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章:意在从善

    臂牛决定下山找个郎中给他瞧瞧,能不能救活,就只能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打定主意,臂牛转身往山下而去,他走的极快,却很稳,也不敢有半分拖延。

只一口气狂奔了有十里路,忽见几丈开外有一白发老道立在路中间挡道。

臂牛怕撞翻了那老道,也怕闪失了孩子,远远的便喊道:“闪开,快闪开!”

那老道竟毫无避让之举,竟反向臂牛叫嚷,他道:“老道这里有金针五根,大刺八关、通会八脉,能祛八风、除八邪、正八虚,横竖能治几个要命的急症,乐得先生再跑的远些,不如且住了脚,让老道先给你瞧瞧?”

这人说话中气十足,浑厚有力,与他枯瘦的身形,一副迟暮老者的样子格格不入。

臂牛何许人,知道这老道并非常人,遂撤下脚力,稳稳的停在那老道身前,因问:“先前并无旁人,老道士如何知道我要求医?”

那老道笑答:“先生既问,老道也不敢瞒你,只说出来怕先生笑话。适才我老道在此采药,不曾想有些乏了,便倚在这树下面打盹,大约梦见个神仙老爷,叫我老道速速起来瞧病,这一睁眼便见先生匆匆赶路,故试着叫住,那想先生果然有病要瞧,且伸出手来,让我老道给你把把脉。”

臂牛哈哈一笑,说道:“如此说倒也有趣,只不是我要瞧病,乃是这孩子要瞧,老道且给看看!”

他说完话,便将那裹着孩子的布囊递了过去。

老道士看是个巴掌大的娃娃,满身满脸血迹,忙接过来检查,问道:“先生看起来不像是有家室的人,这娃娃不是先生的吧?”

“老道士有眼力,我乃昆仑山无极教门下臂牛尊者,因闻五台山有处‘天书崖’极负盛名,今特意前来游历,不想方到崖下,就见这孩子从崖上滚落下来,跌的满身是血,我见他尚有口气,便想着寻个郎中给他瞧瞧,或可救他一命。”

那老道“哦!”了一声,又斜首看了一眼臂牛,说道:“天书崖?那里不是早就改叫‘写字崖’了么?”

臂牛问:“果有这个地方?”

老道士一面检查孩子伤情,一面说道:“二十年前还叫天书崖,现在改叫写字崖喽!”

“我师父曾说‘天书崖’上记录了一套极其深奥的经文,老道士可知确有其事?”那老道回道:“你师父说的没错,确又这么一说,只不过要想浏览此经,哪要看个人的造化。”

“此话怎讲?”

“我老道在这五台山住了二十年都不曾见过,是以这崖上的字,每过一段时日去看,都会变上一变,却不知何年何月,又在何时才能变回你说的那套经文。”

“如此说,我只消日夜守在崖下,有朝一日即能有幸见到经文?”

那老道哈哈一笑,说道:“都说世人皆痴,我看属你最痴,哪个肯日夜守在崖下,就为看那个什么莫须有的经文,你若愿去守,那便守吧,且说这娃娃如何处理?救是不救?”

臂牛回道:“岂有不救之理,老道士若有法子相救,那可真是他天大的造化。”

“也就是个娃娃,若换做大人,早摔死了。”

臂牛因问:“如何说大人就要摔死?”

“娃娃筋骨还未长成,肉厚骨软,所以伤的轻些。”

臂牛道:“原来如此,那这孩子就拜托老道士了。”

那老道并不回他,抱着孩子轻轻摇曳,自语道:“哎,命苦哟!”

此时他二人再无闲话,联手将那孩子剥了干净,只见那孩子脖子上挂着一个六棱面银坠,形状颇为精美,六个面上皆刻着一个小字,一面上是个穆字,一面上是李字,剩下四面刻着的似鬼画符一般看不懂的字符。

老道士将那坠子拿在手里端详,说道:“这娃娃还是个大户人家的孩子。”

臂牛不解:“何以见得?”

老道回道:“给孩子佩戴银饰乃大户人家的习俗,寓意祈福安康,有驱邪之意,寻常人家的银子没有这般精细,只能以熟铜代替。江南人多打些项圈、项链、银坠,北方人人则常以手镯、手链、脚环、脚链而习见不鲜,如此可推断此子家庭可能是在江南。”

臂牛嗯了声道:“只是不知为何从崖上摔落,若是他家人不慎所致,恐怕早已心急如焚,四处找寻孩儿下落。不如老道士且先救治,待我到山上寻他家人回来最好,若寻不到……寻不到,我再来领走不迟。”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