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2章 聚散有时

    庆城县三日之后,就已经没有新的死亡病例上报了。

    即便出现大头瘟症状的病患,病情也逐渐被控制住。

    梁嫤让县丞安排识字之人,誊抄预防药方“加味甘桔汤”和医治药方“普济消毒饮”,并外敷药方“三黄二香散”。四下流传。

    并派人前往旁的郡县,将药方送往各地。

    并详细叙述,如何应对已经爆发的瘟疫。

    详细并以专业的语言,叙述大头瘟的表象,脉象,派发各处官府,让官府下发出去,好叫医者及众人辨别。

    庆城县的县丞和百姓一开始,也不信服梁嫤。按她所说执行,不过是因为她后头站着李玄意而已。

    可当庆城县的疫情,急速被控制下来。

    李玄意也前往别的地方,安排部署军队之时,众人才发现。

    控制瘟疫的核心是梁嫤,不管有没有李玄意站在她身后,她都是一样的沉稳冷静,不慌不忙。即便面对质疑,仍旧是一脸的淡定。

    当一个又一个被医好的病患,走出隔离区的时候,梁嫤的名头已经越来越响亮。

    “师父,我决定了,不光学梁氏三十六针,我要跟您学医!”上官夕跟在正在检查病患的梁嫤身边,蒙着简易的“口罩”说道。

    梁嫤看了她一眼,“你连学行针都静不下心,学医可是更加枯燥无聊的!”

    “那也不怕,师父您不知道,这种被人敬仰,被人崇拜,被人感激的感觉实在太好了!现在外面都叫您菩萨娘娘呢!”上官夕一脸艳羡的说道。

    梁嫤脚步一晃,险些没站稳,“菩萨……好夸张的称呼!”

    “怎么是夸张呢!您可知当您让人誊抄散发医治大头瘟的药方时,多少人说您无私高尚?就连那个钱太医,都暗地里说,以前小看了您呢!”上官夕抢着说道。

    梁嫤检查完病患,走出病房,脱去套在衣服外头的“白大褂”,头顶的冠巾,脸上的“口罩”。反复净了手,才走出隔离的院子。

    上官夕也弄干净自己,跟在她身边,“师父你教我切脉吧?师父你会悬丝切脉么?师父……”

    梁嫤四下观察着,想着对付瘟疫的事儿,根本没听上官夕在说什么。

    庆城县地方小,交通不算便利,且这里的瘟疫基本上已经有所缓解。

    接下来,她还是要到吴郡去。以吴郡为中心,向各地发布什么措施,也更为便利。

    她和上官夕一路走到衙门口。

    衙门口支着的药棚,还在向民众们施药。

    梁嫤眼睛微眯,还是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有些人,喝了药,汤碗会随手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大概是想下次来就不用再从家里带来。

    然后旁的没带碗来的人,就会顺手占便宜般,拿了旁人的碗去领药汤。

    还有人手上脏兮兮的就去领药汤,喝完了,拿脏手往嘴上一抹,就了了。

    讲究卫生,到了这里,好似只是一句空话。

    让这众多普通的百姓注意起卫生来,简直是无稽之谈。

    她在京城时,所见京城的上层社会,还是十分讲究这些的,餐前必有丫鬟奉上净水,帕子。餐后也有帕子,漱口水。

    可这里……

    梁嫤微微摇了摇头,还是这种观念,不够深入人心。

    她正想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从她和上官夕身边不远处,大摇大摆的经过。

    呸的一口浓痰,就吐在了路边。

    梁嫤眉头蹙起,心头莫名的有些无力。

    如何才能让这种讲卫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呢?从根源上控制病毒病菌的传播,才能有效的控制瘟疫的蔓延。

    大头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但这厢治疗着,那厢蔓延着,谈何控制?

    “师父,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上官夕上前拽了梁嫤的袖角道。

    梁嫤回头看她一眼,“你说什么?”

    上官夕一阵无语凝噎望她。

    梁嫤板着脸,迈步入衙门。

    正瞧见县丞的夫人领着个三四岁的孩童,在衙门后头的院子里玩儿。

    县丞夫人见梁嫤行来,连忙拽起幼童,朝她行礼,“见过梁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