑,用来控制整套设备。

    只看见付青云在不停的操作电脑控制设备,里面的液体氧气不停的在这些小瓶上乱穿,看起来非常的玄幻,并不时的有爆炸声传出。

    不用说,爆炸声都是由于失败造成的,好在设备使用的都是高强的特殊材料做成的,并没有影响到付青云。

    这些小瓶子一些高温,一些低温,一些高压,一些低压等等各种极限的环境在磨练着那些液体氧气,可谓让液体氧气直接进入各种极限的环境。

    就这些液体氧气不断的经过各种极限的环境,液体氧气的体积在不断的变小,证明液体氧气的密度不断的变小,不断的像固体进化。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付青云一边在盯着实验,一边在小心翼翼的控制里面的液体氧气,眼睛一点也不敢离开实验。

    饿了就拿起旁边准备好的食物和水充饥,要小便就直接尿到前面准备好的容器中,做实验的时候可没有时间去注意这些小时,除非有两个人。

    时间又过去了一天,容器里面的液态氧气已经只剩下一半了,因为另外一半已经被融合掉了。

    虽然已经融合掉了一半,但是体积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颜色深了啊少,这说明液体的密度更密了。

    到了这个时候,液体的融合速度已经越来越慢了,而付青云上次也是停留在这个阶段。

    至于为什么上次实验到这里需要三天,如今两天就能完成,自然是因为完成过一次有经验了。

    时间又过去了半天,剩下的液体又减少了大半,剩下的液态氧气只有不到三十份了,不过颜色自己非常的深了,表面上看起来跟固体的石头差别不大,只不过周边不时有光线穿过,证明还不是真正的固体。

    到了这个时候,实验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付青云也更加的小心翼翼,害怕任何的小失误出现,精神出现前所未有的专注。

    他虽然已经两天多没睡过觉了,但是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困意,只是两个大黑眼圈出卖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