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二章 文武扳指

      朱翊钧带着孙海进了会极门后,沿着南边庑(wu)房后的砖路走进了内阁小院。之所以说小院,是因为这院子是真小:一个两层楼阁,本来还是存书用的。两栋小楼,三个卷棚就构成了大明最有权力的院子。

  门口有两个校尉值门,不过是做做样子。朱翊钧不准他们声张,带着孙海走了进去。院内很安静。可是若要仔细观察,各个房间内都坐满了人,一个个不是在奋笔直书,就是低头冥思。很少有人走动。

  朱翊钧都摸到了文渊阁门口,进了一楼大堂,竟然还没人发现。他看到堂中孔子和四配画像,不动声色的走到近前,想看看孔圣人旁边都是哪些高人。

  朱翊钧站在画像前,伸出小手指着画上的配字,轻声读道:复圣。。颜回子渊。。大明嘉靖九年。

  “啊,,陛下!,臣参见陛下”

  朱翊钧还要再看,就听身后有人参拜,他扭头看了看,发现不认识。。刚挥手让他起来。或许是这个人见礼声音太洪亮,惊动了屋里的人,就看值房里的官员们都出来了,哗啦啦的跪了一地。张居正和高仪赫然在前。

  “臣等参见陛下!”

  可怜的是那个发现朱翊钧的人,本来都起来了,看到一众官员都跪在地上,哪里还敢站着,慌忙拜下。

  朱翊钧看惊动了这么多人,怪不好意思的!清了清嗓子对他们说:

  “都起来忙吧,朕就来看看”

  张居正慌忙把朱翊钧迎进了自己的值房,疑惑问道:

  “皇上怎么来内阁了?”

  朱翊钧坐在椅子上,看众人都站在屋里,向看猴一样看着自己,尴尬的摆摆手吩咐道:

  “你们都去忙啊,朕无事来转转!”

  张居正:“皇上,这些人都是臣叫过来会揖的。。。”

  朱翊钧:“啊?你们是在开会啊,来来你们继续,朕也与会旁听一下”

  众人被朱翊钧说的一怔,还别说叫开会还贴切一点。

  朱翊钧看向张居正问道:“张先生,今天什么议题啊”

  张居正出列:“回禀皇上,也没什么大事,皇上昨天不是登报发了篇文章吗,臣寻思着,自己刚做首辅,就组织了一下主要部院的堂官,学习一下文章的精神,顺便讨论一下今年京察的事情。”

  学习文章精神?这特么。。。朱翊钧被张居正惊到了。看来大佬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啊,政治觉悟也太高了。难道现在就已经流行学习中央思想了?

  朱翊钧:“你们这是到哪一步了?来都赐座,你们继续”

  都赐座?还有这种操作!大佬们被搞的措手不及,可皇上发话了不坐也得坐啊,众人陆陆续续座墙边的座椅上,朱翊钧扫了一眼,估计有二十多个。

  张居正想着还没回答皇帝的问题,便看了看吏部尚书杨博,示意他来回话。杨博收到眼色,就要起身奏报。

  朱翊钧看他有话要说,慌忙说道:

  “杨尚书,你不用起来,有话就坐着说。办事要紧!”

  杨博看了看坐在身边的督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深怕他坐着回话会被这老头参一本圣前失仪。可是这老家伙正老脸堆满笑容,慈祥的看着朱翊钧,一边看还一边点头。

  “回皇上的话,皇上来之前,臣等已经在张大人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了陛下的文章内容,正在讨论本次京察事宜!”

  “哦?”

  “刚好皇上架临文渊阁,臣也不用写奏疏了,就当面跟皇上请旨了。”

  “杨大人你说!”

  杨博环顾了一下众人的脸色,斟酌了下语言,说道:

  “隆庆元年臣奉命考察京官,二年朝觐考察外官,三年遵例考察京官,四年奉命考察言官,五年又朝觐考察外官。循例今年又该京官考察了,臣请皇上下旨对各在京衙门进行例考,以为鞭策提赏之效划除殆尽。”

  朱翊钧听完,一想,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这次京察实际上就是一次势力的重新调整,张居正肯定会清楚高拱的余党。

  朱翊钧:“以前,这种考核是怎么个章程?”

  这种做考绩的事情,是督察院的本职工作,所以小皇帝话音一落,众人都拿眼看向了葛守礼。葛守礼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开口道:

  “皇上,依例顺天府应天府两京各衙门,凡四品以上官员,一律上疏皇上自陈得失,由皇上决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督察院联合考察,称职者留用,不称职者一律划除。”

  朱翊钧听他说完,没有出声,沉默了很久,就在众人都以为小皇帝估计年纪太小搞不明白的时候。朱翊钧突然发声了:

  “爱卿主持督察院有很多年了吧?朕想请教个问题”

  “不敢,不敢,陛下请说”

  “既然是考察,就有一个考察标准,朕还小,知道的不多,请爱卿教我”

  张居正和高仪对视一眼,分明在说,小皇帝思路很清晰吗。堂官们听小皇帝这样问话也都觉得这个九岁的还在不简单,都暗自啧啧称奇。

  “陛下聪慧,的确是有一套标准的,名为八法即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疲,不谨。”