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章:以一敌三

    黑衣人也不多言,抽刀劈向苏涛,他招式虽不紧不慢,却是运足了内力。

    江诚志见势不妙,从腰间拔出一把宝剑,瞬时挡在苏涛面前。

    刀剑相交,真气四散,江诚志和黑衣人都被震的后退几步,苏涛则直接飞出丈许。

    “二位哥哥!今日若帮小弟除此大患,李氏给的那袋东西,小弟定当全数奉上,分毫不留!”

    黑衣人那肯再让江诚志多言,一个箭步便杀了上去。

    江诚志随即执剑出击,使的是上清派的三清剑法。

    三清剑乃道家上清派茅山宗六大绝技之一,亦是茅山剑术中最为得意的一门,尤是入门弟子先学上一年《上清经》便可开始修习三清剑法。

    此剑法在道家上清一派各道场都很盛行,原本是道门中再基础不过的剑法,但茅山宗开派祖师陶弘景,将其练至大成境界后,于梁武帝在江宁举行的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上先后击败道门各路剑法,一跃成为了江湖上排名第一的道家剑法。

    三清剑讲究从简至精,自基础练至上乘,一般常人也要花费三五十年的功夫,方有成就,更甚者,有人倾其一生,都不能领悟其中奥妙之处,像陶弘景那般练至大成的,也仅此一人。

    江诚志在敬亭山从道时,三清剑练的比十几年的师兄们要好上一大截,是因他曾机缘巧合偶遇一位云游道人,这位道人见江诚志聪慧过人,便赠与他一本陶弘景注解版的三清剑谱,这才使得他的剑法突飞猛进,小有所成。

    可他剑法虽有小成,但比之黑衣人的刀功,还是欠点火候。

    二人一连斗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只因江诚志仰仗手里那把祖传的宝剑,才能在前几次大战中从黑衣人手里逃生。

    这剑名曰工布,为春秋时欧冶子及其徒弟干将为楚王所铸,乃八荒名剑之一,只不知何时到了他们江家人的手里。

    此剑长约二尺,如流水一般的金线纹路自剑柄至剑尖连绵不断,挥舞时金线纹路能映射出炫目的光芒。

    工布剑不比平常兵刃,它是以剑池湖水淬火,铁英炼铁所铸,剑身柔韧至极,围在腰间好似腰带一般,若乎拔出,又即弹开,笔直笔挺,锋利坚韧,斩铜剁铁若去土削泥一般轻松。

    若黑衣人不往刀上运有内力,恐怕早已断为几段,眼下与工布剑抗衡,才打了十几个回合,已然豁了好几个卷口。

    话说这黑衣人使的是神武带云刀法,乃是北齐神武帝高欢所创,是以周易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为理论基础,对应刀中八法,乾对劈、坤对扫、震对掠、巽对奈、坎对拔、离对削、艮对突、兑对斩,一卦四式,一式八招,每招又分正手和反手两种使法,总计三十二式一百零八招。

    眼见江诚志又是凌厉的一剑,黑衣人立时挥刀格挡,谁知江诚志手腕轻轻一抖,那工布剑碰到刀口,剑身随即弯曲,剑尖顺势又折了过来,去削黑衣人的脑袋。

    黑衣人矮身避过,而后自脚下往上斜扫一刀,乃是“坤”字诀第三式里的第七招,这招所对应的卦辞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里的第七个“迷”字,意在以攻为守,再转手反攻,迷惑对方。

    这一刀自艮位扫至兑位,逼迫对手往乾、巽、坎三个方位躲避,若江诚志中计,贸然进入以黑衣人为中心的“东北”方向,卦辞里说“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只消反手一招横削,江诚志必被斩断一条臂膀。

    只可惜,江诚志对他的刀法早有研究,知道黑衣人这一招的生门是在使招人的西南方,震位,于是双脚一蹬,身子一转,向黑衣人的左腿刺去。

    黑衣人反应极快,瞬间正手变反手,将原本要使的横削改做作兑字诀“斩”的招式,便轻易将江诚志的攻势化解。

    他这套“神武带云刀”刀法绵密,行云流水,一招连着一招,招招环扣,能快能慢,大方舒展,每招手、眼、身、法、步协调有序,飘逸且沉稳,细腻中透着刚猛,连贯而不绝,此时随着这招“斩”的势头,他竟背过身去,将刀自右手传至左手,旋即又转回身子,一刀横扫。

    那厢江诚志见势,忙横剑挡在胸口,只听“当”的一声,刀口砍上了剑身,那剑被力道压的弯曲,成月牙状,差一丁点就要伤到肌肤,谁知这“工布剑”当真诡异,猛的一下,连人带刀一起给弹了开,倒把黑衣人弄了个措手不及。

    眼见这位黑衣刀客刀法使的越来越是连贯,精妙之处不可胜数,江诚志暗暗心惊:“这人仅半月未见,刀法竟又精进不少,若非老爹给的这把宝剑,我大致早成了他刀下之鬼了……”

    想到此处,江诚志用余光瞟了一眼他那二位便宜哥哥,但见他二人一人提溜一杆短枪,愣是不敢上来帮忙,于是他愤愤的大叫一声:“二位哥哥,咱们一起上!”

    他说完话,打个飞身,又和黑衣人战到一起。

    这会儿江诚志心里明白,光靠工布剑,怕也难挽狂澜,自己内力不及对手五成,与之缠斗下去,定要吃个大亏。

    此时他的招式由攻变守,见招拆招,大概是想给黄景和苏涛创造偷袭的机会。

    果不其然,那黄景高低也算是个聪明人,看出了江诚志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